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细节狂飙的明朝那些事儿

纳兰惊梦 2023-02-21 21:18:06

纳兰惊梦/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收官,口碑各异,有人为这部明朝版的《狂飙》激动不已,也有人诟病张若昀在剧中打了个酱油,主角风格倒完全被王阳饰演的程仁清给抢走了。

个人觉得,《显微镜下的大明》整部剧起对了名字,也道明了全剧的出彩之处。

第一大出彩之处,便是用实现了“用显微镜下看大明”的细节程度,不止是浮于表面的衣食住行,还有对于明朝复杂的官僚架构与权力运行体系,对于世情民风的挖掘都是不遗余力。有些甚至是以往电视剧往往疏漏的,譬如剪银子找零这样的生活细节都拍了出来,真正成了“明朝那些事儿”。

在最初帅家默和丰宝玉上省城告状,遇到各种关节需要打点银两时,镜头闪过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剪银子。以往影视里边似乎也基本没有出现过找零的问题,通常都是直接扔下碎银就潇洒走人。但在古代银子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实际交易中用银子就经常涉及到找零。老板找不开就得剪开,整个过程就涉及了称、鉴、剪三大步骤。而《显微镜下的大明》就特意用镜头交代了这样一个细节,可谓是用心了。

第二点是对于“理”和“利”的关注。帅家默沉迷算学,坚信数性至朴,不谙人情世故。别人都觉得他是个“算呆子”,其实他只是单纯坚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这种人放到现在生活中就是所谓的“呆气”,似乎就是与人情世格格不入。

程仁清就是帅家默的对立面,如果说帅家默用数字衡量真理,那么程仁清则是用“常理人情,正气公心”来裁断人心。而他的世故圆滑,也让他虽不得功名分毫,却揽得利禄满满。

除此之外,邓知县与帅家默志趣相投且认同其算法正确,但人丁丝绢税牵扯一县的利益,不得不做违心之举,是为“理”和“利”的抉择。

看起来最咋呼且几欲将帅家默置于死地的毛知县,只因自己在官场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只能攀附范老筹划资源为百姓修桥修路造福乡里,是为“理”和“利”的抉择。

从程仁清、同阳知县邓思齐,到仁华知县方懋珍,揽溪知县毛攀凤,每一个看起来站在主角帅家默对立面的“坏人”,却个个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或许算学里确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在现实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黑白分明呢?

第三点出彩之处则是对于民生之多艰的关注,流民失所、士绅兼田,越有钱的人越有办法避税,而真正穷苦百姓却不堪重负,发人深省。丝绢案更是税赋案,是舞弊案,表面看起来这是个无知无畏算学天才为民请命的故事,实际却是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唇枪舌剑之间的奥妙,细细品鉴可见显微镜下的大明官场。

譬如观众或许会好奇,为什么黄道凝一个正四品知府(相当于市长),加上一个正七品的奉兴巡按御史刘景(代天子巡狩地方),却推不动一个已经退休的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范渊。

除了范渊在任前善织关系网,门生遍地的缘故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此时的身份更是一位在地方颇具威望的“乡绅”。在“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社会环境里,乡绅的能量远比想象的大。这也是为何同阳知县邓思齐屡因自己是“流官”而不敢与范渊等乡绅硬刚的原因。

但当众官僚发现丝绢案迎合了当朝首辅的改革需求,可以预期到的收益远超于风险时,特别是在全剧职位最高的人物李世达的推动下,除了几个顽固的既得利益者,都纷纷开始调转船头开团范老,并最终扳倒了这个劣绅。

当然,全剧并非都只是精致的利己者,也有许多用真情对待朋友与生活的人。就像费启鸣饰演的丰宝玉,在在全员心眼子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里,绝对是个“缺心眼”的,他纨绔好赌,却又天真烂漫。人人不屑于跟帅家默这个“呆头”混一起,他却乐得整天跟他厮混一起。

或许你会说,丰宝玉不过是把帅家默当成逢赌必赢的法宝,当成博功名利禄的机会。但别忘了,即便是落魄危难被追杀的时候,他也想着这个“呆头”朋友,包括他的姐姐丰掌柜也认可这个朋友,说明姐弟俩本质上切切实实把老帅当成朋友。更别说临上刑场,他更是拼上自己的性命,也要为老帅博一丝生机。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说不出那么多大道理,但是我知道自己只有这么一个朋友。”有朋如斯,足矣。

0 阅读:43

纳兰惊梦

简介:影评人、剧评人,专栏作者,影视行业观察者,电视节目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