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辽篮“黄金1秒”跟广厦“四件套”硬刚

文字拯救男篮 2024-03-26 22:20:46

副标题:【篮场辞林】前言

引子

CBA季后赛之前的节骨眼,很多人可能没多大心思和心情关注当下比赛之外的东西,但是这篇文章或许跟每支球队和每个球员都有关系,甚至跟每名球迷也有关系。

如上篇文章所说,本想通过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一些篮球特定语和我的某号合集【篮场辞林】,但动起笔才发现,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篇文章不是往日的技战术分析,而是一篇关于“篮球语言”的介绍,它更像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作品的前言,众所周知,小说有很多个章节,但前言只有一篇。

本篇正是【篮场辞林】合集的前言,我觉得它很重要,重要到我很渴求你们的垂读和分享,因为没有完整看过这篇前言,后续的文章可能会不被理解,效果也会打折扣,因为,这样总领性的文章,仅此一篇,未来也不会再做阐述,价值不能等同于一篇技战术分析。介于此,一口气写了这篇万字前言。

本文罗列了大量经典绰号、经典组合、经典瞬间、经典对决和经典语录,由此对比NBA和CBA“篮球语言”的不同,思考了CBA“篮球语言”存在差距的大大小小11个原因,介绍了部分技战术方面的特定语和【篮场辞林】合集未来创作的计划,最后讲了丰富CBA“篮球语言”的7点意义。

成语、诗词、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现在流行的梗,这些艺术化的词语或短语在汉语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高度浓缩,使用方便,三言两语胜过千言万语,包含了历史、文化、哲学等丰富的内容。语言的艺术化是不区分领域的,任何领域都可以产生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文学素材,因为历史和热度原因,语言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只有丰富和稀少的区别,没有好和坏或行和不行的区别。比如,社会领域的语言创造量和传播量一定高于体育领域,体育领域一定高于摄影领域,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不是因为摄影领域不适合产生更丰富的“摄影语言”,而是参与人口基数少,如果有10个亿的人口热衷于讨论摄影界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同样可以产生大量丰富多彩的“摄影语言”。

领域之内,也有细分,在体育领域里的篮球领域,相比于CBA和其他联赛,篮球语言最丰富的无疑还得是NBA。

那些NBA球星或教练的绰号大家都耳熟能详(不分先后):飞人乔丹、乔帮主、乔老爷子、指环王拉塞尔、天勾贾巴尔、大北斗张伯伦、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大猩猩尤因、邮差马龙、雨人坎普、微笑刺客托马斯、大虫罗德曼、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石佛邓肯、黑曼巴科比、大鲨鱼奥尼尔、小巨人姚明、妖刀吉诺比利、真理皮尔斯、独狼马布里、狼王加内特、闪电侠韦德、龙王波什、德国坦克诺维茨基、风之子纳什、白巧克力威廉姆斯、答案艾弗森、大帝恩比德、大狗罗宾逊、狼王加内特、小皇帝詹姆斯、詹皇、天选之子、魔兽霍华德、死神杜兰特、萌神库里、獭兔塔图姆、德鲁大叔欧文、卡哇伊伦纳德、行走的五花肉约基奇、人类蠕动精华李凯尔、法克吹杨特雷杨、希腊怪兽字母哥、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禅师菲尔杰克逊、卢员外泰伦卢、小将军约翰逊、神算子莱利等等。

还有两人以上的组合绰号:公牛铁三角、水花兄弟、马刺GDP、热火三巨头、詹韦组合、姚麦组合、OK组合、犹他双煞、活塞五虎、公牛王朝、坏孩子军团、绿衫军、紫金军团、84年钻石一代、96黄金一代、03白金一代、香蕉船兄弟、风尘四侠、雷霆三少、詹科瓜杜、詹库杜等等。

一些比赛也早已演绎成了经典:黄绿大战、牛马大战、湖勇大战、骑勇大战、火勇大战、姚鲨大战、抢七大战、黑八、黑七、北伐、东征等等。

还有一些经典瞬间:麦迪时刻、米勒时刻、死亡隔扣、世纪之扣、死亡之瞳、詹韦连线、世纪封盖、世纪绝杀等等。

另外还有很多使用量较大的经典打法:点名、刷卡、扫荡、军训、砍鲨、挡拆、狗叫、抽烟、锤子、钻石、牛角、拉链、手枪、开后门、走后门、电梯门、双鬼拍门、手榴弹、幽灵掩护、星爆战术、UCLA空切、艾弗森横切、西班牙掩护、普林斯顿体系、死亡五小、死亡五大、跑轰战术、一星四射、三角进攻、双塔体系、小球体系。

