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为什么不趁上朝时做掉司马昭?而是选择自杀式讨伐

佳霖谈历史 2024-05-12 06:32:03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魏的第四位皇帝。

据《三国志·曹霖传》记载,曹霖生性残暴,动不动就残害家中的婢女媵妾。

比起父亲,曹髦的性格可谓截然相反。

陈寿评价曹髦,说他“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

钟会给出了更高评价,称其“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意思就是说,曹髦聪明好学、大器早成,才华可以媲美曹植,武略类似曹操。

从后来一系列事件来看,曹髦大体配得上以上好评。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因为打算罢免司马师的大将军之位,遭到废黜。

由于司马家这时候还做不到大权独揽,所以废帝之前,司马师联合了郭太后。

曹芳被废后,司马师希望册立曹操的小儿子曹据为帝。

但因为曹据是郭太后的叔叔辈,郭太后觉得别扭,坚持要立侄子辈的曹髦。朝臣们也附和郭太后。

于是,皇位就落到了曹髦头上。

据史料记载,曹髦进京时,朝臣们聚集在宫门拜迎,曹髦看到后,准备答拜百官。

司礼官见状,赶紧奏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

曹髦表示自己现在还不是皇帝,遂对群臣答拜还礼,然后与大臣们手拉着手,从宫外一路走到大殿,赚了满满一波好评。

这个时候的曹髦才13岁,却能表现得有礼有节,毫不怯场,实在是难得可贵。

登基后,面对权臣的压迫,曹髦也没有自暴自弃,而用了一些政治手段,如频频发布安抚诏书,抚恤阵亡兵士,为自己赢得民心。

不过,曹髦表现得过于老成,也有副作用。

那就让司马师和司马昭察觉到,这小子非等闲之辈,不可轻视。

公元255年,曹魏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借口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于淮南举兵反叛。

司马师率军征讨,虽然平定了叛乱,却因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受惊过度,导致眼珠从眼眶崩出,痛死于许昌。

得知司马师挂了,曹髦果断意识到,这是个收回皇权的好机会,便一面下诏,让尚书傅嘏率军返回洛阳;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打算干掉司马昭。

如果曹髦早先表现得像曹芳那般懦弱,或是司马昭如何进那般愚蠢。司马师之死,或许是个翻身的机遇。

但司马昭老谋深算,接到诏书后,亲自率兵回到洛阳,架空了曹髦。

这件事后,司马昭极少进宫面升,绝不给曹髦做掉自己的机会。

当然,司马昭上位不久,根基不稳,不敢直接捅破窗户纸,所以被曹髦算计一事,他也没有深究。

三年后,淮南再次叛乱。司马昭率兵平叛,威望值飙升。

估计是认为自己的根基趋于稳定,司马昭飘了,决定搞个民意调查,然后决定要不要取曹髦而代之。

这个民意调查该怎么搞呢?

很简单,由皇帝曹髦亲自出面,下诏册封司马昭为晋公,赐加九锡、假黄钺、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等一系列特权。

司马昭时时防着曹髦,曹髦当然也盯着司马昭。

老小子想试探民意,那正好,看看有多少人支持司马氏篡位。

随后,曹髦隆重宣布册封司马昭为晋公,并附带各项特权。

司马昭按惯例拒绝。

前前后后,曹髦九次下诏,司马昭拒绝了九次。

结果,站出来捧场的人寥寥可数,司马昭大失所望。谋权篡位这事儿也就搁置了。

难道就这么算了?并不是。

消停了一年后,司马昭故技重施,第十次要求曹髦下诏册封自己。

这一次,18岁的曹髦怒了。

其实别说是皇帝,就是平头百姓也经不住这么玩。

人要脸,树要皮,虽然是傀儡,但也要面子的啊!

