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在人民海军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火力侦察 2023-11-23 08:45:51

美的航母厉不厉害?厉害,可不可怕?不可怕。因为我们已经研究怎么打航母二十多年了,建立了世界独一档的反航母体系,还有了自己的航母。而拥有极致隐身性能和顶尖信息化能力的“H6”可不可怕?目前看很可怕,因为我们未曾研究过,甚至他具体的一招一式都尚未了解。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的下一代轰炸机B21首飞成功,揭开了该机型神秘的面纱,这对比常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H20和大毛的PAK-DA显得极为耀眼。这也是自F22以来,美的再度出现的一款能给予我们压迫感的武器。

目前关于B21更具体的技战术细节不得而知,仅根据已有的信息来看,B21外观可见比B2小巧,內油航程推测在8至9千公里,载弹量13吨左右,这些硬指标与H6K/N相近,同外形尺寸一样相比B2有较为明显的缩水,而美的空军对其给予了厚望,其关注度度不亚于福特航母与哥伦比亚潜艇,并且计划采购量达到了三位数。

B2尽管拥有令他国侧目的先进性,但高昂的采购和使用成本,苛刻的日常保养维护,使其长期可部署数量只能勉强维持在两位数水平,对于美的的需求而言杯水车薪。B21整体相对缩水,意在解决B2纸面强大却不能有效落地的痛点。

根据美的的说法,B21的单价被限制在6.4亿美元之内,这对于90年代就高达24亿刀的B2而言是妥妥的良心价。另外日常可维护性和每小时飞行成本也大幅降低,这是B21能大规模铺开的关键。

然而B21并没有因为价格的压低和硬指标缩水战斗力就下降,数量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力,三位数的数量就是B2不可企及的。到具体性能方面,最重要的隐身性能得益于美的积累的大量隐身技术和五代机制造经验,B21的隐身性相对B2只强不弱。仅进气口的设计就已经表明了这架飞机对隐身性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而这都是针对某大国的先进反隐身雷达而来的。

极致简约的线条,整机仅有2个方向的雷达反射波系

狭窄的进气口设计可以说神乎其技,如何兼顾进气效率是一个永远的谜

B-21在信息化以及智能化领域也将是美的目前能堆到的最高配置。“忠诚僚机”概念已在早年进行过多次的试飞验证,这一成果会在B21上得到展现,其未来有望成为无人作战类装备的指挥中枢,或将具备指挥无人机作战梯队进行作战的能力,实现1+1>2的效果。拥有类似能力J20B被誉为改变空战模式,而为打击而生的B21将具备比B2更强的综合作战性能。

此外,最颠覆传统的是B21有很大可能继承了C17运输机战略战术通吃的理念,降低对机场的硬件要求,这一下子就解禁了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可部署范围,实现分散化和灵活化部署,充分发挥本身的数量优势。这意味着对手无法充分掌握其部署规律和动向,也难以采用直捣黄龙的方式将其彻底摧毁在地面阶段,而一旦这种极致隐形的飞机从多个地点升空,多个方向出击,将给人民海军走向远海带来极大的威胁。

当然,作为轰炸机不必要求如此苛刻

为什么是海上,因为我们的先进预警探测体系已经在沿海地区围成一个铁桶,纵使B21有最厉的隐身术,但想突破当代东方大国的领土防线依然存在挑战。而B21的任务范畴必然也会包括反舰。

作为航母战斗群及岛链范围内军事基地在战时被我方远火摧毁的担忧,美的在2020年间尝试了一种新的反舰战术,利用B1B进行多次空中加油洲际突击的反舰攻击演练。其中最远的一次两架B1B组成的编队耗时32小时,总距离达到了2.3万公里。将来有了更称手的兵器,没有理由不用,B21有足够的数量,在承担核威慑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完成更多样化的任务。H6反舰的榜样性有目共睹,这个“终极H6”会完成得更好。