最后是一些经典语录:

汤姆贾诺维奇:Never underestimate the heart of a champion(永远都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

乔丹:I am back(我回来了);

詹姆斯:Don't do anyone, just want to do first(我不做下一个谁,我只做第一个我);

詹姆斯:Cleveland, this is for you(克利夫兰,这是给你的);

邓肯:The future is yours(未来是你的);

佩顿:I pass you like crossing too early in the morning of the road, here I want to Lore you, such as recognition, is here(过你就像过清晨的马路);

科比:Even if the world abandoned me, but I still have a basketball with me(就算全世界抛弃我,至少我还有篮球);

科比:Have ever seen the scene of Los Angeles at 4am? (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科比:what can i say,mamba out(我能说什么呢,曼巴下场);

奥尼尔:My grandma and Jordan can play together and get six rings(我奶奶和乔丹一起打球也能拿六个戒指)

等等。

注意,我仅仅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多到数不过来,这些特定词或者短语形象、生动、深入人心、过目不忘,对于我来说,那些留在记忆力NBA球星的绰号数量如果是1个“G”的内存,那么我所能记住的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的数量可能只是1个“M”,惭愧了。

当记忆拉回国内,莫名的寒酸感突然潮生,不受控制,无法自抑。不过,寒酸归寒酸,该有的,我们CBA一个不少。

比如球星绰号:小巨人姚明、追风少年王治郅、太空易易建联、草原苍鹰巴特尔、战神刘玉栋、虎王孙军、中国乔丹胡卫东、逍遥王巩晓彬、中国魔术师阿的江、篮下魔术师张卫平、小李飞刀李楠、三分雨朱芳雨、白衣剑客郑武、巡航导弹李晓勇、玉面书生郭士强、拼命三郎张云松、歪把子机枪张勇军、焦作勒布朗李根、大圣孙悦、斗牛犬丁锦辉、张三疯张庆鹏、四字外援丁彦雨航、大魔王周琦、大王王哲林、鞍山保罗赵继伟、中国邓肯胡金秋、中国伦纳德崔永熙、中国约基奇杨瀚森、广工魔兽陈国豪、清华莺歌邹阳、徐中锋徐杰、胡椒仔胡明轩、大侄子郭艾伦(虽然他不喜欢)、方超巨方硕、小鲨鱼陶汉林、功夫熊猫韩德君、二哥李晓旭、大鸟沈梓捷、肘子邹雨宸、法克吹姜姜伟泽、壮壮妈齐麟、腿哥朱旭航、新疆三井寿、中国字母哥阿不都、马政委马布里、领导闵鹿蕾、排骨飞人有两个杜锋和易立、大漠飞刀也有两个人:徐国翀和西热力江、先后叫国产威少的有三个:赵睿、孙铭徽和林葳,叫中国库里的有两个:吴前和赵岩昊(那些极端负面或带着点侮辱但流传较广的就不例举了,诸位自行脑补)等等。

经典组合:邓哈哈、马莫、裤衩、广东五虎、王七朱八、黑白矮、天山三剑客、辽篮三剑客、辽篮双子星、玄冥二老等等。

经典比赛:军沪大战、军粤大战、苏粤争霸、京粤大战、京辽大战、疆粤大战、疆辽大战、粤沪大战、辽粤大战等等。

经典语录负面、调侃居多,且多来自教练:

闵鹿蕾:篮下对我们有利!

杜锋:二十分算个屁!

杜锋:你超级高水平!

杜锋:阿日,你硬一点行不行!

杨鸣:我是主教练,我站起来都不行!

李春江:你不要说话。(吃T)

李春江:要是马布里再上脚,就掀翻他!

刘维伟:哼!艹!

巩晓彬:看你们场上打球真是一种痛苦。

巩晓彬: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教条!

巩晓彬:吊着个勺子瞎几吹。

王治郅: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得起自己。

等等。

看起来还不少,但是对比NBA相形见绌,如上所示,知名度不高,统一性不强、特点也不够鲜明,另外不少外号都附庸于NBA,有点牵强附会不说,全无自身特色,另外,经典组合、经典打法、经典瞬间、经典对决和经典语录极其稀缺。看来,球技不好、联盟落后,连我们自己的汉语的优先使用权都没有了,可不可怕。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到了CBA完全变味?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我大概琢磨了11个方面。

1.水平低,没有观赏性,缺少创造特定词的素材;名气小,不被重视,缺少创造特定词的动力;

2.自我否定和自我不认同;