愤怒之下,曹髦拔出佩剑,一剑斩断烛台,喊出了那句震铄古今的心酸之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决定赌上最后的尊严,除掉司马昭,去拼一个无悔的人生。

据《魏氏春秋》记载,曹髦起初的计划是诱骗司马昭入宫,然后在皇宫北部的凌云台将其杀掉。

为此,曹髦召见了冗从仆射李昭和黄门从官焦伯。

这两位,一个掌管部分禁军,一个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都是曹髦想要在宫内除掉司马昭,必须要拉拢的对象。

“戊子夜,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铠仗授兵,欲因际会,自出讨文王。”——《魏氏春秋》

由此可以看出,曹髦并非不想在宫里做掉司马昭,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曹髦召司马昭入宫后,天降大雨,司马昭来不了。

这可坏事了,因为推迟计划,意味着消息有走漏的风险。

而一旦消息真的走漏,等待曹髦的将被废黜的下场。

意识到局势失去掌控,曹髦决心直接带人找司马昭火拼。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一个皇帝,打算在京城跟当朝宰辅火拼。至少在当时来看,简直是旷古烁今,闻所未闻。

但曹髦真就这么干了。

公元260年6月1日晚上,曹髦紧急召见心腹大臣王沈、王经、王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决定在第二天实施。

听完曹髦的计划,王经直言反对,他认为司马昭掌握权柄久矣,耳目遍布洛阳城。就算要火拼,也应该详细研究。

至于王沈和王业,则是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二人毫不犹豫,跑去找司马昭告密。

司马昭知道曹髦的计划后,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绘,这场街头火拼是曹髦挑起的。

结果刚出宫门,曹髦就碰上贾充引数千铁甲禁兵,然后命丧街头。

整个过程中,曹髦给人的印象就是完全没有脑子的莽夫。

然而参照《汉晋春秋》的记载,先下手的其实是司马昭。

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汉晋春秋》

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都不支持自己,扭头就去找郭太后。

为什么要找郭太后呢?

因为郭太后德高望重。曹髦的话,百官不一定听,但郭太后的话,或许会有人听。

也就是在这个关头,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带兵杀到了东止车门。

此时此刻,曹髦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像曹芳那样,束手就擒,任人宰割。

要么为了尊严,杀出皇宫,与敌人拼了!

曹髦武类太祖,不愿忍辱偷生,便选择了火拼。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当曹髦带着宫廷宿卫和苍头官僮前往东止车门后,与司马伷迎面相遇。

司马伷前来的目的明确,就是把曹髦堵回去。避免事态升级。

曹髦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杀出皇宫,把事情闹大,最好闹得人尽皆知。

这就跟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权,强迫世家大族站队是一个道理。

只有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观望者才会表明立场。才能迫使司马昭收起野心。

曹髦身边当时有多少宿卫和苍头官僮,史料并无记载。《三国演义》说的三百人,肯定是夸大了。

毕竟司马氏就是“阴养死士”的祖宗,不可能坐视曹髦在宫里阴养三百死士。

不过,曹髦很勇猛。他拔剑登辇,怒声喝斥司马伷及其部众:“你们想干什么!难道要以下犯上吗?”

毕竟面对的是皇帝,司马伷胆小,不敢冒犯,吓得直往后退。

他这个领导一打退堂鼓,身后的小弟们也都慌了神,跑了个一干二净。

曹髦大获全胜,勇气倍增,指挥宫廷宿卫和苍头官僮朝着云龙门奔去。

云龙门是皇宫的外门,只要冲出去,就进入了洛阳城。

就在这时,贾充的第二梯队赶到了。

贾充的简历,不必赘述。他是铁了心要护主的。

曹髦见贾充阻拦自己,故技重施,手持宝剑,一顿乱砍。

由于曹髦气势很足,贾充这边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宫外。

这下可热闹了,洛阳城内的百姓纷纷探头出来围观这场高层内斗。

眼看自己的部众也即将溃散,贾充急忙问身边的小弟:“援兵怎么还不来?”

