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通过新法案,旨在制裁中伊石油贸易,但这真的有用吗?

科学兽说世界 2024-05-13 00:57:58
美国众议院通过新法案,旨在制裁中伊石油贸易,但这真的有用吗?

美国国会近期通过一项旨在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的法案,试图以立法手段遏制中伊经济联系,特别是至关重要的能源合作。这一名为“2023伊朗-中国能源制裁法案”的举措,无疑是美国对华政策中又一强硬插曲。

然而,中国是否真的会被这份法案束缚手脚?美国能否如愿以偿地通过金融制裁切断中伊石油贸易?两国合作又将如何抵御外部干扰,维系战略伙伴关系?

4月15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该法案,旨在通过对参与中伊石油交易的中国金融机构实施二级制裁,限制中国从伊朗购买石油。

法案发起人、纽约共和党众议员麦克劳勒声称,此举旨在切断伊朗资金来源,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免受伊朗威胁。然而,这份看似气势汹汹的法案,其实际效力对中国究竟有多大?

事实上,中国对伊朗石油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计进口原油约5.6亿吨,而伊朗石油仅占其中一小部分,甚至未能跻身中国进口来源国前二十五名。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全力施压,中国仍有大量其他供应国可供选择,轻易填补伊朗石油缺口。

此外,中国买家早已开始采取措施规避美国制裁。自2022年起,中伊石油贸易大多采用人民币或欧元结算,有效规避了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削弱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实际效果。

加之通过第三方转口等方式,两国能源贸易依然能够绕过制裁壁垒,维持稳定运行。面对美国的制裁威胁,中国会如何决策?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伊两国展现了坚定的战略互信与合作决心。中国不仅是伊朗石油出口的最大客户,更是其全面战略伙伴。两国于近年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涵盖了政治、经济、战略等多领域深度合作,其中包括中国在伊朗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投资。

这份长期协议彰显了中伊携手应对外部压力、深化互利合作的共同意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亦明确表示,中国反对美国的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强调中伊在国际法框架内的正常合作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海上能源运输线安全维护这块,中国是并不弱势的。美国若意图在阿拉伯海、印度洋等地拦截悬挂中国国旗的油轮,必须慎重考虑。中国亚丁湾护航编队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保护自身海上利益的能力。

与1993年美国随意检查中国银河轮的时代相比,今日之中国已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成熟的海洋权益保护机制,足以对任何潜在的海上干预行为构成有效威慑。

所以,美国推出的“2023伊朗-中国能源制裁法案”虽看似来势汹汹,但其实际影响对中国而言颇为有限。中国对伊朗石油依赖度不高,且已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规避美国制裁。

更重要的是,中伊两国基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展现出共同抵御外部压力、维护合作的决心。美国若意图通过海上干预阻挠中伊石油贸易,亦将面临中国海军力量的有力制衡。

0 阅读:0

科学兽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