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战争|历史上称霸草原的匈奴,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

佳霖谈历史 2024-05-21 08:48:50

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征服漠北诸部,建立起匈奴汗国。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巅峰时的匈奴汗国,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不过,考虑到古代文人往往对数字缺乏概念。

加之司马迁又在《匈奴列传》中说:匈奴有24长,大者万骑,小者数千。

这明显前后文矛盾了。

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史记·匈奴列传》

所以,匈奴巅峰时的兵力,肯定没有三十余万控弦之士。

匈奴军事架构

当然,即便真实数字打个对折,当时的汉朝也惹不起匈奴。

经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后,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年,连皇帝座驾都凑不齐四匹纯色的马。将相们出门,只能坐牛车。

面对这种形势,打匈奴自然不可能了。

你不能指望步兵追着骑兵打吧。

所以,高、惠、吕后、文、景五朝都采取和亲政策,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但和亲不等于和平。

汉朝是一面送女人、送财物,一面还要挨揍,太憋屈了。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

此时经过60年的发展,汉朝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据史料记载,武帝即位时,国库的钱,多到数不清。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国家粮仓里新粮食压着陈粮,一层压一层,多到仓库里都堆不下。

战马问题这时候也得以解决。

朝廷、民间有大量马匹。很多老百姓骑马出行,而且是公马。您要是骑匹母马,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没面子。

有钱,有粮,有马。且生产力本来就强于匈奴。汉朝还有必要对匈奴仰人鼻息吗?

汉武帝认为没必要了。

汉武帝雕像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武帝策划了马邑之围,决心歼灭匈奴主力,洗刷耻辱。

但由于计划不周,被匈奴人看破,马邑之谋闹了个笑话。

事后,汉朝与匈奴断交,长达百年的汉匈战争由此爆发。

武帝时期的战争,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马邑之战开始,至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公元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公元前90年的第二次浚稽山之战结束。

汉军在第一阶段交了不少学费。但大体是胜多败少,不仅收复河套,占据河西走廊,还切断匈奴与西羌的关系,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而匈奴则狼狈北徙漠北,对汉朝的威胁基本解除。

漠北之战

不过,胜利的背后,汉朝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了支撑战争,武帝想尽了一切办法搞钱。

国库被挥霍一空后,武帝甚至还公开卖官鬻爵,允许官员花钱赎罪。

可即便如此,财政依然捉襟见肘。

最要命的是,随着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先后去世,汉军到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仿佛不会打仗了似的。

公元前103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汉朝。武帝派赵破奴率二万骑出朔方接应。

结果,由于左大都尉计划不周,负责接应的汉军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

汉军且战且退,虽然杀敌无数,可主帅赵破奴在出营寻找水源时,意外被俘。

主帅阴沟里翻船,众将士害怕回去后被治罪,不敢突围。

两万汉军因此进退无据,最终全军覆没。

四年后,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出酒泉。

李广利出击的同时,李广之孙李陵自告奋勇,领五千精锐步卒出战。

值得注意的是,李陵之所以率步兵远征,是因为当时朝廷没有战马。

由此可以看出,武帝晚年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

这一战,李陵遭到数倍敌军围攻,五千精兵战死十分之九,仅逃回四百余人。

李广利的情况好一点,但也没好哪去。

三万精骑,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剩余的几千人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断水又断粮。

危急时刻,若不是名将赵充国率百余名勇士拼死撕开包围圈,李广利这一路也得玩完。

连战连败,且财政状况极度恶化,这仗不能打了。但武帝仍不打算消停。

公元前97年,武帝再次遣李广利率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郡,攻击匈奴。

同时,武帝还令路博德率万余骑出居延。韩说率步兵三万,公孙敖率骑兵万余、步兵三万,分别出五原、雁门,协同李广利作战。

此役,汉军的规模很大,不亚于当年的漠北大战。

汉武帝的信心也很足,颇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

但很可惜,李广利不是卫青、霍去病。

双方厮杀一番,最后打了个平手。

说是打平,其实还是汉朝败了。因为汉军千里远征,物资消耗极大。打平等于亏本。

由于损耗太大,所以战后武帝终于是消停了。下诏表示七年之内不再战,休养生息。

武帝很守信用,说要休养生息,接下来的几年他还真没折腾。

然而随着约期临近,武帝按耐不住征服匈奴的欲望,又开始整活儿了。

公元前90年,武帝令李广利率军七万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二万出西河;重河侯马通率四万骑出酒泉。

这又是大手笔。但结果嘛,又是惨败。

大战期间,由于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的计划被泄露,武帝勃然大怒,下旨将李广利的妻儿逮捕。

李广利在前线被搞得方寸大乱,汉军也因此军心动摇,最终全军覆没。

攒了七年的家当一把赔光。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民怨沸腾,西汉存在倾覆的危险。

无奈之下,刘彻同志只好再次叫停战争。并下诏罪己,缓和内部矛盾。

至此,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

晚年的汉武帝,堪称运输大队长,硬是把卫、霍时代取得的战绩,拱手送了回去。

当然,由于匈奴没能夺回河套、河西,其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所以尽管汉武帝后期,汉匈相持不下,但匈奴再想欺负汉朝,也不可能了。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继位。

