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另一面:他死后的35年有7位短命皇帝轮番登场。

生远评军事 2023-01-15 08:43:04
北魏孝文帝改革虽说客观上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但改革带来的各种弊病以及最终的失败并未能延长北魏王朝的寿命,反而加速了北魏王朝的灭亡,甚至导致了北魏皇族拓跋氏(元氏)的集体覆灭。在他死后的35年间,北魏王朝产生了7位皇帝,朝廷权力先是由皇族转移到了尔朱荣家族,再由尔朱荣家族转移到了高欢、宇文泰家族,权力的虚化和分裂导致了皇族的名存实亡以及北方地区的东西分裂,此后的东西魏不过是北齐周的过渡性政权,犹如东汉末年权臣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一样,皇帝形同虚设,不过一傀儡而已!此后的北齐、北周两政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汉化举措,如北齐皇帝爱讲胡语、北周皇帝赐汉族功臣胡姓等,都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不彻底性,未能从根本上革除胡汉之间的隔阂与偏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人物则要等到八十余年后的隋朝,隋文帝杨坚开创的“开皇盛世”将胡汉之分、南北之别最终抹去了,彻底做到了华夏子民皆一家的终极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国家文明大跨步,又为军力疲弱、阶层对立以及官员腐败埋下了隐患,乃是异族入主中原后试图容纳文明、融入华夏的一次伟大实践,虽说最终迟到了近一个世纪。

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图

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从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这标志着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开始。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均田制、政治上的三长制以及最重要的文化上的汉化制,这标志着北魏统治阶层开始全面接受中原地区汉民族所创造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制度内容。从汉赵高祖刘渊开始的尝试融合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这两个系统,以及开启自由部族向国家臣民、松散联盟向一统王朝发展的努力至此得以终于实现。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虽然短暂性的缓解了北魏王朝的阶级与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王朝的文明进步与制度构建,却使得北魏王朝军队战斗力大幅减弱从而在之后的梁朝初期北伐战争中屡屡败北、世家大族制度的建立使得北魏鲜卑平民(尤其是六镇边将)与权贵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以及官僚制度建立带来的贪腐腐化盛行造成的潜在社会危机,这些都是孝文帝改革带来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

北魏孝文帝元宏画像

2.北魏孝文帝改革肇始于孝文帝、盛行于宣武帝且最终终结于孝明帝,仅三代人便匆匆消亡结束,留下的则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元氏)的集体覆灭、各族人民起义事件烽火袭来以及权臣家族的轮番上场的又一场动荡与分裂。

北魏皇族世系图

北魏王朝(398—534年),共136年国祚,产生了14位皇帝,其中北魏孝文帝驾崩以后的35年便产生了7位(一半)的皇帝,这些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为5年,反映出北魏王朝末期皇帝在位时间的短促与更换频繁。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焘将国号由“代”改为“魏”,并于同年迁都于山西的平城,史称“北魏”,北魏王朝由此建立。约100年后,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才由平城迁都洛阳,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主要是鲜卑族)与封建化程度,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不久即于改革开始的五年之后病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驾崩后,改革事业由其子北魏宣武帝元恪接任。北魏宣武帝元恪在位16年(499—515年在位),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加强京城建设巩固改革成果,向南征伐南朝齐梁获得大片土地展现改革成果,但他佞信佛教使得佛寺遍地开花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废除子贵母死制度使得其死后胡太后得以专权弄政以及宠信权贵放任王公使得社会风俗败化、贪腐腐败盛行,北魏王朝开始产生裂痕。

河阴之变位置示意图

在他于延昌四年(515年)驾崩后,是年5岁的其子元诩再次接任其改革任务的大棒,是为北魏孝明帝。但北魏孝明帝元诩终其一生都未掌握实权,他只是其母胡太后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北魏王朝的实权掌握在其母胡太后手中,而胡太后前期秉公执政、恪守祖制,后期则是为人专权弄政、淫虐恣肆,将朝政弄得一塌糊涂,还因此得罪了日益长大渴望亲自执政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孝明帝元诩为了摆脱其母亲胡太后的掣肘,就像300多年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清除阉党的威胁从而密召董卓入京一样,他颁下密诏让西部豪酋尔朱荣秘密率军入京助他夺权。同样是都城洛阳,同样是为了清除祸国殃民的奸逆,也同样是正如大将军何进没等到董卓前来即被阉党杀死一样,孝明帝元诩同样是没等到尔朱荣到来便被其母亲毒死了,而最终得利的却都是那个奉密诏入京的勤王军阀:董卓或尔朱荣,历史又一次戏剧性的陪人民开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玩笑。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董卓是焚烧了洛阳西迁长安,而尔朱荣是将所有北魏皇族投入黄河(即“河阴之变”),均严重动摇了皇家威信以及朝廷实权,最终使得北魏孝文帝以来的改革事业至此付诸东流,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终宣告失败。

