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那些老街巷里的故事——邬家湾古街

读经典看 2024-03-14 07:53:36

邬家湾,就是现在余杭区的问溪路,就在西溪湿地内。因为原居民住宅大多为砖瓦窑,砖瓦乌黑,而“乌”又与“邬”同音,故称为邬家湾。

2007年,湿地改造,这个居民点被整体拆迁到了别处。

现在来到邬家湾,除了街口大石头上雕刻的“邬家湾古街”五个字,其它地方都已经没有当初的一丝痕迹了。

如今的邬家湾,叫“荆源访古一条街”。“荆源”,是原来路的名字;“访古”,即追寻原生态的西溪。

在这条街上,伫立着从各地移建过来的近50幢明清时期的浙、赣、皖古建筑,有很多还明确标明了该建筑的出处,相当于一个江南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

10号建筑来自江西婺源太白镇谢村,为谢家宗祠。婺源明清属于古徽州,该祠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整体木构架保存完整,有些构件如斗垫、雀替、剳牵等雕刻精美生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在,这幢白墙黑瓦、左右对称、马头墙高耸的徽派建筑用作书屋,是有“杭州最美书屋”之称的鲍贝书屋。

12号民居来自浙江省衢州灵溪乡南陇村。该建筑是典型的清代浙中亚文化圈民居,牛腿挑廊等特征都是典型浙中民居的反映。整座建筑的平面呈长方形,前后三进,分别为门厅、大厅、堂屋;左右两厢,中间围合两座天井。三进建筑、厢房均为二层楼屋。二楼较底楼空间低矮,用于堆放物品。整体平面为典型的合院式建筑,布局严谨、对称。

17号建筑来自浙江衢州市江山市塘阮口乡,为一座小宗祠。这座祠堂建筑来自浙江西部的衢州市,建筑整体风格属典型的浙中亚文化圈建筑。总体特点是:穿斗构架、琴面月梁、满月状梁眉、单步剳牵为装饰化的卷草形状,满雕牛腿挑檐等。

26号建筑来自浙江淳安县威坪镇西山村。此建筑为一座祠堂,用来祭祀祖宗、议事、唱戏、行驶族规等,是村落的公共中心。因来自浙西淳安,位于钱塘江上游,新安江横贯全境,建筑整体风格属新安亚文化圈建筑,但在平面组合、构架类型、梁柱形态、装饰特色等方面同以金衢地区为中心的浙中亚文化圈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同时在审美取向等方面又可见太湖流域建筑典雅、清秀的影响。

27号建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为清代时所建的花厅。该建筑为典型的浙中民居风格,冬瓜形月梁、满月梁眉、卷草形单步割牵、一斗六升斗拱承托檀条、船篷前轩、 S 形牛腿等是其典型特征。其建筑风格在古朴中透露出华丽和精致,装饰有主次轻重,由前檐下装饰——前廊装饰——厅内空间装饰——后廊装饰递减,形式感统一且层次感强烈,具有较好的艺术价值。

30号建筑来自浙江建德大同镇溪口村,是一幢清代时所建的民居。该建筑在木作装饰上呈现出华丽和精致,雕刻数量庞大,做工细腻,形式感统一且层次感强烈,身于其中可使人感受生动的民间工艺所传达的艺术气息。这些装饰现大多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2号建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杜川村,为清代时所建的花厅。建筑的装饰主要位于檐下,大横额、檐檩、檐枋、柱头斗拱、牛腿无不遍饰雕刻。外檐四个牛腿正中两个为"对狮",两边则为"和合二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大横额与檐枋两端均雕刻弧度舒展、连绵卷曲的植物纹样,檐枋正中为人物,檐檩则雕满戏曲民间故事的深浮雕。总体来说,该建筑风格朴实、对称性较强且简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强烈的对比中展示非凡的魅力。

在荆源访古一条街上,还有一个古戏台。古戏台来自于绍兴诸暨地区,属于南方典型的民间戏台。古戏台俗称“万年台”,它汇集了建筑、戏曲、书法、宗教等多方面的艺术文化,也是明、清以来绍兴境内戏曲声腔发展和繁荣的见证。此处古戏台的精华之处在于亭顶部有一个神奇的螺旋形藻井。此建筑的藻井制作极其复杂,用异形拱昂组合成螺旋形,16条旋涡螺旋上升,汇合于明镜,极富动感,非常优美。中心为圆形,圆形的镜板、方形的藻井枋、三角形角板上都细雕卷草花纹,整座藻井工艺复杂、雕刻精美。同时,由于藻井呈圆形,对声音起聚拢作用,对提供早期反射声有利,可以改善演员的自我感觉。

古戏台

水中仿古戏台

戏台中所立塑像为洪适,是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宋之苏武”)的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他这三个儿子被后人称为“三洪”。

洪适是长子,是宋代金石学家,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著书有《隶释》《隶续》《隶韵》《隶赞》《隶图》等,所著《泉志》是现有最早的钱币学著。

我最喜欢在春秋的傍晚到这条街上来,此时日影西斜、花木扶苏,颇有范成大“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之意境。

看的是景,想的却是人:想到在每一幢或古朴典雅或繁复华丽的建筑物里面,都曾经居住着一个或一族同类的人,他们勤奋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不仅弘扬了自己家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想到此,就会感慨万分,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是远大的,觉得人类社会是潜力无穷的!

0 阅读:15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