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有多爱打马球?某些贵妇甚至选择骑驴打球,全民为之疯狂

滋滋主娱 2024-06-14 10:25:19

文/阿芷

前言

马球(polo)在我国古代称为“击鞠”,“击球”,“打 球”。它是骑术和击球相结合的一项体育运动。

马球在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目前学术界尚无 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起源于波斯(即今伊 朗),由波斯传到西域,再由西域传至长安;

二,起源 于吐蕃(即今我国西藏地区),向东西方传播;

三,起源 于中原地区;

四,起源于西北游牧民族。

基本可以判断 出马球运动在我国最晚也是在汉代开始流行,流行区 域为黄河流域。

唐代马球的兴盛状况2.1场地

唐代的马球场非常之多,随处可见。

通常情况下 是设置在大殿的前面以及宫城禁苑中,譬如长安宫内 的球长亭、西苑的梨园、大明宫的东内苑、龙首池(池 填的球场)、麟德殿、清恩殿、中和殿以及飞龙院、雍和 殿等。

因此,我们在一些史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某某 殿、某某宫打球的记载。

1956年,西安的唐代大明官 遗址出土了一块石碑,碑文上清晰的刻有“含光殿及 球场”、“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未月建”的字样,碑文表明 了唐代时期在修建宫殿的时候,同时还修建了马球场。

由此可见,在唐朝修建球场就已经是宫廷建设的一部 分,而且球场的建设要求还非常高。

球场的一面正对大殿,其他三面有矮墙环护。球 场的长度大约在1 000步,“广场维新,扫除克净,平望 如砥,下看如镜。”唐诗中亦有“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 千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及 “新扫球场平如削”之句。足见当时的球场不仅场地 面积很大,而且场地质量也非常高,平坦如磨刀石、镜 子和刀削一样。

除宫廷设有马球场外,贵族官员家中 亦有自建的球场,如唐德宗时的司徒兼中书令李晟家 在长安永崇坊有自筑的球场;唐文宗时,翰林学士承旨 王源在太平坊家里筑有球场。

2.2器具和比赛方法

球棍亦即鞠杖,是木制的,杖柄也有用藤做的,球 杖下端是偃月状,外部包有牛皮,杖上有各种各样的彩 色花纹的装饰。

唐代马球的比赛方法是:“凡击球,立球门于球 场,设赏格,……各立马于球场之两偏以俟命。神策军 吏读赏格讫,都教练使放球于场中,诸将皆策马趋之, 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

具体而言,马球比赛 有单球门和双球门两种比赛方法。

单球门是在一个木 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 网囊的多少决定胜负。由于球门极小,击球入门需高 超的技术。

击球入门的难度如同射箭中靶。 打双门球的比赛法则与现代马球相似,以击过对 门球门为胜。

2.3流行程度

在唐代,不仅王公贵族和骑马打仗的武人们喜欢 马球。就是舞文异墨的书生们对于马球也不陌生。

在唐代,有一种说法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 士”,这一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进士科对文人的 重要性以及进士及第的难度之大,一旦进士及第即可 光宗耀祖。

而进士及第之后会有三大盛会,分别是:慈 恩塔题名、曲江游示宴、月灯阁下打球,此处的球即是 马球。这可以说是当时的文人出人头地后最得意的活 动了。

打马球也就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唐代 的文人由文人武大有其人,例如诗人李绅、高适、张建 封等都是由文人当上了节度使。

当了节度使就要训练 兵将,就要会打马球。所以张建封在他的诗中说:“仆本修文执笔者,今来帅领口旗下,不能无事习蛇矛,闲 就平场学使马。”文入入武,首先就要学会打马球。

上 述两种途径入仕都促进了马球运动在文人中的开展。

唐代妇女也爱好马球,皇宫中宫女们也以打球为 乐。“(郭英义)又教女伎乘驴击球,钿鞍宝勒及它服 用,日无虑数万费,以资倡乐。”驴比马身体矮小,而 且性格较温顺,非常适合女子骑乘。

