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亨《纸之月》的文学改编:从角田光代的小说中读懂“梨花”

霧風誌 2023-05-10 23:24:45

由《60天指定幸存者》刘钟善导演,新人编剧卢允素执笔,改编自角田光代同名小说的韩剧《纸之月》,糅合了经济犯罪、爱情、不伦等多种题材,以超高速、紧张的叙事节奏推进到第8集——金瑞亨饰演的女主刘梨花同时面临盗取客户财产、出轨年轻男导演被发现的双重危机······

其实《纸之月》首播后就已经决定要写剧评了,但是我多花了一点时间读完了角田光代的原著小说。

因此这篇评论想从文学的角度切入,看看原著小说中有哪些有趣的点,可以更好地补充、理解剧情和人物,下一篇再分析影像——主要是镜头语言和意象。

角田光代的作品中,《坡道上的家》我很喜欢,2019年追了同名日剧后,马上找小说来读。角田光代非常会描写东亚女性心理,尤其是受压迫于家庭、婚姻、育儿的家庭主妇,现实社会议题结合犯罪\悬疑类型,故事也讲得漂亮~

《坡道上的家》的主题是东亚家庭中母亲的丧偶式育儿困境、女性在家庭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抑和精神暴力;《纸之月》也讲女性在婚姻中不对等的地位,侧重点更放在金钱泥潭与精神困境中挣扎的女性群像。

《纸之月》一书是这样介绍作者的——

“其作品总能令人嗅到清新鲜明的时代空气。她说自己的写作动力来自于愤怒,来自不平则鸣。她写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当代,都市女性的存在困惑与精神困扰;写表面幸福,实则维持着脆弱平衡的家庭关系;写各种视角与维度下的感情形态;写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的生活之苦,存在之痛。”

书中描写梨花这个人物时描写:“梨花的美不是那种娇艳的美,而是如新拆封的香皂般的美丽。”

“并非盛装,但显得清新时尚。看起来几乎没化妆,却有种让人不禁侧目的高贵。”

“梨花总给人一种疏离感。无论多么亲密地聊过天,或者有过让人产生那种错觉的时刻,她也散发着一种下一瞬间就会倏然远离,令人难以捉摸的气场。”

我尤其喜欢“新拆封的香皂”这个比喻,以往金瑞亨在作品中给人以帅气、强势的印象,但是在这部剧里,看到她,就会相信,她确实就是书中的梨花。如新拆封的香皂般美丽,清新淡雅中带着成熟女性的美。

梨花的优越气质与她的出身分不开,剧中侧面提到她的家境,梨花的爷爷会作画,看画的大小、挂的位置,都表示爷爷曾是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物,后来因梨花父母生病,梨花老公为她家付清了巨额医药费,这事应该是影响梨花后来在婚姻中权力关系处于弱势的关键。

小说中有更多交代梨花家庭背景的内容,梨花为何会过这种生活?踏入这种婚姻中?梨花的父亲经营自家的家具店,家族生意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最终没落。

在这种境况下,梨花向往的生活,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平淡简朴,和爱人一起享受休息日的那种生活。

梨花想要构筑一个和自己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家庭。小说中有一段,梨花工作第一年提出请父母吃饭,被父亲无情打压:“我还没落魄到要用你那点工资请吃饭。”

剧中梨花用自己重回职场的薪水请老公吃饭,还送他情侣手表,但老公却高高在上、用他那不知哪里来的优越感羞辱了梨花的心意。

虽然剧中的梨花看起来总是淡淡的、无欲无求,但是她内心深层是藏着渴望的,只是被压抑了,因为老公对她精神操控,用钱羞辱她,让她对他的优越和蔑视也“感恩戴德”。

而她真正想要的是一个自己付出善意时,对方即使不能回报,只要心存感激的收下、领情就行了,而不是用钱或优越感去践踏她心意的人。

有观众认为老公的形象被描绘成这样,是为了美化梨花出轨,仿佛是因为老公太烂,婚姻太窒息,就让梨花出轨这件事变得可理解。

其实不是这样,原生家庭的影响让梨花注定遇到和她父亲一样的老公,刚结婚时她以为老公不是父亲那样的人,但最终,我们都看到她老公是什么嘴脸了······

但她又是内心深受“月亮”吸引,所以她遇见一个年轻、浪漫、有才华的小奶狗,她潜意识里压抑已久的渴望迸发了。

阅读原著小说,可以更了解梨花这个人物的背景、成长环境,代入剧中的话,或许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

另一个我通过读小说才意识到的点,是关于梨花对小奶狗的感情,是有一点“母爱”存在的。我也看到过很多人吐槽选角,男女主年龄差异太大,相差20几岁,难道制作组看不出来吗?这样的选角当然是有用意的······

梨花最初就觉得光太像小孩子(小说里小奶狗的名字是光太),“真是个毫无戒备地表露感情的孩子啊。这么一想,梨花不知为何有种想哭的感觉。”

小说还有几处,也描写光太的神情举动像个孩子。剧中用了一个非常直白的镜头表现梨花对小奶狗的“母爱”,两人相拥而眠的画面不觉得奇怪吗?比起一般的情人,更像是妈妈怀里的小孩子······

“梨花承认,自己一直在等待,一直渴望像这样被抚摸。希望别人如同对待珍贵的物品一般,如同抚摸美丽的东西一般抚摸自己。”

梨花是喜欢孩子的,她曾经那么想要个孩子,婴儿房、婴儿床都准备好了,却被老公随便送人。但我觉得,比起说她多么想要生育一个血脉相连的生命,梨花内心想要的是一份宛如新生儿般的纯粹的爱,她也想要付出那样的爱给别人,而对方可以全然接受她的爱意。

梨花对小奶狗的情感绝对不只情欲,还包含着怜爱、欣赏,他是她潜意识中渴望的显化,月亮的化身。

说到那个镜头,其实小说描写他们第一次的场景和剧中不同。我个人更倾向小说的描写~

大概是梨花和光太前一晚喝酒,早上醒来梨花发现自己在他房间,但是什么都没发生,梨花打开拉门是一个堆着纸箱的小厨房——

“光太裹着毛毯睡在铺着亚麻地板的地面上,像只野猫般蜷缩成一团。梨花靠近熟睡的光太,蹲下来凝视那张脸,就在这一刹那,光太突然伸出胳膊缠住了梨花的脖颈。同那睡脸的天真无邪截然相反,他用力将梨花拉向自己······”

(后面还有很长一段描写,请在小说中确认吧~)

很有画面感的场景,早晨的光线、狭小的厨房、铺亚麻的地板···想象了一下如果剧是这样拍,应该会是完全不同的氛围感~

无论是梨花对小奶狗,还是对老公,小说用了大量心理活动描写,侧重点在梨花细腻又复杂、微妙的心理,剧中则是运用影像更多地展现了“关系”。我认为这是小说和剧非常不同,但又可以互为补充、交叉理解的一点。

虽然剧还没有播完,结局却是能一眼望到底的,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我想最后摘一段梨花的心理描写,也是作者对虚假却闪亮的纸月亮仍然抱有渴望的“梨花们”提出的诘问——

“我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不对,我想要的东西,已经全部都在自己的手心里了。梨花仿佛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如今的心情是如此坚固、强烈、巨大,以致于曾经在清晨的阳台上所感受到的无上幸福就像是件塑料玩具。我过去到底以为什么是自由呢?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呢?此刻我所品味到的巨大无比的自由,是花了一笔自己没可能挣到的巨款获得的,还是彻底抛弃了归属,放弃了存款,丢弃了一切,才感受到的?”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