受限于国力,昭帝和霍光一改武帝时期的强硬政策,转而以分化加羁縻,同时积极与西域诸国联姻的策略,围堵匈奴。

在此期间,匈奴发生内乱。

为了避免挨揍,匈奴壶衍鞮单于主动与汉朝套近乎。

随即,汉匈议和。壶衍鞮单于释放留居匈奴十九年,始终不屈的苏武,以示善意。

之后几年,匈奴内乱渐渐平息。

汉朝这边,昭帝驾崩,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但刘贺在位不足一月便被废黜,随后刘病已继位,是为汉宣帝。

宣帝继位不久,壶衍鞮眼看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打算杀鸡儆猴,征讨与汉朝和亲的乌孙国。

霍光认为如果坐视不理,先前对西域诸国的拉拢就前功尽弃了。便集结十六万大军,兵分五路,采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攻打匈奴本部。

公元前71年正月,五路汉军正式开拔。

但汉军忙活了一年,仅杀敌七千多,俘获牲畜两万匹。投入和回报远远不成正比。

反倒是求援的乌孙,突袭匈奴右谷蠡王王庭,擒获单于父行、嫂、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长等,合计三万九千余人,掳获牲畜七十余万匹,可谓大获全胜。

汉宣帝五路击匈奴

壶衍鞮偷鸡不成蚀把米,率军在乌孙国边境烧杀劫掠一番后,准备返回老巢庆功。

却不料,匈奴军回去的路上,遭遇暴雪,大量人员、牲畜冻死,损伤惨重。

得知情况后,乌孙趁机进攻,向来与匈奴有矛盾的乌桓、丁零也落井下石。

三家一拥而上,合计斩杀匈奴数万人,掳走大批牛羊马。

匈奴本来就穷,大冬天的,还莫名其妙被偷家,这年是没法过了。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71年的冬天,匈奴折损人员十分之三,丧失牲畜十分之五,实力大为虚弱。许多原依附它的小国,纷纷改换门庭。

汉朝惹不起,匈奴只能专心经营西域。

不过汉宣帝也想把西域收入囊中。

于是接下来的十年间,汉匈在西域反复拉锯争夺。

公元前60年,匈奴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发生矛盾。

日逐王斗法失败,遂向汉朝投降。

如此一来,匈奴势力便被挤出了西域。

同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对比汉武帝,汉宣帝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益。

但要注意,武帝与昭、宣二帝的策略,是承前启后的关系,没有高下之分。

如果没有武帝打下的基础,让西域诸国见识到汉朝的强盛。昭帝、宣帝也不可能通过外交方式制衡匈奴,瓦解匈奴。

被汉朝挤出西域后,匈奴丧失了所有优质土地,只能在荒漠上吃土了。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内讧的趋势愈发严重。

公元前57年,匈奴大分裂,出现五个单于并立的情况。

经过数年厮杀,其中三个单于被灭,只剩下两股势力——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

呼韩邪的地盘在漠南,与汉朝关系尚可。

郅支的地盘在漠北,与汉朝来往比较少。

公元前44年,康居与乌孙爆发冲突。

乌孙与汉朝是和亲关系,康居只能寻求郅支撑腰。

送上门的小弟,岂有不收之理。

于是,郅支进攻乌孙,又勒索大宛,还要求四方蛮族都来投靠。

后来经过十余年发展,郅支在康居国东南筑郅支城。

面对北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打算上书汉元帝刘奭,恳请朝廷批准出兵讨伐。

副校尉陈汤认为西域离京城太远,这一来一回,估计郅支早有防备了,便劝甘延寿不必上报,直接出兵。

甘延寿怕掉脑袋,坚决不同意。

陈汤胆子很大,发矫诏,擅自率军四万,进攻郅支城。

得知消息,甘延寿也只能默认。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18人,活捉一千多人。

郅支在战斗中受伤而死。

事后,陈汤向元帝上疏:“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希望元帝准奏,将郅支等人的首级悬挂在京城的槁街,警示居住在槁街的外国人,胆敢触犯大汉,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一定要诛杀!

呼韩邪就是因为打不过郅支,才会跑到漠南抱汉朝的大腿。

现在郅支虽远必诛,呼韩邪心态崩了,遂入朝拜见汉元帝,并自请为婿。

呼韩邪生年不详,但肯定比汉元帝年长。

一把年纪,主动跑来认岳父。要是拂了面子,就显得汉朝太欺负人了。

于是,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之,这便是典故“昭君出塞”的由来。

公元前31年,呼韩邪病死。

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王莽篡汉为止。

公元9年,王莽废孺子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称帝后,王莽下令变法,开始了瞎折腾。

如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废除五铢钱,发行新货币;将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等。

