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尺度的中国“越战”题材小说——《阮氏丁香》

文一史二ywh 2024-06-09 13:14:35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知道那场爆发在1979年初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恐怕不会太多。

而在笔者小的时候,那场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在我所居住的工厂厂区,常听大人聊天时讲厂里的某某某,说他就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复员军人,据说此人在部队的时候还是个侦察兵呢。那个时候我刚刚看了王心刚主演的电影《侦察兵》,对侦察兵那是佩服得不得了。因此印象极为深刻。

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看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除了《三国演义》《岳飞传》这类古典文学题材之外,恐怕就属对越自卫还击战(以下简称“越战)题材了,现在能记起名字的还有《孤胆英雄》和《阮氏丁香》。

长大后才知道,连环画《阮氏丁香》是根据当代军旅作家徐怀中的同名小说《阮氏丁香》改编创作的。读大学时,在二手书市场上,买了一本1981年第1期的文学杂志《十月》。买下这本旧杂志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徐怀中的这篇小说《阮氏丁香》就首发在这期的《十月》上。

《阮氏丁香》是作为徐怀中创作的《西线轶事》的续篇出现的。《西线轶事》在当年可是非常火的一篇短篇小说,获得了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3年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

相比之下作为续篇的《阮氏丁香》,在获奖方面可就显得逊色不少了。但作为一篇军旅题材,尤其是中国的”越战“题材小说,时隔多年之后,它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依然令人非常瞩目,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越战”题材的好作品,尺度之大即便是放在现在也令人咋舌。

作为《西线轶事》的续篇,小说中涉及到的部队的番号仍然是西线的九四一部队,顺便提一下,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云南方向的总指挥是杨得志上将。我方的女一号仍然是《西线轶事》的主角女电话兵陶坷。而小说的题目”阮氏丁香“,则是这篇小说真正的女一号——越南女战俘阮氏丁香。

以一个来自敌对国家的女战俘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那个思想尚且保守的年代,极有可能被某些思想僵化或是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一顶为敌人树碑立传的大帽子的。

“西线九四一部队在境外作战期间,收容了十几名女战俘,大多是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领导上有些不放心,怕错抓了越南群众。一个个查对,全是持枪和我们叮叮哐哐顶着干的。经联络处个别做工作,有人讲出了一点情况,原来她们都是附近班通林场的青年冲锋队员。”

小说的开头,用这么一段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人手不够,也是为了战俘管理的方便,从九四一部队的机关里临时抽调了几个女同志,参加这项特殊的工作,陶坷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然,小说的情节不出我们的所料,阮氏丁香是这群战俘里最不服管教的,抵触情绪非常大,经常在我方组织的战俘讨论会上发难——中国军队在没有任何越南人邀请的情况下越过边境,无论如何是无法解释的。

当然很快在我方的思想教育下,阮氏丁香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她开始明白,中越两国何以竟从‘同志加兄弟’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中国是在数千里边疆的山水田野一再受到践踏,是在流血事件不断增长的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对越南进行了这次有限度的军事惩罚。”

这部小说一共十章,而阮氏丁香的这个转变在其实在小说的第二章就完成了。那么小说剩下的八章是不是就不用写了呢?当然不是。

在其余的这几章里,阮氏丁香慢慢地敞开心扉,和陶坷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对话,彼此都向对方诉说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当然主要还是以交代阮氏丁香的经历为主,毕竟她才是这部小说的真正的主人公。

阮氏丁香的人生遭遇,还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说还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当初在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生效的1954年的7月,阮氏丁香的母亲六姐怀着身孕跟随胡志明的人民军行动,结果导致阮氏丁香早产,由于没有奶水,阮氏丁香经常饿得哇哇直哭。六姐带着阮氏丁香留在南越的西贡附近的古芝地方落下了脚。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时期,阮氏丁香的母亲六姐又带着带着当时年纪还不太大的阮氏丁香打游击、送情报、送炸药。越南南北统一之后,六姐发现留在北方的丈夫早已移情别恋,另组家室。他和阮氏丁香成了这场战争的一个无辜牺牲品。

这些故事情节的插入,使得这部小说有了一定程度的历史厚重感,对越南背的信弃义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小说的最后有一个非常反转的情节,在陶坷即将提前离开战俘管理所的时候,阮氏丁香向陶坷坦白,在战场上杀死战俘管理所中的越方孤儿阿方的爸爸妈妈的,就是她自己。

当阿方的爸爸妈妈举手向解放军投降的时候,在当时深受越方教育的阮氏丁香在背后开枪,执行战场纪律,从背后射杀了阿方的爸爸妈妈。“当时,我只是想,我是越南人,是一个青年冲锋队员。我们林场冲锋队全体在国旗下宣过誓的。誓言上说,谁在战场上动摇投降,任何人都有权当场执行处决。就这样,我向他们开了枪。”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