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小城寡民,香港电影究竟该如何重振?

腾高唐泪 2024-06-13 08:16:23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最近见到一个提法,小城寡民。

在《港影:「九龙城寨之龙头」,杀人王坐正“龙头”,郭富城再入江湖》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一位港片拥趸这样说道,“如果还停留在小城寡民的思维格局上,基本上判断,港片已是昨日黄花,辉煌不再!”

这里有一个误用,也即“昨日黄花”,不过无伤大雅。

该“小城寡民”之说,颇为惊艳,也似乎切中了港片要害,显得颇为精准。

但“药方”不对。

一城之地,一地之民。

这或即是“小城寡民”的字面本义。

但若将之放在电影上面,结合百年港影历史,以及当下港影的趋势和表现,这个词的外延,就将极广。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之后,台前幕后的人才不断涌现,票房上限不断被打破,巅峰之时, 年产电影达三百余部,更有“东方好莱坞”之称。

但数十年过后,情势为之一变。

弹丸之地、数百万之民,再如何挣扎,上限也可一眼望尽。

这座小城,承载了几近无尽的电影故事。

江湖、仇杀、情义、正邪、警匪、枪战、火拼、爆炸、追车、爱情、悲喜、大富之家、底层困厄和流浪者等等,不一而足。

演员们更是演尽了人间百态,尝试过各种身份。

这当然颇堪自豪。

然也就注定了当下此时。

当题材与故事,限于一城一地,近乎被“阐发殆尽”,当演员们一再“老脸”轮转,再当模式一再被套用,而演员也各种固化,“审美疲劳”就随之而至,此外更有幕后电影人迭代、演员断层等危机徐来。

“定式陈章”的香港电影,如何还有本事,去掳获新一代观众?

尤其是此前两年。

从《边缘行者》、《神探大战》和《明日战记》,到《风再起时》、《扫毒3:人在天涯》、《潜行》和《金手指》等等,从品质到口碑,都几乎尽数垮塌。

甚至正在上映的这部《谈判专家》,同样也是极为生动的反面“教材”。

作为一部翻拍之作,纵然无法与原版电影一较高下,但评分似乎不差,品质也好像踩在了及格线上。

然而,观众买账吗?

所以不管是拥趸的喝彩,黑粉的践踏,还是路人的冷漠与不屑,个人以为,像《谈判专家》这样的香港电影,还是少拍为妙。

原因很简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字。

定式陈章。

一直以来。

不少人都喜欢,以票房论英雄。

但在这里,想要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如果将从前那些高票房港片,一字排开,或会发现,其中一部分电影,若被扔到今时今日的环境里,几乎可以笃定,一定会栽。

而票房究竟是怎么来的?

恰巧有人在问,《谈判专家》评分那么高,也不行吗?

将问题拆开,就能发现,票房这个东西,与宣发、类型、口碑、阵容、质量、评分、环境乃及娱乐性、竞争对手情况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不是单一条件成立,就可以达到理想值。

就如,那部与《谈判专家》评分相差仿佛的《九龙城寨之围城》。

其内地票房逼近七亿、香港票房已破一亿关口,在其他各个地区,也都战绩斐然。

这当然是综合之功。

再说回“小城寡民”。

这个话题,涉及香港电影的“思维格局”。

其言下之意,香港电影应该“走出去”,在剧本创作方面跳出香港一隅,在演员使用上,也不要局限于香港一地的演员。

不然就没有未来。

理论上,这个观点没什么问题。

但若结合香港电影本身的特质,它其实,并不是港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可以打个比方。

假如现在内地电影、好莱坞电影、宝莱坞电影等,都出现了,商业票房和品质口碑尽皆不振的现象,那么按照这个思路,让他们脱离自己熟悉的土壤,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去领略风土人情、嚼碎文化差异,进而再去搞创作。

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水土不服。

舍此之外,个人想不出来,会有第二个结局。

所以若当真让香港电影,不再囿于“小城寡民”,则不但会丢失香港电影本身的传统精华,更会令一众香港电影人,彻底陷入迷茫和不知所措的境地。

故而,很有趣的是,事情仍在落在“小城寡民”上面。

只不过,反而应该是坚守“小城寡民”。

但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这么三个问题,其一是题材选择,其二是剧本创作,其三则是台前幕后的电影人阵容。

