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陪酒,宾馆私谈”:灰色地带揭开数亿职场女性难以启齿的痛

琴琴旅游杂记[已注销] 2022-05-17 11:01:20

职场与员工性别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联系,因为整个社会的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体性别的:

诸如消防员、军人、工人这些需要耐力和体力的工作,一般都是男性从事的比例更大;而像幼师、文员以及护士这些需要一定耐心和细节的职业,则更多集中在女性群体之中。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先天赋予个体的自然性别,与后天职场给予的社会性别之间,便出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张力”。

对于一些男性而言,假如他们由于专业和一些其他原因,而从事了诸如幼师和护士这样的职业,那么就会成为一种“异类”。

同样,当2022年四月,航天员王亚平从“神舟十三号”当中平安出舱,人们也会惊讶:这位女士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肯定付出了许多艰辛。

诚然,这些张力往往会给从业人员带来一些困扰,比如整个社会倾向于去标签化、符号化某些职业,似乎只要从事某种职业,就一定具有某种性格特征。这其实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为职业在社会的“理所应当”与“不合常理”之间,是存在一些“灰色地带”的。

超越传统认识的“灰色地带”

所谓“灰色地带”,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我们常常会以“白色”、“黑色”来隐喻社会当中比较能够公开透明、可以放在明面上表达的一些产业与行业,以及那些相对不太能够拿出来明说的行业。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善与恶”、“公开与隐秘”的一种隐喻。汉语语境当中类似所谓“黑白两道”、“黑白通吃”这些稍微有些市侩的词汇,就是用以形容这种社会现象。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加容易理解所谓“灰色地带”了:灰色处于黑白两色之间,所以“灰色地带”也就指一种处于善与恶、公开与隐秘之间的虚拟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男女相处的过程当中,暧昧不清的状态就处于两人关系的“灰色地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的“蛋糕”愈发被做大,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人也越来越多。正如共产主义导师、社会科学巨匠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在著作《资本论》当中的论述一般: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愈发多的人开始“开辟”这种“灰色地带”,比如2021年年底,某主播就被查出,在2019-2020年之间,利用自己直播带货的这种难以确认的性质,偷税漏税多达6亿以上,这就是“灰色地带”所带来的机会以及觊觎利益的人所做出的越轨行为。

职场中的灰色地带承载着,揭开了数亿职场女性难以启齿的痛。

职场当中的“灰色地带”

1.职位的模糊

其实对于广大职场当中的普通“打工人”而言,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染指数亿元资本的机会,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竭尽所能的去从自己的工作当中获取收益,安心工作、靠工资生活。

然而,根据上文对于“灰色地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在许多行业之中,对于员工职责的定义以及员工实际上进行的工作,其实很多时候都并不是完全的对应,甚至有许多员工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位全然不相关。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会打着一些“幌子”去描述自己的岗位,比如所谓视频编辑与审核,其实就是做短视频相关的一些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专业性;还有的企业会号称自己招“公关”或是“文员”,结果就是想要招聘销售……

作为员工,在自己找工作或者是在职场发展的过程当中,假如发现自己从事的行业就属于这种“灰色地带”,那么最好还是多加小心,因为当企业难以描述清楚职业内涵时,也证明其有可能会在一些其他关乎利益的事情上“做手脚”,比如工资和待遇。

2社会身份与性别

2021年夏天,某著名“大厂”女性员工在出差过程当中遭到上级性侵,并且得不到答复的新闻被曝出,一时之间人们对于女性在职场当中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发表了许多看法。

然而不久之后,之前新闻当中被原告指证为“凶手”的上级,却证明自己并未侵犯对方。这一消息也得到“反转”。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这一案件,而是社会性别与职场间的关系。

由于女性在一些文员职业当中,凭借普遍的细致性格以及出众的文字处理能力占据魁首,但是在与之联系紧密的商业洽谈与合作上,女性相对并不擅长。

所以在类似的场景当中,女性员工常常只能作为一种“副手”的角色出现,加之存在于职场当中许久的所谓“酒桌文化”、“陪酒文化”这些糟粕对人影响已久。

于是当女性员工不得不参与到以工作为名、接触异性的酒局当中时,其自然就会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不仅是酒局陪酒,更有甚者直接要求自己的女性下属去宾馆私谈,有心者都明白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甚至会有人直言不讳的说:“今天桌上就你一位,你负责把X总陪好”这样的话。不得不说,与这些文化糟粕一同存在的这些对于女性或者是对于男性特有的偏见,算得上是职场当中难以磨灭的一种“灰色地带”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作为某个行业当中比较“异类”的员工,还是刚刚踏入社会寻找求职机会的年轻人,亦或是想要变换工作的求职者,势必应该清楚自己即将参与到的职业是否存在这种“灰色地带”,对于自己而言,能否接受这种“灰色地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也计划好,当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出现时,应当怎样去面对。

希望人们抛开成见,消除职场中的“灰色地带”。

0 阅读:3

琴琴旅游杂记[已注销]

简介:一个70后的在职宝妈,与你聊聊旅游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