从埃斯沃斯基地起飞至南海上空再返回

目前两艘滑跃航母编队无法有效脱离岸基的支援范围,往第二岛链以外更远的海域探索,原因并不是所谓的常规动力航程不足。早在二战木甲板航母就满世界跑,几千吨的驱护舰也能进行环球航行,都没那个说过动力形式拖后腿,而今天航母出不去最本质的原因的编队本身无法织起一张紧密的空情网。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地面的雷达无法看到地平线以外的目标,虽然有很多种类的天波、地波雷达能超视距探测,但经过数次折射的雷达信号精度感人,也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无法做到有效探测,根本性解决的办法就是把雷达架高,预警机因此诞生。

而目前人民海军编队中能提供空中预警的只有Z-18J预警直升机,只能说比没有的好,并不具备与强敌抗衡的能力。常规的低空突防战术对我编队依旧具有一定的威胁,只有等待003和KJ-600就位后才能改善这种不利局面。而KJ-600能否有效防范B21的威胁?可能依然严峻。

反隐身目前主要依靠UHF米波雷达,而相对于厘米波段的火控雷达,要达到同样的探测距离米波雷达天线的尺寸要比厘米波雷达要大至少一个数量级,这在陆地上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说B21对内陆地区的威胁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严峻。退而求其次将米波天线缩小一点放在大型军舰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放在寸土寸金的飞机上就是很棘手的问题。这与地球曲率一样是客观物理规律,不是单纯技术手段能解决的。

另一方面,B21对于海上目标的攻击是配合长射程的反舰武器来实施,未来甚至是美版空射高超声速武器,在足够远的距离进行发射。本身对于F35之类的战术隐身飞机,B21就拥有更极致的隐身性能,加上更长距离的屏障作为保护,更叠加了探测B21的难度。不要指望什么卫星探测之类的,卫星探测飞行物的前提是基本摸清了对方的部署规律,并且有合适的过顶时间。在此之前完成对海面庞大缓慢的目标追踪尚且需要举国之力来建设,想要有效监测所有的可疑飞行目标几乎只能靠运气,并且战时轨道相对固定的卫星本身就是一个脆弱的高价值目标,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得回归到编队本身。

对于这种部署灵活,又极度隐身的对手,只能靠把预警机数量堆上去,利用两架或两架以上的预警机,拉开距离,利用尽可能出现的雷达信号差增加一些探测概率。最后即便发现了远在天边的B21也只是第一步,能驱逐甚至击落才算最终解决威胁。

B21的发射阵位处于舰载防空导弹的拦截距离之外(护卫舰艇也不能距离编队核心前出太远,否则容易被对方采用剥洋葱战术层层击破),击落B21的任务基本只能靠舰载战斗机完成。这就要求舰载战斗机航程够大,能把防御圈外推并能维持巡航时间随时待命,还要高速能力优秀,能尽快赶到战位进行拦截。又远又快,这些硬指标都指向重型机。这里忍不住吐槽,我们的舰载机绝对绝对不只是打斗兽能压制F35,可惜大部分人始终看不明白这一点。

中型机多出的那点搭载量和出击频率,在此类任务中完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根据兰德公司的结论,大国对抗中对舰载机的日均出动率并没有那么极端,而远距离攻防才是刚需。只有在对落后对手的降维打击中才看重中近距离的高出动率。

而为什么人民海军的四代舰载机回归中型,只能说更多是一种无奈,我们的航空领域距离真正的自由王国还是差一点,我们的防务压力很大,不能再等了。所以J15T会长期驻留在航母甲板上,其出色的载荷航程在未来依旧是一种傍身的武功。

一定要争气啊

人民海军的远洋编队是世界上处境最危险的编队,在没有足够多海外基地支持的情况下,要面对地球上最强最老道的海军,还要同时防范地球上最强的空中隐身打击力量,不是靠无底线的高呼055加高超弹天下无敌就能把敌人喊死的。

要破强敌航母,在发展055加高超弹的新质作战力量弯道超车之余更不能忽视直道超车的重要性。要破B21的锋芒,除了进一步迭代反隐身雷达的同时更需要尽快发展出对等的反制力量。中美大概率不会走火,但手上有剑不用和没剑可用是两码事,心中有底才能在做出具体决策和行动时不会畏首畏尾,否则B21将是悬在人民海军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1 阅读:60
评论列表
  • 2023-12-01 21:39

    以魔法打败魔法😃

    火力侦察 回复:
    对,需要H20制衡,就不知道这题到底解到什么时候

火力侦察

简介:交流不同的武德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