堵截曹髦的第三梯队由参军王羡率领,本打算从阖闾门入宫。

但他们被满宠的孙子满长武挡在了宫门外,被迫绕道东掖门,这时候已经进宫了。

援兵不至,贾充心里十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他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决不能掉链子。

但让他拦截曹髦,也是不敢的,一怕曹髦砍伤了自己,二是怕担上弑君的罪名。

而就在群情懵圈之时,成济冒了出来,问贾充:现在该咋办?

这里提一句。

成济的职务是太子舍人。

根据曹魏的官制,太子舍人的上级领导是少府或光禄勋。

贾充的职务是中护军。

两人不是上下级关系。

既然成济不是直接下属,又想当出头鸟,贾充便一咬牙,对成济说:“司马公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今日之事,有什么可问的!

随即,成济抽出长戈,一个健步就冲上去刺杀,曹髦就这样当场毙命。

街坊邻居看到皇帝暴毙于大街,消息传到司马府,司马昭慌了。

尽管一直想篡位,但当街弑君,司马昭从来没想过。

毕竟在那个信奉君权天授的时代,想要合法上位,唯有“承接天命”。

也就是告诉大家,老曹家失德,司马家有德,这才能名正言顺篡位。

现在皇帝被捅死了,司马家造孽啊,之前积累的德行,烟消云散。

所以,司马昭慌了,赶紧召集心腹商讨对策。

尚书右仆射陈泰表示:“只有斩杀贾充,才能以谢天下。”

言外之意,这事性质恶劣,开天辟地头一回,必须找个有分量的人物来背锅。

但贾家是权贵家族,牵扯很广,倒一个就等于倒一片。

司马昭不同意让贾充背锅,那就只能让出身草根的成济背锅了。

据《魏氏春秋》记载,行刑当天,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下面的兵士看懵了,等回过神来,嗖嗖几箭,成济被乱箭射落,一命呜呼。

成济之死,说明了一个道理,作为员工,别总想着替老板出头,一旦出了问题,老板往往翻脸不认账。

更何况,作为老板的司马昭,也没对成济做出过保证。

成济死后,为了将舆论风险降到最低,司马昭威胁郭太后,废黜曹髦的皇帝名分,改为高贵乡公。

同时,司马昭豢养的文人墨客还给曹髦编织了一系列的罪名。

称其悖逆不道,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

做完了这些事,司马昭仍然心虚。司马氏篡权的计划也因为曹髦之死,停滞了几年。

为了洗刷污点,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开战,这才有了魏灭蜀之战。

然而尽管后来灭了蜀汉,司马炎也篡魏建晋朝。

司马氏的统治也依旧不稳定。

西晋之前,“德”、“忠”、“孝”是帝王统治华夏的三根理论支柱。

司马氏得国不正,“忠”不敢谈。

光天化日弑君,“德”也不敢谈。

如此一来,晋朝的统治者们能宣扬的也就只剩下了孝道。

但仅靠宣扬“孝”,显然无法治理天下。

如果说曹家失天命,是因为遇上了小概率和大意外。

那么西晋三世而亡,则是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八王之乱示意图

从结果来看,曹髦用自己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尊严。即使失败,也拼死揭开了司马氏谋权篡位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37 阅读:12734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1:49

    [得瑟]成济那个傻子当时就该一刀劈了贾充,然后反水跟着皇帝干翻司马昭,干成了是大功臣,干不成反正是死

    知足者***常乐 回复:
    舞剑的玩得过打高尔夫球的??
    用户11xxx71 回复:
    干不成至少担个忠告君的美名车死
  • 2024-05-13 10:00

    曹丕篡汉至少汉献帝得到善终,国土基本也是曹操打下来的,所以曹丕没怎么被骂!司马老贼靠装乌龟夺了大权,而且违背洛水flag,诛杀曹爽三族本来就让天下人不耻,还出了当街弑杀皇帝的丑闻,哪个士族还愿意跟你一条心?八王之乱就很能说明问题的。

    okxr123 回复:
    你错,那时候如果没有曹操,不知几人称帝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回复:
    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都的时候都落魄到啥地步了?连饭都吃不上了,不是曹操接他,都能被饿死。江山还能是他的吗?他手下还有兵吗?还有自己的行政班底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凭啥说江山还是汉献帝的?
  • 2024-05-18 19:33

