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故技重施,当年打残日本的招数,拿来对付中国,发现并不管用

世界变局筱林说 2024-05-19 15:37:02

美国故技重施,当年打残日本的招数,想拿来对付中国,发现并不管用,日本当年为何会不堪一击?中国又该如何避免被美国收割?

美国40年前“打残日本”,想故技重施

普京访华,令国人振奋,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就在5月14日,美国政府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幅度最高者,甚至达100%。

就连作为美国跨国资本代言人的民主党政府也赞同特朗普那帮人的保护主义做法,美国人这是真疯了吗?筱林认为,如今的美国人,其实只是希望复刻当年“打残日本”的招数罢了。

1968年,日本GDP总量超越西德,成为美国之下第二大经济体;再到1980年代,愈发富裕的日本资本已经大举进军美国,不仅买下纽约一座又一座地标建筑,更在美国各大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把美国本土企业打得屁滚尿流。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先是弄出了《1974年贸易法》,随后于80年代在福特等美国本土汽车企业的要求下,正式动用其中那道大名鼎鼎的“301条款”,对日本汽车做出了将进口配额限制在每年160万辆、进而抬高日本汽车在美销售价格的决定。

但这还没完。从1985年到1987年,美日启动了“特定行业市场导向协议”谈判,旨在降低那些美方出口潜力较大的行业的贸易壁垒,如电信、医疗设备和制药、林业产品、电子产品等,也就是美国不仅不允许你日本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横行,更要你日本把本国市场打开,让美国的产品来攻城略地。

如今回头看这段历史,我们发现,现在美国对待中国的手段,与他们对待日本的态度,何其惊人的相似。正是因为历史上美国真的借此打残了日本,40年后的他们才会觉得,可以对中国使用同样的招数。

但,当年的日本,怎么就会被这种招数打败了?

筱林注意到,一个由日本前参议员、众议员、地方官员、法律界、商界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政策研究组织“政策形成推进会议”,对此进行过非常深入的分析。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日地位不对等,日本在外交、安保上全面依赖美国,是日本在贸易摩擦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想想也是,如果日本连自己的国家安全都要靠美国提供保障,那他们又哪来在经贸上横眉冷对美国的勇气?

除此之外,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探索“自主外交”,到80年代更进一步提出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眼看自己的“属国”真要“造反”,美国当然更要令这种经贸摩擦带有政治上敲打日本的性质。

而读懂了美国意思的日本,当然那更加畏首畏尾,从一开始就在心理上败下阵来。

但,事情就因此而已了吗?“政策形成推进会议”其实还提到了非常令人无语的一点:

1980年代,正好恰逢日本政府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具体措施包括裁减公务员、国企私有化以及解除政府对很多领域的管制。但这样一来,自然遭到既得利益者们的强烈抵抗,于是乎在当时的不少日本决策者和企业主看来,让美国通过相关摩擦敲打这些阻力制造者,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加速改革的办法。

当然咱们如今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也不好指责日本政府在当年做出的这些判断,但有一点,我们倒是可以绝对确定的:

美国虽然制定并维护着全世界的秩序与规则,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整个国际市场的健康成长,让全世界变得更好,而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这套规则下唯一的胜利者。

而一旦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向美国发起挑战,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自己的盟友,美国都会毫不留情的进行打压。

中国不是日本,美国别痴心妄想

但问题是,40年过后,这些对自家小弟管用的招数,还能对中国发挥同样的效用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事实,就是中国压根就不是美国的小弟,更具有与美国进行“热冲突”的底气和勇气,这种前提下,美国是不可能把相关摩擦谈判变成美方一边倒的对华施压的。

除此之外,筱林注意到,前面提到的日本“政策形成推进会议”,就日本到底该如何对抗美国的施压,总结出了两条建议:

其一,日本政府应该对日本社会的特有结构等进行合法性的理论武装,形成一套日本特色的社会经济制度理论,这不仅会令日本更有与美国抗衡的底气,更不会发生需要找美国人来倒逼国内改革这类匪夷所思的事情;

其二,日本政府应该制定独立的产业政策,确保本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有足够的方向和目标。如果美国因此指责日本这么做“不够市场化”,那么日本也大可后退一步,模仿美国政府,以政府巨额投资引领下一代产业振兴相关的技术开发。

事实上说到这里,各位应该已经注意到,这两大建议,恰恰正是中国正在做,而且也做的相当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加上政府主导的各类产业发展规划,正是在庞大产能的表象下,中国对抗美国真正的杀手锏。

而反观美国那边,假设他们真的用关税政策搞定了中国,他们的产业,就会一飞冲天,继续成为世界老大吗?

筱林注意到,非常讽刺的是,就连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都在近日刊载文章批评了美国政府:

美国人其实很清楚,他们对中国电动车的真正担忧并不是因为中国车企窃取了美国的技术,而是因为它们已经把美国车企的技术远远甩在了后面。

因此如今拜登政府祭出自私至极的关税壁垒,只会让全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爱好者也竞相模仿,最后把美国自己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破坏殆尽——美国的车企就算愿意努力上进,也再也不会找到足够庞大的市场了。

如今的美国,确实依旧在领导全球贸易,只不过是带领着全球资本市场向着地狱飞奔。

5 阅读:1689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0:41

    套着颈圈的狗想取代主人,给主人吃两棍就定了以后不敢犯了,证明这狗很懂事

世界变局筱林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