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青春,有关姜文的「阳光灿烂」

狗叔影视 2023-07-27 12:23:45

#天气燥热,内容较长,可以先码后看

纵观中国电影,在诸多显赫导演中始终会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存在。

他21岁出道,1986年便凭借《芙蓉镇》获得第十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1987年又凭借《红高粱》夺下柏林金熊奖。

没错,他是姜文。

姜文

不过,除了演员之外,姜文还有一个身份——导演。

时至今日,姜文总共导了6部长片,其中2部豆瓣过9分,2部过8分。

单就一部《让子弹飞》都能让网友们热闹10余年,恨不得拿着显微镜去仔细研究。

不过,咱们今天谈的不是《让子弹飞》,而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缘何过了将近30年,这部电影依旧经典?

看懂的,自然从中找回了时光。

看不懂的,也别人云亦云。

今天,咱们就解密「阳灿」。

01.

要说姜文的导演作品,首先得从文学作品说起。

毕竟,姜文的电影大部分都改编自小说。

《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据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而成。

《鬼子来了》取材于尤凤伟的《生存》。

《太阳再次升起》得益于叶弥的《天鹅绒》。

《让子弹飞》来源于马识途《夜谭十记》中的《巴陵野老:盗官记》。

《邪不压正》来自于张北海的《侠隐》。

《一步之遥》,噢,这个没有小说,是改编自北洋奇案「阎瑞生案」。

由此看来,姜文的确是一位善于从小说改编电影的导演,也难怪张艺谋就说:

「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棍。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

那么,在此我们首先就要把视点聚焦在「阳灿」,聚焦在王朔的《动物凶猛》。

王朔

王朔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文坛可算极具影响力。

1991年,《动物凶猛》发表于《收获》收获杂志第6期,以「红色运动」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群少年在部队大院中的成长过程。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崔健用嘶哑的声音唱完了《一块红布》,让王朔动情到无以复加:

「我第一次听《一块红布》都快哭了。写得透!当时我感觉我们千言万语写地都不如他这三言两语的词儿。它写出了我们与环境之间难以割舍的血肉相连的关系,可是现在又有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情感。那种环境毕竟给了你很多东西... ...我们青年时代的理想和激情都和那种环境息息相关,它一直伴随着你的生命」。

有了这一重情感联结,让「红色运动」的另一面成为了王朔自己萌动多彩的青春期。

于是,也就有了《动物凶猛》。

而姜文和王朔又是同一代的人,王朔58年,姜文63年。

他们有着相似的过往经历,在「红色运动」中因为大人的无法顾及而度过了精神自由、物质贫瘠的时光,因此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是经历了历史沉淀与颠簸后形成独特存在。

小说一发表,立即让姜文找到了久违的亲热劲儿。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一群充满躁动的青春少年带着炎炎烈日与满头汗水跃然纸上。

马小军也是其中之一。

他崇尚英雄,满脑子幻想,逃学、茬架、抽烟、喝酒、「拍婆子」,看似叛逆,其实又很纯真。

在王朔的笔下,充满了对那段野性、暴力青春的回味与感慨,承载了浮游不定以及面对时代浪潮下的不知所措。

02.

姜文发现了《动物凶猛》,「忠于原著」地体现出了小说的灵魂与精髓。

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又不等同于原著。

其中,做出了改编,并增加了大量姜文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与视觉神采。

首先,原本那群生长在特殊时期,游走于传统道德观念之外,缺乏历史责任感的「垮掉一代」少年人,不仅仅只是青涩迷乱的记忆,他们成为了每一个男人青春期的共情回忆。

这很库布里克

其次,小说注重脑海中的体验,而电影需要视觉。

姜文放大了这种视觉呈现,无论是开场的运输机,还是胡同里的群架,亦或者卢沟桥的大茬架、老莫中的欢聚。

这些视觉爆点气势恢宏,又荒诞无妄,是小说中所没有的创新。

最后,马小军的被突出。

马小军比小说中更加丰满,许多并非马小军所为,在影片中都安排在了他的身上。

比如,雨夜喊叫的原本是高晋;拍板砖的是方方等。

这些事件很好地让观众去融入马小军的视角,解构并发现那个时代。

03.

通过「阳灿」,姜文还原了少年的青春,以及那群特殊的人在那样的时代里的狂热与躁动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尝试去寻找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他们的迷惘的根源。

要知道,在「红色运动」时期,在趋于稳定的社会结构中,有一群「大院子弟」。

他们没有受到冲击,自身又带有着一种至高的理想主义,迫切地希望登上舞台,然而,这时期,外部并没有什么战争事件,让他们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梦想破碎。

这份充满迫切的发泄欲变成了深深的压抑和躁动。

于是,「红色运动」创造了精神自由的天堂。

古伦木被人欺负,羊搞帮忙被人划了眼。

刘忆苦带着这帮子准备回击。

此时,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是越南人民的正义战争为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群少年在胡同里大打出手,配合着《国际歌》,他们彷佛不是在打群架,而是进行一场解放全人类的斗争。

这样的场景形形色色,又不一而足,使得「阳灿」不仅是姜文的,也是中国的,还是所有人的青春回忆。

在这里,作品的主题性得到了新的延展。

在《动物凶猛》里,王朔所透露出的是还原生猛的非理性的社会状态。

而「阳灿」的主题不再单一。

有人说是对「红色运动」的批判,显然不是,你要说是审视、思考倒是可以,远没有到批判的程度。

在大胡子看来,「阳灿」先是承载了每一个青春少年(男人)的成长历程。

女同学可能感触不深,但每一个男人都是从马小军的状态中走过来的。

打群架心狠手辣,征服欲得到了满足;

