天才“神童”陈舒音,7岁上初中,12岁以620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裘克谈史 2024-06-14 04:37:08

2017年,广东一12岁天才女孩在高考中取得620分的优异成绩,并被浙江大学破格录取,那么令人羡慕的神童光环背后,是否和父母特殊的培养方式有关呢?小小年纪的她,又是否能够适应忙碌且人才济济的大学生活呢?

2005年,陈舒音出生在广东湛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毕业于国内名校,或许是遗传了父母优秀的基因,陈舒音从小就十分聪明。

但与其他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不同,陈舒音的父母对女儿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她能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因此他们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就连女儿的名字“舒音”,也是他们翻遍字典才确定下来的,其中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祝福。

可偏偏陈舒音从小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两三岁的她话都说不利索,却已经读完了家中所有的儿童读物,无所事事的她便整天缠着父母给自己讲故事,从童话故事到经典名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故事,陈舒音都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故事越听越多,她的好奇心也被彻底激发出来,总是问父母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热气球可以飞?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疯狂?

别的小孩子听故事只是图个好玩,陈舒音却根据文章本身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就连父母也惊叹于她神奇的脑回路,因为她提的问题有时连拥有高智商的父母也回答不了。

由于父母平日里忙于工作,能陪伴女儿的时间并不多,于是只能给她买一些故事书或者益智玩具,让她自己打发无聊的时间。

渐渐地,陈舒音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儿童绘本读物,而是对那些文学名著上密密麻麻的汉字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但父母没有太多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只能教她用卡片辨别拼音字母,然后不认识的字再去查字典,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女儿的自律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她的学习能力。

就这样,在父母“放养式”的教育下,陈舒音不仅掌握了识文断字的本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小学的大部分知识,因此当陈舒音向父母提出上学时,父母内心除了震惊,也充斥着浓浓的担忧。

女儿的聪慧固然让他们感到开心,但“伤仲永”的例子在社会上也并不少见,天才神童的光环让一个人闪闪发光的同时,也会给这个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疼爱女儿的陈家父母来说,他们只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那些世俗意义上的荣誉他们并不在乎。

的确,陈舒音在学习上的天赋和理解能力让人惊艳,神童的光环也能让她得到更多的关注,但他们并不想揠苗助长,因此父母并没有同意女儿提前入学的要求,而是等到六岁的正常上学年龄时,才将女儿送进了学校。

在入学之前,陈舒音几乎已经学完了小学的所有课程,极少数不懂的知识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后,也让她瞬间豁然开朗,无论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她都能快速并准确地做出回答。

学校在发现陈舒音的天赋之后,决定单独给她制定一套教学方案,后续在和陈舒音父母达成一致的前提下,陈舒音一路跳级,正常孩子需要花费六年时间才能学完的知识,陈舒音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全部掌握,最终在老师们的集体建议下,父母将年仅七岁的陈舒音送进了初中。

十几岁的孩子群体中骤然出现了一个七岁小孩,所有人都对眼前这个女孩充满了好奇,甚至还有人向陈舒音的父母取经,想要请教培养神童的经验。

对此,父母只能无奈地表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方法,孩子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全都得益于她的好学和天赋,而此时一向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的陈舒音,却遇到了她出生以来最大的难题。

在巨大年龄差的影响下,陈舒音和同学们的相处并不融洽,就连走在校园里,她也能听到周围同学对她的议论声,骤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中,任谁也不能瞬间适应,更何况陈舒音还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曾经的她活泼、爱笑且擅长交际,如今却变得沉默寡言。

同学们过分的关注让她充满了压力,再加上初中的课程与小学完全不是一个体系,陈舒音在学习上越发吃力,只是作为一个跳级升入初中的神童,所有人都对陈舒音抱有极大的期望,等待着她在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中能够一鸣惊人。

但最终的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曾经被人人夸赞的神童少女,在学校里竟然排到了300名以后,这和众人想象中的天才神童截然不同。

一时间,嘲讽和质疑的话语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看似厉害的神童其实也不过如此,更有甚者直接当着她的面,让她回小学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听到这些话,父母内心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女儿每天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直到凌晨,父母内心更是充满了愧疚,他们开始反思当初让女儿提前升入初中这个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但这样的低迷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

升入初二后,陈舒音的成绩便开始突飞猛进,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校前30名的好成绩。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陈舒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灰溜溜的从初中离开,神童光环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但是他们没想到陈舒音竟然坚持了下来。

更没想到,她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完全适应了初中年级的学习生活,甚至还取得了前30名的好成绩,那么造成前后巨大反差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天赋吗?

其实不然,天赋是陈舒音的优势,但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她的汗水和努力。

陈舒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不相信“无为亦能成功”,更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其实,在学习这条路上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走,即便天资出众,但如果因此而心生骄傲与怠慢,最终也会如伤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

在老师们的眼中,陈舒音学习十分刻苦,当别的孩子聚在一起玩游戏时,她在努力刷着练习题,当其他人在周末赖床、看电视时,陈舒音在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比你优秀的人却比你还努力。

在之后的考试中,陈舒音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左右,只是看着女儿每天将自己泡在书海里,父母内心不由得充满了担忧,女儿热爱学习他们固然欣慰,但小孩子的世界本就应该无忧无虑,他们不想让女儿的童年时光里只有学习,从而变成一个学习机器,于是他们决定趁着假期带女儿出去玩。

但陈舒音却拒绝了父母的好意,对她来说学习同样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她喜欢学习,渴望拥有一个好成绩,并不是想将这件事当作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仅仅只是希望自己能变得更优秀而已。

天才的成长速度总是令人惊叹,陈舒音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学完了初二和初三的全部课程,2014年蛰伏了两年的她,以全市第13名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最好的湛江二中实验班。

要知道,湛江二中实验班每年只面向全市招收60个学生,而年仅九岁的陈舒音就是其中之一,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陈舒音也成了自湛江二中成立以来年纪最小的高中生。

实验班里人才济济,每一个人都是学霸级的存在,因此陈舒音不敢有丝毫松懈,面对着一群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姐姐,她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然而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高中理科的大部分知识都超出了她本身的认知范畴,学习过程也十分吃力,但陈舒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更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小就给自己找不努力的借口。

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总是虚心的向老师求教,在老师眼中她是刻苦又努力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更是一位亲切可人的小妹妹。

根据陈舒音同班同学的回忆:陈舒音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缺过课,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甚至有时完成的质量比他们还要好。

三年高中时光转瞬即时,2017年12岁的陈舒音参加了高考,并且取得了620分的好成绩,远超当年的一本分数线135分,这样的结果令所有人叹为观止,对于一个12岁的女孩来说,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而在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陈舒音也被无数人称为“天才神童”,国内很多名校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陈舒音早早就确定好了自己想要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那就是浙江大学医学系。

在很多人看来,陈舒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自己的天赋,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没有努力和付出,再厉害的天才也会一点点变得暗淡无光。

虽然陈舒音的人生被按下了加速键,但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踏实,天赋仅仅只是她走向成功的一块敲门砖,不骄不躁的心态和自身的努力,才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希望未来的她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0 阅读:233

裘克谈史

简介: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