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万招中学名校长,揭开教育揽才的另一面

教者说 2024-03-20 22:35:23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浙江省苍南中学面向全国招聘名校长和特级教师,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元。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据了解,苍南中学位于浙江温州苍南县,是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现在班级60个。本次共招聘名校长(正职)1名、特级(正高级)教师2名(高中语文、英语各1名)、学科奥赛教练(高中物理、数学各1名)2名,均采用人才引进的方式,也因此工资和福利待遇较高。

另外,对于引进的省特级教师,还将给予一次性专项奖励100万元,如果在本地买商品房,还将提供100万元的购房补贴;而对于正高级教师,对应的补贴则分别是50万元、60万元。

那么此次苍南中学招聘究竟是诚意满满,还是有炒作噱头之嫌?高薪揽才能否真正推动教育发展?

首先,高薪广揽各地人才,在教育领域已非首例。近年来,从海南的“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到广西北海的“三名工程”,再到深圳南山区动辄百万年薪聘校长,溢价竞逐名师名校长的大戏一直在上演。放眼全国,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其实,重金“抢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层教育资源匮乏的窘境。许多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奇缺,管理理念落后,迫切希望引进一批“救火队长”,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高薪也成了吸引眼球的重要筹码。

话说回来,学校花重金请来高管、名师,真的物有所值吗?

对学校来说,校长和教师固然是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但教育不同于单打独斗的个人秀,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再厉害的将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一支配套的师资团队,也很难单枪匹马创造奇迹。

更何况,校长再神,也很难对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裹挟,单凭一己之力撬动整个制度。因此,与其一味吹捧“伯乐”的慧眼,“千里马”的神奇,不如静下心来打造一支“梯队”,久久为功提升整体水平,方为上策。

对纳税人而言,动辄百万年薪的校长,难免有劳民伤财之虞。据报道,苍南中学此次招聘经费主要来自当地一位企业家捐赠的1亿元教育基金。这当然是件好事,值得点赞。但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像苍南一样找到大方的金主,而政府投入便成了众矢之的。

部分地方动用大笔公款高薪挖人,不可避免会引发公平与效率的质疑。花着纳税人的钱,却没有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相比之下,与其拿钱砸“大牌”,还不如将资金分散使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通教师待遇,或许会更有针对性。

不可否认,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对一所学校乃至一座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至关重要。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无可厚非。

但教育的初心不应仅仅停留于金钱的堆砌,而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引进人才不能唯 KPI 论英雄,更要看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防止一哄而上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倾向。

从苍南到海南,从北海到深圳,放眼神州大地,唯有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教师主体作用,立足教育公平底线,才能避免人才争夺战沦为拍脑袋决策下的面子工程。

说到底,高薪揽才不过是一时的头条效应,提升教育质量更需要一以贯之的努力。

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在人才培养和待遇保障上精准发力。学校在大手笔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内生动力,加强自身梯队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要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让教育回归本源,而不是简单追逐升学率、高薪酬。

唯有如此,教育事业的“人才高地”才不会沦为金元政策下的海市蜃楼,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才能一步步走进现实。

0 阅读:29

教者说

简介:热爱教育,关注教育,传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