米兰面前跳烟囱,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想要强暴米兰,占有欲得到了满足;

抽烟喝酒楞怂装,享乐欲得到满足。

你看看,对照下曾经青春期的自己,不也是这样。

虽然我们和马小军是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也没有那样的时代烙印,但人性是相通的,成长是相通的,精神世界或者说在青春期的躁动感是一致的。

然后才是姜文通过「阳灿」对「红色运动」的追忆。

是的,只是追忆、怀念,并不是什么批判,否则也不会「阳光灿烂」。

这里与王朔的原著保持了共同点。

最后是解构。

影片从不同的切入点将那些神圣的和崇高的予以消解,体现出了姜文的小幽默。

如果没有马小军玩套套,他不会有个弟弟。

在家里,马小军拿出了套套,作为一个懵懂少年,他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当是个气球吹了起来。

膨胀的套套飞过父母的合照,高高在上的父母原来也有着为人的必然欲求。

此时,父权被消解了。

胡老师在教室中咒骂,光看他喊叫的厉害,最后还不是将鞋子扔了出去,嘴上强硬,心里还是很担心被报复,或者被冠以一个什么「罪名」。

接下来,胡老师又出现在马小军的望远镜里,师道尊严也在墙后的一次小便中被消解。

马小军和米兰去看批判片(罗马之战)。

结果,威严的老将领发现了影院里进了一群孩子,怒不可遏。

身旁有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急忙安慰老同志,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个姑娘和老将领之间的关系,但从她的行为来看,一定不一般。

道貌岸然?还是必然批判?权威被消解。

此外,开着军车茬架,最后在「小坏蛋」的斡旋下和解,双方在老莫里把酒言欢,头上是硕大的领袖头像。

什么革命,什么理想,整个时代都被消解到无影无踪。

04.

「阳灿」里之所以很姜文,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增加了傻子古伦木这个角色。

恐怕每个看过影片的都会很好奇,为啥会放这么个形象在这里。

抛开之前说的解构不谈。

尽管这的确也是一种解构,你想想,军区大院门口的守卫是——哨兵和一个傻子。

那还有啥内涵?

傻子就会说2个台词——欧巴、傻X。

「红色运动」时代,当你对着他说古伦木,他会回应:欧巴。

「红色运动」后的「改开」时代,当你对着他说古伦木,他会回应:傻X。

古伦木是那个荒诞时代可以忽略又一直存在的见证者。

他是大院子弟们的动态背景,他也是马小军的傻性映射。

所有人看古伦木是个傻子,但其实,自己也是时代中的傻子,整天傻乐,做着傻事。

结尾时,马小军他们西装革履,喝着XO,坐着豪华林肯,走过天安门,又遇到了骑着木头的古伦木。

他们很兴奋地叫嚷着:古伦木、古伦木。

而古伦木很不屑地回了一句:傻X。

以前的古伦木带有着计划时代的特征,上级怎么安排(古伦木),下面怎么做(欧巴)。

「改开」到来了,马小军们作为大院子弟率先完成了发迹。

他们虽没有掌握国家权力,但他们享受到了父辈红利。

于是,再也没有计划性的存在,大家都要面对「改开」浪潮中的不确定与暴发可能,而一个「傻X」的回应,也是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也是马小军们需要面临的新世界。

05.

「阳灿」中的米兰并不漂亮,但很诱人,扮演米兰的宁静专门增肥来演绎这个角色。

一方面,有赖于姜文悬念设计,镜头给得巧妙,铺垫做得足。

另一方面,则一直是姜文所青睐的那种丰乳肥臀感。

这个角色兼具了单纯与成熟。

刚开始,我们也和马小军一样,迷恋米兰,初恋心态,从弟弟做起逐步渗透。

然而,影片里的米兰其实有着两张面孔,令人迷失。

她既是马小军的梦中情人,阳光、健康、活泼,又是身处时代下放纵、蜕变的不良之女。

前者,很容易发现,只要随着马小军的视角,就会看到A面。

但B面有赖于多刷几次电影,就逐渐发现米兰的神秘:

1)米兰靠什么生活,家里能有两盘饺子;

2)米兰在这个时代花裙子+墨镜...这可不是一般人敢的扮相;

3)米兰当着马小军的面儿,敢换衣服,虽然有柜门挡着;

4)看禁片居然不害羞,不脸红,不逃避;

5)游泳时,马小军说「跟刚生了孩子似的」,米兰也没有生气;

6)米兰和彪子的过往;

7)被问及是否是处女时,米兰的反应;

8)米兰骑坐马小军。

... ...

种种迹象表明,米兰有着一个分裂的形象,甚至可能她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物。

因为她对马小军说身体有疾,但又没有什么,中间消失过一阵子,回来后外加上胖胖的体态,的确像是生完孩子的状态。

这就很奇怪了,一个20多岁的女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秘密。

至于这个秘密的真相,如果你想到了什么,或许就是姜文想要告诉你的。

最后,如果说中国还有谁乐于,且善于表现「革命」主题的话,那恐怕也就是姜文了。

从「阳灿」到「太阳」再到「子弹飞」,姜文的电影总是充满了各种隐喻与解读空间,有意无意地将主题定位到「革命」这个层面。

而马小军只是一切的前传,一个民族的时代记忆。

在那片记忆里,天是燥热,永远阳光灿烂。

PS:

2020年11月的一次出差,在机场里偶然遇到了宁静。

她是瘦的,而我脑海里则是她「阳灿」的形象。

/狗头

0 阅读:0

狗叔影视

简介:大胡子狗叔这来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