权臣尔朱荣画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宣告失败以后的北魏历史走向:皇权旁落,尔朱家族掌控朝廷大权;东西分裂,关中邺城二者各立朝廷;洛阳被毁,数十年来均是必争之地。

北魏王朝分裂图

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夏四月,在外勤王入京的尔朱荣闻此消息迅速立孝明帝元诩堂叔元子攸为帝,是为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时任契胡部酋长的尔朱荣挥师入京沉杀胡太后以及新帝元钊夺取政权,随后制造“河阴之变”屠杀两千多位皇室成员与朝廷大臣,并迎立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入京执政,北魏皇权至此落入尔朱家族一兮。

尔朱荣自夺位以来就极度觊觎皇位,为此先后以举荐官员、九锡之礼以及入京面圣等理由来试探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均未得逞,最终在永安三年(530年)八月演变成了尔朱荣率五千骑兵入京逼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通过拉拢、合谋身边近臣如城阳王元徽、武卫将军奚毅以及侍中杨侃等人对尔朱荣与其亲信元天穆进行了两次刺杀行动,最终以二人被杀、尔朱世隆率兵退出洛阳而宣告暂时的胜利。然而,逃出洛阳城不久后,尔朱世隆(尔朱荣堂弟)便又率大军折返回来攻打洛阳城,最终因尔朱世隆一方大败离去而收场。尔朱世隆回到老巢并州后,又联合家族内的尔朱兆一起拥立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元晔为帝,并南下攻克洛阳城俘虏皇帝元子攸,在将其俘至晋阳城后不久勒杀而死。

北齐神武帝高欢画像

皇帝元晔即位不到半年,即建明二年(531年)春二月,他就被尔朱世隆、尔朱度律等人强行禅位给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元恭,并改年号为普泰元年(531年),元晔被降封为东海王。但元恭也是个短命皇帝,就在他即位的同年,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高欢开始在东部起兵反抗尔朱家族的统治,同时也另立了勃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改年号为中兴元年(531年)。因此,531年北魏王朝先后出现了三位皇帝与三个年号,分别为元晔、元恭与元朗,建明、普泰以及中兴。尔朱家族的主要人物尔朱天光、尔朱度律以及尔朱世隆等先后被高欢击杀,尔朱兆则逃入南梁,洛阳皇帝元恭被俘。次年(532年)春,节闵帝元恭被废,同日后废帝元朗禅位、孝武帝元修即位,朝廷大权复又落入高欢家族手中。五月,元晔被高欢毒死;十一月,元恭、元朗同日被杀。三位皇帝接连被杀,喻示着北魏皇族权威已荡然无存,此时已沦为权臣们之间随意摆布的玩偶。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北魏孝武帝元修西奔关中投靠宇文泰,宇文泰在关中另立朝廷,尊孝武帝元修为帝,两个月后元修被杀,复立元宝炬为帝。同年高欢于邺城另立皇帝元善见,是为东魏孝静帝。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部,北魏王朝灭亡。

北魏洛阳城复原图

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四月,契胡酋长尔朱荣率军入京“清君侧”,与胡太后的守城部队爆发大战,洛阳城第一次被毁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五月,南朝梁将陈庆之攻克洛阳,随后尔朱荣、尔朱世隆以及元天穆等人率兵数十万反扑,洛阳城第二次被毁;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十一月尔朱世隆率兵攻打洛阳城欲为尔朱荣报仇,不久又联合尔朱兆、尔朱度律等人从晋阳发兵攻打京师,洛阳城第三次被毁;中兴二年(532年)春,高欢又率军攻入了洛阳城,这是洛阳城第四次被毁。至此,洛阳城已不再具备作为都城应有的安全性以及繁荣富庶,且此后由于处于东西魏、北齐周两国交界处,战争动乱亦更是频繁猛烈,《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人文荟萃场面早已荡然无存。

