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建宗法”到“金钱利益”的转化,社会变了、时代变了

石中毛 2024-02-29 15:41:37

“封建宗法制”是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与形成因素,中国作为封建传统浓厚的国家,“封建宗法”如同阴魂一样不散,各种封建意识植根于国人的头脑深处。

但是,随着资本化、商业化、市场化,渐渐形成以“金钱利益为主”的社会以及相应的各类社会意识。也就是,从“封建宗法”转化为“金钱利益”了。

以前,不论农村还是城市,时常可以见到“德高望重”的老者,给人们调解各类纠纷、婚姻矛盾,现在,还有这样的现象吗?现在常见的是,花钱请律师、花钱打官司。

“封建宗法”,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延伸到“家族”,舅父、叔父、姨姨、姑姑、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侄儿、外甥、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等等,形成一种以亲缘、血缘为主的亲戚关系社会网络。然后,向全社会“拓展”,整个中国社会,都是“亲戚关系”,“天子”是“家族首领”。

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理论,为“指导意识形态”,调解人们的思维意识和强化社会运行。

所以,整个中国,是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由许多“小家族”构成;小家族,再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庭,当然就是父母、子女。

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

这些,构成了中国的“封建宗法制”。

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意识是“孝、悌、忠”、“养儿防老”、“生儿子”、“防止断种”、“血浓于水”、“拜年走亲戚”、“结亲后是一家人”等等。

但是,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从主观上到实际运行,被渐渐摧垮,取代其的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企业”为单位,如“公司、工厂、小作坊、商店”等等。有“本事”的人,办企业、是公司老板;普通人,就去公司工作、打工。

“老板”和“工人”之间的纽带、关系,是“钱”。工人去厂里打工、工作,并不是因为和老板有“血缘关系”,而是为了“钱”而去打工、工作。

老板付给工人工资、工钱,并不是因为工人是自己的“侄儿、外甥”,而是工人给自己干了活,得付给工钱,不然的话,工人就不给自己干活了。

至于“商店”,店主之所以提供给顾客货物、商品,是因为顾客给店主付了钱,店主就提供给顾客商品,是一种“利益交换”。并不是因为“血缘、亲缘”。

至于“结婚”,是因为男方给女方了“彩礼、首饰、车子、房子”等等,所以“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感情”。婚后,是男方持续不断的“挣钱、养家”,女人则负责生孩子、养育孩子等等;是一种“利益交换”,一旦“利益对立”,随时有可能终止婚姻关系。

“友谊”、“友情”之类,也完全是以“利益”为准绳。

总而言之,全社会都是一种“金钱利益交换为主”社会。

比如:过去,人们都拼命想着“生儿子”;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根本没有“传宗接代”的想法,很多年轻人婚都不结。反映了“封建宗法制”的破产、渐渐消除。

过去说首先要“齐家”,因为这样,才能以家庭方式、融入社会“大家族”中,以及相应的各种“亲戚关系”。

现在,许多人都“断亲”了,好多亲戚都不来往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过亲戚的伤害。现代社会,亲戚之间,也不过是一种“利益关系”;如果有钱有权,亲戚就“亲”;如果没钱没权,亲戚只会伤害、欺辱。根本不是过去那种,亲戚之间互相关爱关照。

所以,“亲戚关系社会网络”已经中断了,唯一的关系、纽带,是有没有“金钱利益”。

社会中出现这些“金钱利益”的现象、与思维意识,根源是经济基础的变化;“资本经济”决定、产生了这些“金钱利益”现象与意识。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想的是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利益、用什么事物和别人交换。

学生,如果自身不符合老师的利益,老师会想方设法阻止你“考学”成功、防止你考上高中或大学。

一个企业,产品或服务,必须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利益、解决某个问题。

政治上,必须考虑,自己能给上司或选民,带来什么利益。

文艺也一样,自己的文艺作品,有什么价值,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什么利益。

婚恋也如此,自己能给异性带来什么利益、能满足什么利益需求;然后进行交换。

自身有什么价值,能给别人带来利益;在满足被人利益的同时,进行利益交换,也同时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诉求。

这样的事情、社会现实,是一种“进步”;因为“封建宗法”是落后的社会形态,“资本社会”相对于“封建宗法”,还是先进的。

各类封建文化,也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接受。因为有的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新形势了。

就像一个“脚印”,它是“脚”踩下的,整天琢磨研究那个“脚印”,是没有重大意义的,而应该去追寻其根源:脚。

“脚印”,就是文化思想;“脚”,就是经济状况。

马克思说,资本剥去了一切职业的神圣灵光,让他们成为资本出钱雇佣的劳动者。什么“救死扶伤”,什么“辛勤的园丁”,都成了为了“钱”而工作的雇佣劳动者。

所有一切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都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这些“资本经济”,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性格,就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嫌贫爱富”、“冷漠麻木”等等。因为“经济基础”就是这样的,在道德人格领域,也必然是这样的。

至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估计是变成“无私”、“无我”,是“我们”、不是“我”。

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是“全民所有”,所以在文化人格领域,也是一种“无私”。

但是,“共产主义社会”还很遥远,更不能“自己宣布”:说我的国家是共产主义或什么主义,其实并不是“共产主义”。

就现在来说,全世界都是“阶级社会”、“资本为王”;所以,也必然会有相应的社会现象、社会意识。

这些,就是现在的社会现状。“封建宗法”,还残存着一些,但总的来说,是一去不复返了;转化成“金钱利益”了。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