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说成“的的”医生:喂养太精细可能影响口部发育

台海网 2024-06-17 10:41:06

男孩明明(化名)5岁了,可说话却口齿不清,明明妈妈听人说这可能是“大舌头”,要给孩子剪舌系带。日前,明明妈妈带着明明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就诊。

“医生,真的要在孩子舌头上来一刀?听起来就让人难受。”和接诊的康复医学科主任郭小伟说起“动刀子”的事,明明妈妈心疼到哭出来。

郭主任边安抚明明妈妈情绪,边查看明明的舌系带,同时安排医生为孩子进行系统检查。经儿童发育测试,结果显示明明发育商正常,就是发音不清。在进行构音检测时,明明会把“哥哥”说成“的的”,即“g”错发音成“d”;又会把“苹果”说成“丙朵”,即“p”错发音成“b”。

郭主任告诉明明妈妈,明明的舌系带发育正常,不需要剪舌系带,但发音不清,属于典型的构音障碍。此后,构音障碍康复团队为明明制定了康复训练方案,如口部运动治疗、音位诱导孩子自主发音等针对性康复治疗,半个月后,明明的发音得到了矫正,发音清晰了。

据了解,有些孩子到了3至4岁,甚至10多岁仍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如果出现这种发音方式错误、说话含糊不清的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是否为构音障碍。

郭小伟主任介绍说,引起小儿构音障碍的原因众多,常见的有早期错误的喂养方式,比如过于精细的喂养会影响小儿口部感觉、肌肉协调性的发育,进而导致口腔、鼻腔构音的困难和错误。

构音功能障碍会导致孩子与他人交流困难、社交障碍,严重者影响学习、日常生活,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各种不利影响有可能延续至成年。因此,郭主任提醒,3至5岁是构音障碍儿童的黄金矫正时期,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类似情形,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如果父母继续拖延,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孩子带来终生的语言障碍。(记者 陈丹)

来源:福州晚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