3.CBA商业化不够,体谅太小,不说别的,有多少圈外明星来捧场(商业互捧)?;

4.阵营对立、地域偏见,互相砸对方的小锅的同时,实际上砸的也是大家共同的大锅,不是必须兄友弟恭,而是凡事都得有个度;

5.媒体报道只流于浅层,对球员球场外的生活一无所知,并且,展示给球迷的都是正面的,从商业和传播的角度看,这未必完全是好事,矛盾和冲突,噱头和花边、正派和反派对一片热闹的江湖来说必不可少,有点厚黑,但这是事实,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6.缺少有影响力的球评;

7.球迷基数较小;

8.中国男篮历史上战绩好的14年(1994到2008),网络还不发达,网络发达后的战绩连年下滑,毕竟,中国男篮的战绩和CBA的影响力几乎正相关;

9.技战术素养、训练理念和教练水平与世界脱节,没有丰富的篮球理论,就没有丰富的篮球语言,篮球语言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是牵强附会的遣词造句,而是大量实践的结晶和结晶的语言艺术化;

10.历史太单薄,CBA成立不到30年,不及NBA的一半;

11.从人的精力的角度来说,篮球的蛋糕其实只有一块,在杂乱无章的篮球语言世界,NBA巨大的吸引力让我们无法保留足够的精力和足够多的人,为CBA主动创造或非意识传播那些大量经典特定语,一个人如此,众人亦然,无形中决定这一切的正是——人的生理局限性。

毕竟,国内并没有有组织地分工协作来丰富CBA篮球语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可以打破一个人的生理局限,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把各行各业的专家精英放在一起做同一件事,那就几乎无限接近于完美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怎么会有组织要去做这件不会带来任何回报的事?成熟如NBA也没有,上述创造的这些特定词,几乎都是民间自发,来源也难寻其踪。所以,最终的结论还会落脚于:在NBA的“全方位垄断”之下,CBA受限于人的生理局限,缺少足够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篮球语言。试想,假如世界上没有NBA和其他联赛,也没有国家之间的比赛,CBA成了国人眼里唯一最大、最强、最好的篮球联赛,我想CBA那些伟大的球员、神奇的瞬间、经典的组合和精彩的比赛也能像现在的NBA一样诞生无数丰富多彩的篮球语言。

但,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治疗了吗?

不,对于我本人来说,非常乐意做这件在我看来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后面详谈),这些年,我更多的精力都在CBA和中国男篮,没有多大影响力,账号的运营也不够成功,但我对我有百分百的影响力,这就够了,而NBA并没有俘获哪怕是我百分之十的精力。CBA越是像一个调皮捣蛋学习差,又没人疼的孩子,我越是想要做些事情,你若问为什么,我想说:“CBA是我们自家的联赛,中国男篮是我们自家的球队,哪怕再烂再差,哪怕没钱没流量”,没错,我还没有伟大到把“体育无国界”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就当我很狭隘吧。

长篇大论这么多,好像要干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一样……其实没有,仅仅是计划在本号创建一个叫【篮场辞林】的合集,未来将陆续收录CBA那些技战术上的特定词,类似于前述点名、刷卡、扫荡、军训之类,当然,也不仅仅是这类更“点”化的词,【篮场辞林】里收录的特定词以某些球队的技战术打法为基础,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最终落脚于更细节的点、线或面。

比如:落脚于点的“黄金一秒”。

黄金一秒指的是,挡拆,中锋下顺,在中路拿球后1秒钟左右的处理球的时间,总共有策应投手、策应空切、中投或者错位攻框四种选择,中锋必须在约1秒钟以内的时间四选一,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否则,机会稍纵即逝,超过约1秒钟,对手的防守将回到位置,失去了挡拆下顺本身的意义。

黄金1秒,非常考验中锋的处理球能力,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联盟里在把握“黄金一秒”方面,辽篮做得最多也最好,莫兰德+大韩的场均助攻数是联盟中锋里最多的,黄金一秒也能反应出这支球队的挡拆能力,后卫的持球、视野、攻击、中锋的掩护、速度、和视野等等。能把握“黄金一秒”,这支球队的进攻一般都不会太差,如果有大量优质射手堆积在外线,这支球队毫无疑问是联盟顶级的进攻大队,这边是“黄金一秒”的价值所在和“黄金一秒”这个词存在的重要意义。

