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长大就成了大黄鱼?大小黄鱼有什么区别?

透明雨y 2024-06-01 15:38:42

很多人都吃过黄鱼,黄鱼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有人会以为大黄鱼和小黄鱼是同一种鱼,大黄鱼是由小黄鱼长大后而改的名字,而小黄鱼是大黄鱼还没长大的名字。

大小黄鱼,同属石首科,黄鱼属,除这一点相同外,大黄鱼和小黄鱼属于黄鱼属的两个品种。不管再怎么像,大小黄鱼也不是同品种,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大小就不一样。

大黄鱼,也叫大鲜、大黄花鱼,是暖水性近海鱼类,一般体长30-40厘米,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相似,也叫小鲜,小黄花鱼,体长一般为15~25厘米。

大黄鱼鳞片小,小黄鱼鳞片大,这里的“大小”是相对而言,不能实际大小对比,怎么个相对法呢?

看背鳍和侧线之间。大黄鱼从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8-9行鳞,而小黄鱼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只有5-6行鳞,虽然只差几行而已,但疏密有别,仔细观察不难分辨。

大黄鱼的尾柄较长,长度为高度的3倍多,而小黄鱼的尾柄较短,其长度仅为高度的2倍多,大黄鱼的下唇长与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大小黄鱼的脊椎骨数目不一样,大黄鱼一般29枚,小黄鱼一般26枚,不信你吃鱼的时候搜集起来数一数。

还有一种和小黄鱼很相似的鱼,有时候也被笼统地叫做“小黄花”,它就是石首鱼科的梅童鱼,梅童鱼有两种: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梅童鱼的头大口阔,丑萌丑萌的,民间有“大头宝”的昵称,个体虽小但肉质细嫩,色美味佳,和小黄鱼堪有一比。

大黄鱼小黄鱼,以及梅童鱼,给人的印象都是“金碧辉煌”的,但也不一定,金色鳞片主要集中在侧面腹部以下,颜色和生活环境、新鲜度等条件有关,有时候金色不太明显。

大黄鱼能够随着环境的明暗变化来改变身体的颜色,原本黄澄澄的大黄鱼会在白天变成银白色,夜晚呈金黄色。

而它们变色的秘密就藏在皮肤中的黄色素细胞内,这种细胞含有黄色素颗粒,当大黄鱼在白天感受到光照时,这些色素颗粒就会聚集,这时大黄鱼就会变成银白色,

到了夜晚,黄色素颗粒就会散开,这时大黄鱼又变成黄澄澄的样子。

光照越少、环境越昏暗,它的颜色越鲜艳,夜晚光照度小,大黄鱼体色金黄、鲜亮,所以渔民们都是选择晚上捕捞大黄鱼。

宋代一句朴实的“黄鱼出海门,餍饫及僮仆。”描绘出了大黄鱼盛产,连僮仆都会吃腻的盛况。

然而因为过渡捕捞,野生大黄鱼几乎在80年代绝迹,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美味,可能要在古书中才能寻得踪迹了,大黄鱼的起死回生,正从宁德开始。

比宁德渔民更会捕鱼的人不少,但是比宁德渔民更会养鱼的不多,渔民们在各个方块的鱼排里培育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紫菜。

宁德位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交界处,夹在温州与福州的中间,如果说福建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那么宁德就是“九山半水半分田”。

缺少陆地的宁德注定与海洋产生解不开的联系,舳舻千里的三都岛、怪石嶙峋的斗帽岛、茂密的草甸与碧海蓝天相接的大嵛山岛。

宁德的众多岛屿各具特色,这里的178个港湾被305个岛屿环绕,形成半封闭的结构,让宁德自身成为一处静谧的大型港湾,尤其是三都澳被岛屿和半岛环绕,独具优势。

这里水域宽广,波涛平静,不会冻结也不易淤积,该地区总面积为714平方公里,是全球少见的深水良港之一。三都澳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是大黄鱼的“老家”。

自古以来,无数代渔民从这片宁静的港湾启航,宁德海鲜可以从年初吃到年尾,在宁德菜中,海鲜已经不再需要谨慎烹饪,而是成为了家常菜的主打,无论是凉菜还是主食都能带来美味的味道。

俗话说的好,“无鱼不成宴”,肉肥刺少的黄鱼更是备受推崇,餐桌上可以没有燕鲍翅肚,只要有一条正宗的大黄鱼,就能霸气地撑起场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