    曹髦很有血性和勇气,可惜靠得住的心腹太少,身边人早就被渗透成了筛子。

  • 2024-05-17 21:09

    一提司马氏就觉得恶心🤢

    zhaoyuanming1982 回复:
    是东晋明帝司马绍,晋惠帝如果能说出“晋祚不长”这种话也不至于以“蠢笨”流传千古了。
    骑龙勇士尹志平 回复:
    何不食肉糜 是司马衷 肉糜帝 后来被人拿来当枪使 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 2024-05-18 22:18

    曹操敢孤身行刺董卓,曹髦敢当街反抗司马昭,的确曹髦有曹操的果绝,奈何司马势大,无法成功

    暴龙之怒 回复:
    虫子就是这样的
    Lisy丶 回复:
    曹操啥时候又刺董了???[横脸笑]刺董的不是他,是伍孚,曹操连董卓面都没见到,还没进洛阳的时候曹操就已经跑了
  • 2024-05-20 11:54

    曹魏被灭,郭太后有一半的功劳

    xvjiliang991 回复:
    另一半是曹爽的
  • 2024-05-19 18:36

    你跟老板朝九晚五血拼杀出一条商路, 中途招进一个老板助理, 这个助理因为跟老板近,趁老板病重掌控了公司控制权后疯狂安排自家人,就这样得了你的成果,你服不服?

    仔渐 回复:
    [呲牙笑]你这说的,跟我最近的情况好相似
    勇敢的肾 回复: 仔渐
    你老板也给你安排了?
  • 2024-05-20 07:55

    最后也是被刘氏灭了族

  • 常哥 12
    2024-05-14 19:03

    这个郭太后是个人才,曹芳也是个人才,司马懿搞事的时候他都24岁了

  • 2024-05-19 15:30

    老曹和司马都不是什么好鸟,都是狼子野心,对皇权虑视眈眈。曹操当时怎么压迫汉室,司马就跟着来一遍。天道好还,这两家都是现世报。司马老贼虽然抢了天下,但马上来个傻子,把家底完全败光,这也算是恶有恶报。

    Lisy丶 回复:
    你要正儿八经好好看过书,单论对前朝恶劣程度,司马昭>曹操>司马懿。这三个人差不太多的,当街杀皇帝固然是开了先例,但绝不等于曹操干的事就做的对了,如果要说干的事多少,司马懿司马昭加起来都比不过曹操。曹操和司马家的区别从来就不是59分和60分的区别,而是20分和10的区别。
    Lisy丶 回复:
    你在说啥??曹操除了杀皇帝和称帝没做,他别的什么没做??司马懿干的事有曹操的多?司马懿杀曹爽一脉,曹操汉室皇族宗室等于就杀的少了??皇帝的直系亲属人家都一样杀,肚子里怀着孩子他不也照杀不误??刘协求情都没用。司马昭当街杀皇帝,确实是青出于蓝,古今唯一,但不等于曹操杀皇后皇子贵妃囚禁皇帝行为就不恶劣,皇后一国之母,你以为和皇帝多大区别吗?那是皇帝正妻。而且最主要的,司马懿司马昭他俩也没有称帝。
  • Sam 10
    2024-06-15 14:48

    司马昭弑君在历史某种意义上开了一个好头,那就是告诉天下人什么皇帝天子,其实也是人而不是神,只要被杀一样会死,之前哪怕王莽篡汉政权更替的各方条件都成熟了还必须要搞出一副顺应天命的模样,魏晋之后皇权彻底世俗化,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 2024-05-17 22:54

    朝堂上更没法成功

  • 2024-05-19 17:49

    忠孝仁义信,他司马家占几条啊,篡位,屠城,卖友,屁誓!