以下详解。

先说题材。

毫无疑问,商业题材应是当下香港电影的首选,而其中完全可以容纳多种类型,比如警匪、悬疑、伦理、奇幻,甚至包括主旋律和文化冲突等等。

个人感觉,香港电影人在思路上受困了。

他们一提到商业,大概率就是警匪、卧底、枪战、追车、爆炸和动作等等。

关于此节,内地电影其实早就做出了良好的表率,诸如《唐人街探案》,将悬疑与喜剧、异国风情融合,又如《消失的她》,轻悬疑、重剧情与话题。

商业的本质,其实是娱乐性。

而电影的娱乐性该怎么来,当然不用我们影迷多费唇舌。

此前早就讲过,诸如《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寒战2》、《无双》、《扫毒2:天地对决》、《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等等,由香港电影人主导的或口碑强悍、或票房较高的作品,其实都离不开“娱乐”元素。

这就必然牵扯到剧本创作层面。

剧本是电影的根基。

再厉害的导演,再好的演员,如果没有一个好剧本做依托,结局都必然不会太美妙。

关于这一点,早有案例无数。

就拿此前那部《扫毒3:人在天涯》来讲。

电影本身被寄予厚望。

寰宇老板林小明,公开“钦点”爱将郭富城空降,并召回旧部刘青云,与古天乐一起,组成全新的“铁三角”阵容,邱礼涛则携《扫毒2:天地对决》和《拆弹专家2》连破十亿票房的威风,再度操持大片。

而在上一个十年跨度的“后黄金年代”,港影纵然衰退,却也仍然奉献了诸多精品制作,甚至在内地市场薄发之际,也步步上行。

谁能在这种局面下,料知这部电影的仆街结局?

若要细究。

剧情故事和人物设计的简单粗暴,是第一主因,其次就是通篇缺少起承转合的从容,并有叙事的冗长无趣,还甚至犯下了剪辑上的低级严重错误。

推而言之,近年港片,也几乎都有叙事混乱或者平庸无趣的毛病。

随手而列,无论是《边缘行者》、《神探大战》,还是《风再起时》、《潜行》和《金手指》,都逃不脱这个问题。

其实就剧本创作而言,故事不需要复杂,也未必一定要多有深度。

但逻辑一定要严谨,更不能无序和混乱,还必须懂得“张弛”之道,也理当有正确的创新。

正确的示范,当然首推《寒战》和《无双》。

十年最佳,实至名归。

再者就是演员。

此前谈《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时候,说了这么一个观点,这部电影,为港片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示范。

在风格、视觉和叙事之外,它有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是演员的配搭。

电影以“陈洛军”的故事为主线,他来到香港、进入城寨,与其余三个年轻人一起,对抗邪王“王九”,厮杀对打,好不热闹。

但在这些年轻人搏命拼杀的背后,“杀人王”郭富城、“龙卷风”古天乐、“狄秋”任贤齐、“虎哥”黄德斌和“大老板”洪金宝等人,却隐然构筑起来一个磅礴的江湖,其内所折射的正邪、宿命、恩义、仇怨、释然和传承,让人心驰神往。

这当然与剧本和叙事有关,但不同年龄段演员的各安其位,作用很大。

老演员的功力、底蕴和历史形成的号召力,年轻演员比不了,而年轻人的朝气与冲闯劲头,同样是电影不可缺的一环。

故接下来的“龙头”和“终章”,同样要考虑此节。

而关于演员的另外一层,就是号召力概念了。

有个多次言及的概念,五大巨头。

可能在各家拥趸视野里,自家偶像都是强大而无所不能的,但若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古天乐和甄子丹,这五个人必然是当下最强。

以他们为核,才是正途。

关于这一点,早已经过无数验证,也就不再赘述。

以此为基,则无论是启用刘青云、吴镇宇、张家辉、方中信,还是谢霆锋、吴彦祖,乃及新起的林峯、刘俊谦、胡子彤和伍允龙等等,甚至是大胆启用新人,都皆无不可。

这是主次问题。

洋洋洒洒,已近三千字。

可能略嫌罗嗦。

不过,能看到此处者,又有几人?

念及此,可释怀。

0 阅读:5

腾高唐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