我国故宫博物馆中收藏有一幅唐代的图, 叫做“妇女打击球图”,该图上形象生动的画有四名妇 女身着球服,骑马打球的画面。

这也说明了马球运动 在唐代发展范围之广,参与阶层之深,流行程度之高。

唐代马球运动得以大发展的原因

3.1历史和军事因素

马球与古代骑兵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因为马球运 动既可以锻炼骑兵的体质,又可以提高作战技能。

中国虽然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 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开始就已经有了骑兵,但 当时只是一个附属兵种。

并且当时的马具还很原始, 既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骑术受到很大限制。而两晋 南北朝(公元265年一公元589年)和隋朝(公元581 年一公元618年)的重骑兵无论是人还是马均披挂重 甲,笨重不灵,马的负担很重,难以开展马球运动。

到了唐代,为了争夺战争主动权,大力发展骑兵。 骑兵在唐代达到极盛。贞观后四十年,战马多达七十 万六千匹。

与以往历代骑兵不同的是,唐太宗看到了 之前重甲骑兵的弱点,建立起了机动灵活的轻骑兵。 轻骑兵的快速机动和远程奇袭的特长适应了唐王朝地 域辽阔,疆土广大的战略需要。

而这也为马球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有鞍有蹬的马具的完备大大提高了骑手对 马的驾驭能力,骑手们可以稳稳地坐在马上完成各种 剧烈的击打动作,马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左旋右转。

而 打马球又反过来有效地提高了唐代骑兵的技术,成为 重要的军训手段。“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 是存,义不可舍。”马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风行起来 的,并成为“军中常戏”。

3.2统治者因素

唐代马球运动得到迅速地发展是跟唐朝的统治者 和上层社会的喜爱重视分不开的。唐代最高统治者及 皇室贵族大都喜爱马球运动。他们不仅爱看而且也会 打,有的还相当出色。

3.3经济因素

马球在唐代除了作为一种常用的军事训练方式以 及供统治阶级娱乐为主之外,同时在民间的发展也非 常繁荣。“百马撵蹄近相映,欢乐四合壮士呼。”反映出马球运动参与者之众,观众之多。

唐代经济非常繁荣,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 的顶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无不说明唐朝经济之盛。 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催生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作战的军士要练武,闲暇的富民要娱乐,于是马球就成 为社会欢迎的运动了。

故宫博物馆珍藏的一枚唐代打马球图青铜镜以及 1972年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打马球俑,其形象都 十分逼真,生动反映了唐代社会喜爱马球运动的风尚。

唐代的马球外交

从魏晋“五胡十六国”混乱局面到隋唐一统,各民 族由斗争走向融合,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因文成 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蕃之间的来往十 分频繁。

当时,马球运动不仅在唐帝国蓬勃开展,位于 青藏高原的吐蕃亦是深谙马球之术。

马球运动的竞技演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了当时的文化交流。而在唐蕃两强的格局中,具有极 大张力的马球实际上成为唐蕃激烈竞争的写照。

虽然 唐王朝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 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吐蕃一度拥有挑战唐王朝的潜 力。

就好比这场马球赛,吐蕃并不满足只充当马球比 赛的观众,他们要求平等地站在这个舞台上参与竞争。

最终的结果胜负平分也是唐蕃实力竞争的一个缩 影, 由于马球具有力度、竞争性和直观性,故而成为一 个开放的交流渠道。

后来,唐朝的统治者把这种交流 功能用于了其他的交流对象,与渤海、高丽、日本等国 都曾在马球比赛中加深了理解和友谊。

以马球运动推 动外交无疑要比武力威慑高明得多。

结语

总之,虽然马球运动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可是直 至唐朝时期,马球运动才迎来了其真正的大发展,达到 了顶峰,这主要由于唐朝的历史、军事、统治者以及经 济因素的推动,终唐一朝,马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国 球。

参考文献:

[1] 韩丹.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26(5):1—7.

[2]唐豪.试考我国隋唐以前的马球[G].中国体育史参考资 料:第二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

[3]王江云.唐马球运动的兴起与规则要求[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3(5):24—26.

[4]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长安打毽小考[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5]谢勇,史国生.中国古代女子马球运动兴起概况及其原因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9(4):129—131.

0 阅读:1

滋滋主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