  • 2024-05-22 22:52

    姓司马的没几个好东西,现在还有个司马南

  • 2024-06-09 10:29

    做不掉,上朝是打不过,包括诸葛亮在内,权臣上朝带的武士至少几百人,会死的悄无声息,远不如上街,弑君压力太大,反而有胜算。

  • 2024-05-21 13:50

    朝中特马的都被司马懿把控了,宫中朝中都是司马家的人了吧,更别说传到司马师司马昭那里了。。。

  • 2024-06-01 19:21

    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一部分是曹操的党羽,一部分怕被诛九族。

  • 2024-06-17 20:31

    秋,七月,庚寅,敕司隸校尉、部刺史曰:「間者郡國或有水災,妨害秋稼,朝廷惟咎,憂惶悼懼。而郡國欲獲豐穰虛飾之譽,遂覆蔽災害,多張墾田,不揣流亡,競增戶口,掩匿盜賊,令姦惡無懲,署用非次,選舉乖宜,貪苛慘毒,延及平民。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假貸之恩,不可數恃,自今以後,將糾其罰。二千石長吏其各實覈所傷害,為除田租芻稾。」   八月,辛卯,帝崩。癸丑,殯于崇德前殿。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騭、虎賁中郎將悝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騭持節以王青蓋車迎清河王子祜,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為長安侯。乃下詔,以祜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有司讀策畢,太尉奉上璽綬,卽皇帝位,太后猶臨朝。   詔告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曰:「每覽前代,外戚賓客濁亂奉公,為民患苦,咎在執法怠懈,不輒行其罰故也。今車騎將軍騭等雖懷敬順之志,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姦猾,多干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自是親屬犯罪,無所假貸。

  • 2024-06-22 23:3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娶妻要谨慎,娶了郭太后这种,灭族亡国,联合外人来对付自己养子侄子[得瑟]

  • 2024-05-19 00:58

    司马昭有很多办法废黜曹髦,毕竟他之前已经这样干过了,杀曹髦是最不利的一种选择

    用户10xxx68 回复:
    司马昭的能力低他哥哥司马师一个档次,
  • 2024-06-13 07:24

    那个时候其实忠于曹家的文臣武将还很多,可惜京城没有忠于自己的兵马守卫京城守卫皇宫。就跟司马懿造反一样。

  • John 5
    2024-06-17 16:11

    成不事的,当时西北都督邓艾、荆州都督羊祜、淮南石苞,全都是司马家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而曹老板留下的人像贾诩、程煜、张辽、许褚、徐晃、张郃、李典、乐进等人,全死光了,后代张虎、乐琳又死在了淮南三叛之中,曹系的曹真曹休难得的两个人才,英年早逝,但凡有一个在,司马家都动弹不得。别说曹系,夏侯系的夏侯尚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可以给曹丕给弄死了,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不然司马家也起不来。唯一的夏侯霸,猛将一个,可惜权力不如司马兄弟,武力不如邓氏父子,智力又不如钟会。诸多巧合只能说。

  • 2024-06-13 09:41

    不会扮猪吃虎

  • 2024-06-16 11:21

    当街弑君貌似历史唯一一次[笑着哭]!成济这个匹夫千古留名了!抓住废了再杀也行呀!拖进宫杀也行呀[笑着哭]

  • 2024-06-09 14:16

    弑君夺位洛水为之臭的乱臣贼子司马氏。

  • 主要还是曹毛的心腹太少了,难成大器。

  • 2024-05-13 20:22

    司马家为汉帝报仇…应当英雄!

    风中年华 回复:
    曹家没有杀汉帝,你报仇说法从何而来
    Lisy丶 回复:
    汉是被董卓灭的那曹丕篡了个寂寞???曹丕吃癫了?
  • 2024-05-19 09:54

    [点赞]

  • 2024-05-21 13:58

    洛水小贷公司现在还在申请破产。[捂脸哭]

  • 2024-06-07 11:09

    禁军都是人家的人你说怎么动

  • 2024-05-27 08:55

    怎么都杀不掉司马昭,能力没对方强就只会被对方淘汰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