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软着陆”,在航母上使用橡胶软跑道

丹书战史 2024-06-01 22:37:01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狭窄航母甲板上起降仍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尤其是降落,当时英国皇家航空公司的专家认为起落架是舰载机最脆弱的,因为舰载机降落时近似于砸在甲板上,起落架很容易折断,那么有没有什么设计方案直接放弃起落架呢?英国人在1942年考虑这个问题,没有起落架只能像滑翔机一样滑行着陆,可活塞动力飞机还有一副直径远大于机体横截面的螺旋桨,螺旋桨碰撞甲板的问题又无法避免了,这个问题在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后得到解决。

降落失败的舰载机

滑行着陆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首先飞机结构得足够结实,能够承受冲击,其次得选择相对柔软的跑道材料,飞机无法与硬邦邦的水泥地碰撞,否则就算是坦克以那样的速度、高度砸下来也扛不住。

吸血鬼战斗机

在1947年,英国人在陆地上修建了一条软跑道,为了保险在跑道末端设置了一个斜坡,一位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驾驶一架改装的的德哈维兰海吸血鬼舰载机进行了测试,该机加强了腹部,飞行员以机腹滑跑着陆,遗憾的是飞机着陆速度比预想的要高,飞机最后冲上了斜坡损坏无法修复,所幸飞行员没有受伤。

经过研究改进之后,英国轻型航母“勇士”号在1948年接受了改装,它在原甲板上搭建钢制框架,上方敷设一层软管,最上方再敷设一层橡胶板,这样就有了一道软质跑道,总长度约190英尺(约58米)。为了进一步降低摩擦,还使用淡水作为润滑剂,跑道上设置了一道阻拦索,如果飞机勾住阻拦索就会在短距离内停止,随后用起吊设备将飞机装上小推车送往机库或其他区域,为下一步任务做准备,如果飞机没有勾住阻拦索,则加大马力复飞。

据称英国人总共进行了200次降落实验(包括陆地上和航母上的实验),期间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实验工作进行到1949年5月,之后没再发展。美国人对这项技术也很感兴趣,1953年在马里兰州建了一条软跑道进行测试,两架改装的格鲁曼F-9战斗机进行了几十次降落测试。

再往后航母“软着陆”的技术就被完全放弃,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舰载机技术进步、引入光学助降系统、航母采用倾斜甲板分流等等,舰载机的降落安全性大幅提升。而且软质跑道本身还要面临其他的问题,比如跑道寿命、抗打击能力、战时快速修复能力、起吊设备过多占用甲板空间等等,甚至橡胶材质还要考虑高温、低温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其实用性不如常规设计。

0 阅读:163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