《洛阳伽蓝记》里记载的洛阳城

4.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产生的最大负面效应:六镇起义。在北魏王朝末期,戍守北方草原地区抵御柔然部落入侵的六个军镇却反而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叛乱,起义共绵延了七年,起义军民更是高达百万,范围波及长城以北与河北地区,极为深刻的震撼了北魏王朝的统治基础。

北魏六镇位置图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戍守北方草原地区的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以及怀荒六镇)爆发了各民族联合起义,起义使得北魏北方地区无险可守,直接威胁了北魏旧都平城安全。六镇起义的前期领导者为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中期领导者为杜洛周与鲜于修礼,后期领导者则为葛荣。破六韩拔陵率领的起义在北魏中央王朝(元渊、元彧以及元琛等)与外部柔然势力(阿那瑰)的联合绞杀下于孝昌元年(525)宣告失败。起义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杰出将领(宇文泰、高欢、贺拔岳、侯莫陈悦、候景等),成为后世北魏分裂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主要掌权者。起义失败后北魏王朝将六镇起义民众安排至河北地区,这就为后来的杜洛周起义与鲜于修礼起义埋下了隐患。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河北地区爆发杜洛周起义(上谷起义),次年,又爆发鲜于脩礼起义,鲜于脩礼于同年被部将所杀,由其部将葛荣率领其余部众坚持起义,并建国称帝,一时威震河北。武泰元年(528)二月,葛荣杀害另一起义领袖杜洛周、吞并了他的部众,由此河北起义军中葛荣一家独大。同年七月,葛荣在邺城之战中被尔朱荣击败,兵败被俘,至十月被杀。至此,六镇起义已实际上宣告失败,但六镇余部却依旧坚持到永安三年(530年)方才放弃抗争,展现出起义民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图

北魏末年,其北方草原地区(发家地)爆发了六镇起义,几乎与此同时,关陇地区也爆发了关陇民变,战火几乎燃烧至整个关陇地区。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四月,关陇地区北部爆发了以胡琛、赫连恩为代表的高平起义,但他在攻占泾州后便与莫折大提起义军的莫折念生以及六镇起义军的破六韩拔陵发生了矛盾,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被后者所杀。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关陇地区南部则爆发了莫折大提起义,不久于同年病逝,起义事业由其子莫折念生继承。莫折大提起义影响的范围很小,至其子莫折念生继位开始方才扩大至整个关陇地区。莫折念生于同年宣布称帝建国,先后攻取岐州和凉州、陇东诸州以及潼关,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被叛徒杀害,至此,关陇民变起义宣布彻底失败。

5.北魏王朝覆灭后的历史走向: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相继建立,东西魏禅位皇帝均被害,大一统的北方地区重新撕裂为东西二部对立起来,与南方的梁朝(陈朝)三局鼎立,后三国时代拉开帷幕!

后三国时代局势图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因北魏孝武帝西奔关中,高欢遂拥立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清河文献王元怿长子司徒元亶执政,不久废其位推举其子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至此东魏王朝建立,定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由权臣高欢掌权辅政。东魏存在16年,仅产生过一位皇帝,即孝静帝元善见,他在位期间熬死了权臣高欢以及其长子高澄,高欢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病逝,高澄则是于两年后的东魏武定七年(549年)被其弟高洋刺杀而亡,至东魏武定八年禅位于高欢次子高洋(他于次年便被高洋毒杀而死),至此,东魏灭亡、北齐建立,而此时的关陇地区元氏魏朝仍以西魏的名义存在着,虽说是名存实亡,但也坚持到了七年后方才彻底灭亡。

北齐疆域图

永熙三年(535年)闰十二月,宇文泰在杀害孝武帝元修后推举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西魏共产生了三位皇帝,分别为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在大统十六年(551年)病逝,后由其太子即西魏废帝元钦继位,他在位三年,于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被害,后权臣宇文泰将元廓推举为帝,是为西魏恭帝,西魏恭帝也是于在位三年后(557年)禅位于权臣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并于同年被害,西魏灭亡、北周建立,至此元氏魏朝彻底灭亡!此时距离隋朝大一统中国还有32年时间。值得玩味的是,东西魏的两位权臣宇文泰与高欢在生前均是以丞相位辅政控制朝廷,并未称帝建国,此任务均留给了其儿子们宇文觉、高洋等人完成,与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颇为相似。

北周疆域图

0 阅读:25

生远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