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结束后,美以与盟友之间的分歧,被摆上桌面,英法德都不支持

长河古月 2023-10-29 12:24:38

在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提交的草案,相继被否决后,近日,联合国再次就巴以冲突召开会议,并且审议表决了阿拉伯国家约旦提交的草案,最终草案以120:14的投票结果,高票获得通过。在当前巴以局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这一投票结果,也让外界依稀看到了冲突双方停火的一丝曙光。约旦提交的这份草案,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能高票通过,有很多原因。

美国因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开始跟盟友出现分歧

一是它兼顾了各方的诉求,比之前几份草案,要更加平衡,所以赞成的国家也多;二是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平民伤亡数量越来越多,加之冲突风险有外溢蔓延的可能,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冲突双方停火,已是迫在眉睫;三是这次表决是在联大主导下进行的,不是联合国安理会主持的。

参与本轮投票的国家更多,而且没有“一票否决权”这一说,所以即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投了反对票,也不影响草案获得通过。这样一个表决结果,让美国和以色列代表很不爽,以色列代表怒火中烧,痛斥“这是联合国和人类的至暗时刻”,“联合国可以就地解散了”。

与此同时,这一表决结果,也将美以与其他盟友之间的分歧,摆上了桌面。

在这轮投票中,立场变化最大的,无疑是美以两国的诸多盟友,像欧盟成员国以及日澳这样的美国“跟班”。例如法国和西班牙,投了赞成票,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投了弃权票,而这种弃权票,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赞成票,只是所表达的支持力度,没有投赞成票来得直接。

联大通过巴以方案,美以反对,但盟友们大多投了弃权票

这一结果,多多少少会让美以两国感到意外,毕竟在这次巴以冲突爆发的初始阶段,英法德等国的立场,整体还是偏向以色列一方的,尤其是英国,不但向以色列周边地区部署了兵力,首相苏纳克更是跟随美国总统拜登的脚步,访问了以色列,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英国对以色列的支持。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英法德等国的立场发生转变,开始和美国“唱反调”了呢?

一方面,巴以冲突若是升级扩大,演变成更大规模的战争,会伤及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可能有人问,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答案是石油。一直以来,英德法等欧洲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非常高,像德国这个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国内所需的石油,一半以上靠进口,一个稳定靠谱的石油进口来源,直接关乎着德国的经济。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德国可以从俄罗斯石油,对来自中东的石油,依赖度比较低。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德国不能俄油,只能依赖中东石油。如果巴以冲突升级扩大成局部战争,中东几个产油国恐会卷入战争,届时别说国际油价暴涨,就是有钱,也可能买不到石油。没有石油,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经济都会受到冲击。

对巴以冲突,美欧有些看法不一样

出于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维持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英法德等国,也要想办法让冲突双方尽快停火,避免军事冲突升级为大战。

另一方面,在解决巴以冲突的过程中,夹杂着美欧话语权之争,而这也是美欧固有的一对矛盾。二战结束后,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控制了欧洲,目的自然是让欧洲国家一直为美国的战略服务。

但是时间一长,欧洲国家也想自主,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可以这么说,欧盟的成立,本身就是欧洲国家反抗美国的一种表现。现在美欧的话语权之争,又延宕到了巴以冲突上。

从这次投票结果来看,美国的立场是:短时间内不停火,必须清除哈马斯,即便以伤亡平民为代价,也能接受;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立场则是:以色列可以报复哈马斯的袭击,但是达到目标后,就得停火,不能把事情搞大了。英法德等国无疑想通过这一人道的立场,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从而提升欧洲的话语权。

这次投票,传统盟友都没有跟进美国

这也就是大多数欧洲国家既谴责哈马斯,又要求冲突双方尽快停火的原因。这次投票结果,算是拉开了美欧较量的序幕,只要巴以冲突持续下去,这种较量就会伴随左右。不过这种较量,对解决巴以冲突,没有任何帮助,分歧只会加剧裂痕,影响解决巴以问题的方案的达成和落实。

1 阅读:93

长河古月

简介: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