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修复上百万的古画,却在画上点了把火,不曾想古画重现辉煌

袁丽红 2024-06-28 14:57:19

一位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缓缓摊开了一幅价值不菲的古画。他神情淡定,仿佛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轻轻地在这珍贵的画作上点燃了一簇火焰。

他总感觉火候还差点意思,于是又随手倒了些高度白酒进去,希望能让火势更加旺盛一些,烧得更热烈。这样的操作,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起来。

这幅画确实是真品,而那火势也绝非虚假。一旦它遭受火舌的吞噬,老人家里的财富恐怕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倾家荡产的风险就在眼前。

谁能想到,在老人的一番妙手之下,火不仅没有摧毁这幅画,反而让原本破损不堪的古画焕发出新的生机,重现其辉煌的风采。

这个老头并非疯癫之人,他使用的技艺竟是传说中的“纸上走火”。只见他手法娴熟,在纸上穿梭自如,仿佛火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令人惊叹不已。

修复古画,这门技艺风险极大,且技艺精湛者稀少。在全国十几亿人中,真正掌握这门手艺的人,恐怕不会超过50位。这真是一门珍贵而罕见的技艺。

杨志贵,这位年过八旬的长者,正是那少数几位备受赞誉的古画修复大师之一。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守护着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杨志贵为何会选择用火烧画呢?他这样做的意图何在?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深意?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个谜团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保护那些脆弱的古画时,如何确保火源不会造成损害?这其中肯定有着他独特的技巧和智慧,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书画郎中杨志贵】

杨志贵老人,人称“书画郎中”,自19岁起便投身古画修复,一晃眼已过去五十余载。他的手艺历经岁月磨砺,早已炉火纯青,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杨志贵的师傅徐世洪,是一位享誉业界的裱画大师。在正值壮年之际,他选择定居镇江,并开设了一家名为“两宜斋”的裱画店,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技艺。

一方面,为了维持生计,我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我希望能为古画修复尽一份力,将古画装裱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欣赏到古画的魅力。

1962年,年仅19岁的杨志贵怀揣着对装裱艺术的热爱,拜徐世洪为师,从此踏入了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开始了他的装裱之旅。

刚开始,师傅安排的任务相对简单,他让杨志贵从日常的基础操作开始,如清洗、削纸、打蜡、压石等,逐渐磨砺他的技艺。每一步都必不可少,杨志贵也认真地去完成。

工作虽略显单调,但杨志贵却满怀热忱。他时刻不懈地精进技艺,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像师傅那般神奇,让那些黯淡的古画重现生机,熠熠生辉。

接下来的三年,杨志贵每日都沉浸在裱画的基本功中,日子虽忙碌却充实。不知不觉间,他的技艺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悄然提升,越发精湛。

1966年,杨志贵踏上了裱画的道路。他凭借扎实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很快就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师傅见状愈发器重他,更多的古画修复重任都交给了这位值得信赖的杨志贵。

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杨志贵的实践经验日益深厚。32岁那年,如同慈父般的师傅离世,杨志贵便勇敢地接过了裱画技艺的重任,独自撑起这片技艺的天空。

1981年,杨志贵怀揣着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的决心,踏入了镇江博物馆的大门。从此,他投身于古画修复工作中,用双手守护着历史的痕迹,让古画焕发新生。

在这里,杨志贵有幸目睹了那些他此生未曾领略过的珍稀古画,每一幅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他忍不住惊叹连连,内心充满了欣喜之情。

在56岁那年,杨志贵结束了在镇江博物馆的职业生涯,但古画修复的热爱依旧炽热。为了满足这份情感,他毅然决定开设了一家工作室,继续投身于古画的修复工作。

难以想象,这仅有20平米的小工作室,竟然能够涉足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庞大生意。看似不起眼的空间,却孕育着惊人的商业潜力。

