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动农民的宅基地,打这个主意有点坏

秦安战略 2024-06-26 07:20:19

近日,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享受经费补贴进城购房落户。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低迷状态下,动心思独辟蹊径,激活内需消费、启动农村消费潜力,对搞好地方经济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但现实,有人眼睛盯上农民的宅基地,还想从农民身上挤出油来,似乎有些不妥。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农民拿到少量的经费补贴,再加上东拼西凑,或能很快拿到城里一套住房,但以后的房贷和生活成本必须支出,谁来管呢?

当前,城里就业压力大是个现实。多数农民兄弟因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所限,东奔西跑,寻找一份称心的工作相当不易。此种情况下,维持现实生活已十分艰辛,那么,在失去宅基地以后的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将如何生存?

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宅基地,就永远失去了农村的根。并且,很快就可能沦为城里失业人群。细研究,这也明显与中央大力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精神,存在比较大差距。

如果本着对国家、民族和农民兄弟真正负责的态度,放眼看一看当今印度、巴西,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城里的大片贫民窟,就能知道大批进城农民的生活景象有多惨,就能知道“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的主意有多不靠谱。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农民房前屋后,种菜种黍成为传统世俗。小小的“庭院经济”,维持了亿万农民祖祖辈辈最低的生活水准,也不知伴随多少贫寒之门,熬过多少艰难岁月。可以说,农村巴掌大的小院落,有效抵御了古往中国剧烈的社会震荡,也维系了历朝历代兴衰更替的祥和与安宁。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有人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到城里打工生活,也是自然的事,可以理解。只要是有些农民自觉自愿行为,并且城里已有安稳的生活工作着落,有关部门就应当积极地帮助人家实现走出山村的愿望。

但是,政府只是为了纾缓一时经济之压力,或者是为了另外什么目的,就去动歪脑筋打农民兄弟宅基地的主意,即便是有些农民一时愉快地接受了“动员”,也可能给当地社会今后埋下太多的隐患和麻烦。

生活经验使人感悟,“鼓励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多数人的不情愿,甚至略带欺骗的嫌疑。

因而,作为负责任的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世事再难,压力再大,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去做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傻事,蠢事。(笔者“浩然评论”在之前的农村题材文章中曾谈过此类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

倘若以蝇头小利诱使更多的农民兄弟弃地入城,尽管能缓一时之急,或GDP数据指标好看,或有人得到提拔升迁,但却可能会坑害众多朴实善良的百姓。那样的话,可真是光腚上房脊——太对不住乡亲们了。

真正为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谋篇布局,各地政府不应当眼睛仅盯着农民的枕头、口袋、小院,即使真为农民谋福利,为乡村谋振兴,也应当因地制宜,要从长计议,多措并举,待完全筹划好了农民进城的各项配套措施,再去动员农民手里的宅基地也不迟。

周浩然,2024年6月25日,于北京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周浩然,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4 阅读:1543
评论列表
  • 天涯 73
    2024-06-26 07:37

    良心话!!!

  • 2024-06-26 20:35

    农民兄弟宅基地决不能放弃,即使送套房子也不化算。帐要算明白,一家三口生活在农村有个十万八万存款,生活算不上好,但是没压力。假如拿宅基地换一套房,你得装修,手里那点钱免强够硬装,要住就得配上软装,简单点也要五六万,这五六就得去借,加上各种生活成本增加,怎么算都是个坑。

  • 2024-06-27 17:31

    又是哪个混蛋砖家憋出来的坏水?

  • 2024-06-27 07:56

    农民一旦宅基地都没有了,城里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2024-06-27 18:28

    这是要刨农民的根!

  • 2024-06-27 01:41

    祖辈留下的遗产丢失了!

  • 2024-06-27 18:21

    出这个建议的专家,你退出自己的编制,本人出两百块补贴你!我可是损己利你哦!

  • 2024-06-27 17:50

    有能力的买房就买房,不要打宅基地的主意。

  • 2024-06-28 00:20

    就查办这馊主意的人,其意欲何为??

  • 2024-06-27 23:19

    不是一般坏!确实坏!!!

  • to 1
    2024-06-27 17:51

    别人又不是傻的,这点补偿没人会退宅基地的,说实话,就算相同面积置换,有些人也不一定同意!

  • 2024-06-28 00:35

    如何攻击攻克中国,说出这种方案的,必通敌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