落脚于线的“天山诱射带”。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特定短语描述的是新疆男篮,新疆防守的特点是“御外先内”,优先收缩防守,拒敌千里,然后凭借积极的脚步在外线轮转补位,这种防守方式不是所有球队都可以尝试,阵中1到4号位有老将或脚步慢的慎用,万一收回来,扩不出去,很容易被对方惩罚,新疆男篮在防守端具体的表征很明显:对比联盟各队,在新疆防守之下,越往外,对手出手越多,但命中率越低,越往内,对手命中率越高,但出手越少。

外线防守这么好,为何对手出手数却很多?因为,对手被新疆在外线卖出的破绽诱导了,新疆通常收缩防守优先保护禁区,对手以为外线机会很好,实则新疆能够快速扑防,对投篮进行有效干扰,就好像刻意诱骗对手出手更多不合理3分一样,所以,半场3分弧线附近2米左右宽的半圆环(近似)就是所谓的“天山诱射带”。同样特点的球队还有广州和辽篮,但是对比之下,新疆特点最为鲜明。

还有落脚于面的“广厦四件套”。

“广厦四件套”的具体内容是:高位围剿大核、中路垫防中锋、外线盯防射手、篮下单塔护框。这四件套,王博在2023-24赛季用得神乎其神,几乎跟每支强队交手都会使用,凭借这套防守组合,广厦击败了首钢、广东、深圳、新疆,并且三杀了辽篮。而且,“广厦四件套”专克辽篮“黄金一秒”,前面列举的“黄金一秒”四种终结方式:策应投手、策应空切、中投或者错位攻框,“广厦四件套”对此丝丝入扣、各个击破。

现在,已经有一些球队开始效仿“广厦四件套”,但是执行的效果不如广厦,因为“广厦四件套”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双塔、1到3号位快速的移动、足够质量的人员轮转以确保体能。而破解“广厦四件套”的办法是:1到4号位都必须有篮,并且确保效率、锋线的空切、5号位的策应、后卫的突破包夹和快速进攻,打对手落地不稳。

当然关于一些球员绰号、组合名称、经典瞬间和经典语录本号会开放收录渠道,欢迎大家投稿,但因精力原因,我只能专注于上述技战术上经典打法的丰富,不过,这些绰号、组合会在文章中创造和大量使用,同样可以达到传播的效果——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技战术更为复杂和专业,需要大量文字和图片专门阐述,绰号不用。

最后讨论下做这些事的重大意义。

1.CBA在篮球语言方面本来就是别人(NBA)吃剩下的残羹烂菜,那就更有必要铸剑为犁,把这些残羹烂菜当做养料,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篮球语言。

CBA的技战术水平确实远没法跟NBA比,甚至也不如欧洲联赛,那么,低级别联赛到底低在哪里?战术理念、身体天赋、纸面实力、管理团队、运营包装、宣传管理、医疗保障等等,太多了,但是,我的理解是,既然全方位落后,想要追赶,那就有必要从可能的地方弥补,上述有一样东西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战术理念,一支NBA球队和一支CBA球队较量,讨论技战术打法几乎是没用的,因为实力差距太大,但是CBA联赛内部的比赛,尽管水平低,但是攻防策略的运用跟NBA联赛几乎没有区别,篮球场上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战术理念完全有用武之地,甚至,战术策略之间的斗法,应该要不输于NBA才对,毕竟,身体不行,那就动脑。

这不完全是教练组的事,于我们CBA评球人而言,在创造篮球语言方面,同样不能因为CBA是低水平联赛,所以战术素养、文学功底等等也得落后于人,相反,应该要更好,技战术的探讨要更热闹,更深入、更繁荣、更前沿。NCAA就是个例子,NCAA自然不如NBA,但是NBA很多技战术打法、思想正是来源于NCAA,比如UCLA空切、普林斯顿体系和区域联防等等,NCAA也诞生了很多名帅,比如老K教练、里克·皮蒂诺、约翰·伍登、迪恩·史密斯等等。

有没有什么技战术来源于CBA或中国男篮?有,小灵快算一个,但仅此而已了吧,实际上,实战中,很多球队都在使用自创的战术,只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更没有人煞有介事地命名,记录,然后讨论和传播罢了,那些战术打法随着比赛的失利、教练的下课等等可能随时消失,然后,某一天NBA球队的主教练机缘巧合地设计了完全一样的战术,但他们进行了命名、记录、讨论和传播,然后就变成了NBA篮球语言的一部分资产,接着,他们在这套战术的基础上不断有后人延伸变化、建立体系,双塔体系、普林斯顿体系、三角体系……等等不就是这么来的?