国内要折腾,国外自然也得折腾。

公元10年,王莽分匈奴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以削弱匈奴的势力。

同时,王莽还将“匈奴单于”称号改为“降奴服于”,蓄意压低单于的政治地位。

这种不加掩饰的打压,激起了匈奴贵族不满,战火随之再起。

随后,匈奴连年侵扰北方边塞。

以匈奴的实力,本来打不过王莽。

但王莽在中原的改革,同样激起了民变。

公元17年,山东琅琊富户吕母因其子被冤杀,遂散尽家财,招兵买马,斩杀县官,公开扯旗造反。

一年后,荆州发生饥荒。

民众走投无路,推举王匡、王凤为首领,以绿林山(位于湖北京山)为根据地,对抗新莽朝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绿林军起义”。

与此同时,山东琅琊人士樊崇领导贫苦百姓在莒州起义。

由于起义军全部以朱红涂抹眉毛,因此被称为“赤眉军”。

中原遍地烽火,王莽自顾不暇,匈奴趁此机会,将西域诸国重新纳入其势力范围。

不仅如此,匈奴还扶持了一个叫卢芳的军阀作为代理人,打算逐鹿中原!

当然,匈奴人的计划未能得逞,刘秀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

东汉初年,经济凋敝,田园荒芜。

因此,与匈奴交好,恢复经济,成为刘秀的当务之急。

这与西汉初年的情况如出一辙。

但匈奴不买账,屡屡犯境。

之后的十几年,汉匈处于对峙阶段,战争算是互有胜负。

不过,汉朝坐拥东亚最好的土地,恢复元气是迟早的事。

而匈奴人整天在草原上风餐露宿,抗风险的能力太差了。

公元46年前后,匈奴国内连年天灾,高层内斗激烈。没过多久,便再次陷入分裂。

其中一支,约四万人,在呼韩邪之孙日逐王比领导下,归附汉朝,被称为南匈奴。

留居漠北的匈奴人拥戴呼韩邪的另一个孙子蒲奴为单于,对抗汉朝,称为北匈奴。

为了防止宿敌再次崛起,汉朝在军事打击之余,还扶持鲜卑、乌桓、丁零、西羌及西域各国群殴北匈奴。

其后三十年,北匈奴连年遭受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势力渐弱。

公元73年至76年,汉章帝刘炟先后派遣窦固、班超、耿恭等人,与北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

匈奴大败,又一次被撵出西域。

公元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单于优留,北匈奴遂大乱。

两年后,东汉趁机联合南匈奴,以大将军窦宪为主帅,攻打北匈奴。

其实这个时候,北匈奴与东汉已经不接壤了。

倒是汉朝扶持的两个“打手”西羌和鲜卑,俨然有反噬的苗头。

但窦宪不久前,因刺杀都乡侯刘畅,坐罪下狱。

掌握实权的窦太后不希望亲大哥就这么挂了,便让窦宪征讨匈奴,将功补过。

同年,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余里,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

班师途中,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虽然窦宪的名气不大,但“燕然勒石”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直都是古代武将武功的天花板。

随后两年,东汉又两次出击被匈奴。斩首过万,俘敌数千。

北匈奴被揍得实在是待不下去了,一部分主动融入了鲜卑。

还有一些人投靠了南匈奴。

剩下不想寄人篱下的,选择向西迁徙。

根据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德金的研究,后来击败阿兰人和哥特人,进入欧洲,一度建立庞大帝国,并三次入侵西罗马的匈人,就是西迁的北匈奴人的后裔。

理由有两点。

一是欧洲历史典籍和中国史书,都记载了匈人(北匈奴)灭亡阿兰国。

二是匈人祭祀天地鬼神、崇拜日月、歃血为盟、脱帽致谢等习俗与匈奴人相似。

由于理由并不充分,更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比如根据考古发现,匈奴人早在迁徙之前,就已经拥有较高的生产能力。这与连生火做饭都不会的匈人,有着云泥之别。

并且,欧洲典籍记载的匈人长相与中国史书记载的匈奴人长相也不一样。

当然,也不排除匈奴人向西迁徙的路上,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换基因,变了模样。

至于文化倒退,这也很常见。中欧历史上都曾经历过文化倒退。

总体来看。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目前的研究成果倾向于二者有一定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匈牙利人,只能说与历史上的匈人有关系。

无法直接说:匈牙利人就是匈人的后裔。

2016年世界小姐匈牙利赛区现场

北匈奴消失得无影无踪,漠北草原出现统治真空,鲜卑各部趁虚而入,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南匈奴惹不起鲜卑,为求自保,只能抱紧汉朝的大腿,作为藩属存在。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最多。

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汉匈杂居”。

公元216年,为避免匈奴坐大。曹操将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个部族,安置于并州。这也宣告了匈奴单于王朝的终结。

不过,虽然王朝没了,但匈奴人还存在。

八王之乱时,匈奴左部领袖刘渊在并州起兵,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建立匈奴汉国。

刘渊之子刘聪,后来还陆续出兵,攻占洛阳、长安,灭亡了西晋。

刘聪死后,匈奴汉国分裂为前赵和后赵。

双方激战十载,前赵被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所灭。

之后两百余年,胡汉相互通婚,匈奴随着民族融合,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1 阅读:29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