对CBA来说,延伸变化、建立体系,目前的阶段就不用奢想了,能给一些简单的配合命名、记录就已经不错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CBA的球队和外界几乎是隔绝的,没有人知道他们把这个战术叫什么名字,我们作为评球人更无法实现传播,只能在比赛录像中,找到一些端倪,仅此而已。当然,我仅仅只是举个例子,我们评球人能做的是尽可能地做自己能做的,比如上文长篇议论的东西。

2.这是一种对球员和球队更好更专业的铭记方式。

20年后,当我们聊起现在的球员、球队和比赛,如果一切照旧,我们大概只会像现在谈起20年前的球星时一样,只会说:刘玉栋是中投之神,十块碎骨、铁骨铮铮;巩晓彬又帅又能打,须眉见血、暴揍韩国;胡卫东高度近视,征服尼尔森、隔扣梦之队;虎王孙军单场70分,360度风骚背传,浑身上下都是假动作;单涛更有名言留世“单指导虎吼戏幼鲨等等。

但有人知道他们在比赛具体技战术中发挥的作用吗?我承认我不知道,没有必要知道吗?对很多人来说可以没必要,但且不说我们对这些历史名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何况如果没有技战术上的记载,关于中国篮球的真理,历史和现在将失去联系和传承,如今中国男篮在2008年之后战绩每况愈下,我怀疑我们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死亡循环,刚找到方向,然后自我否定,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又又自我否定……如果中国男篮技战术的历史研究是一门学问,民间在讨论、学者在研究,也许相对的,我们会少犯一些错吧,或者说,赤裸裸的现实可能是,NBA一些稍微资深的球迷对篮球的认知,超过了我们很多从业者的水平……

如果现在这些球员或球队的技战术用篮球语言记载下来,也许未来我们会说:想当年,辽篮“黄金1秒”跟广厦“四件套”硬刚,这黄金一秒,看的是赵继伟的传球,打的是莫兰德的策应,这一内一外,威力无穷;想当年,新疆“李馕希”和“天山诱射带”构筑了联盟最恐怖的防守,这“李馕希”是李炎哲、鲁吐布拉和吴冠希,这“天山诱射带”最核心的人物其实是于德豪……

3.这是一种对球员和球队反向激励的方式。

不做论述,很好理解。

4.对净化CBA舆论环境有一定贡献。

大家应该不会否认吧,各家球迷之间吵架已经成为常态,任何一条关于CBA的新闻下面如果没有嘲讽、谩骂、诋毁,那可算是奇事怪事了。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原因,但有一条,因为没得说,所以开骂,但凡认真聊球、辩论,对骂也只会在七八个回合之后的事儿了,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总体是好的,总好过张嘴就骂。

如何认真聊球?不懂球怎么认真聊?所以,当我们在评论区跟别人辩论时,甩出一个“天山诱射带”或者“广厦四件套”,且不说对方懂不懂,知不知道,但至少,你的评论是有深度的,表明的态度不是来吵架的,评论区本来就容不下多少字,这些浓缩了精华的特定短语就是最好最合适的IP——这个IP就是“中国不吵架省只聊球市”,就好像谈话中运用了一些诗词典故一样的道理。

当然,我仅仅是举个例子而已,各种门类的特定短语或者词语很多,大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我在几个平台搜索了下“李馕希”,除了我本人使用了不下5次外,还有28位球迷先后在贴文或评论里使用。虽然不多,但起码起到了传播的效果。有使用,就有传播,实际上你无意间在为CBA篮球语言建设出了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净化CBA舆论环境做出了贡献。可别小瞧,千千万万个你就会改变很多的事情。

5.让更多的年轻人更有兴趣关注自家的CBA联赛。

6..用文字增加CBA历史的厚度。

7.让球迷更了解自己的球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只是有个想法和建立了个平台,我的水平和精力也是有限的,CBA篮球语言建设,需要的是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并乐于参与其中。

所以,本文也只是抛砖引玉,当然,本合集会永久开放征集,对于技战术的描述,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随时艾特我,给我具体讲解你的特定短语的来龙去脉,如确实好用且准确,我会收录于本号合集【篮场辞林】中,跟“天山诱射带”一样,专门写一篇文章,对短语的描述、应用、示例、作用等详细阐述,当然必须要注明出处——某某球队球迷:某某某(可以网络昵称)。对于收录的特定短语,大家可以随时在本号合集里查阅。

虽说特定短语过于频繁的产出,会影响短语的创作质量,但是我相信球迷的选择,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不好的自然会被淘汰,随着时间的发酵,留下的终究是那些经得起检验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绝妙好辞!

但愿,这不会是我的独角戏,曲尽、演罢、退场……

0 阅读:5

文字拯救男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