【铤而走险的纸上走火】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珍贵的古画。然而,许多古画历经风霜,因岁月侵蚀和保存不善,出现了空壳、发霉、断裂、虫蛀等种种损坏,令人惋惜。

修复这幅画难度极大,能胜任此任务的古画修复匠人寥寥无几。而杨志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技艺让人佩服。

杨志贵深知,修复古画,心静尤为关键。哪怕技艺再高,也需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地耐心修补,每一处都需细细打磨,方能重现古画风采。

他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沉浸在古画修复中,每一幅画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他需要四个月,甚至长达半年,才能完成一幅画的修复工作。

无论是文物损毁得相当严重,还是只是有些微的瑕疵,杨志贵总是严格恪守古老的修复法则。他对待每一步修复工作都极为严谨,一丝不苟。

古画修复的首要步骤是细致的清洗。杨志贵会巧妙地用湿润的排笔将一张护纸平整地铺开,随后再将受损的古画轻轻地放置其上。

接下来,用喷壶轻轻喷洒大约50度的温水,让画作变得柔软且贴合。这样做能让画作更易于接受接下来的清洁步骤,轻松去除尘埃和污渍。

最后,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水的浮力,加上悬腕操作的精妙手法,一步步将古画拼接完整。至此,初步的复原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杨志贵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残破的画片拼接起来,他更要让这幅画重获新生,散发出原有的光彩。这正是古画修复的真谛所在,让历史重现辉煌。

在古代,画家们为了增添画的色彩鲜艳度和独特韵味,常常巧妙地运用铅元素。这种技巧使得画作更加生动,充满了迷人的色彩和深远的艺术魅力。

此外,铅因其出色的耐腐蚀性,有助于画作长久保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含铅部分会逐渐发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画作的美观度。

现代技术中,双氧水常被用来氧化铅粉,让它褪去原有色彩。然而,这种方法涉及化学物品,其对古画的潜在伤害有时难以预测,因此使用时需谨慎。

杨志贵面临着一个挑战,他得采用一种极端且冒险的方法,那就是火烧法,俗称“纸上走火”。这一技术需要他小心谨慎地操作,确保一切顺利。

就是在古画上点燃火,具体做法是把湿透的宣纸绕在泛铅处,随后倒入白酒,然后点燃。火焰会将铅粉烧尽,从而达到清除黑迹的效果。

水在100度就沸腾了,而纸要等到300度以上才会燃烧。按照这个逻辑,画在沸水中并不会点燃,因为水的温度远低于纸的燃点,所以安全无忧。

然而,古画本身已显破损,使用火烧修复时,稍不注意便可能彻底损毁。为此,在燃烧过程中,杨志贵得时刻保持警觉,细心观察水珠变化,保证火焰在安全范围内。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敢于尝试的人并不多。尽管双氧水被广泛使用,但杨志贵担心它会对古画造成腐蚀。因此,他始终坚持采用更为传统的火烧法来完成这项工作。

杨志贵,一位资深的古画修复师,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愿望也越发深沉。除了致力于修复那些珍贵的古画,他更渴望将自己的精湛技艺传承下去。

【为何裱画需要传承】

修复古画,看似简单,实则是个细致活儿。它动作不大,却极度考验眼力与手技。一旦开始,眼睛几乎不敢眨,全神贯注,极耗心神。这门技艺,绝非轻而易举。

杨德贵年岁已高,虽然儿子时常伸出援手,但他每天的工作时长仍受到局限,最多只能坚持三四个小时,便需要休息调整。

如果时间拖得太久,杨德贵的视力就会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硬要修复古画,极易发生失误,导致古画受损,最后的结果反而会得不偿失。

杨志贵这些年一直在修复古画,成百上千幅作品在他的手中焕发新生。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努力仍显微不足道,修复古画的事业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才能传承下去。

因为中国书画大多创作在缎绫绢或宣纸上,这些材料纹理纯净,质地纤薄、柔软,而且有良好的润墨性。

在上面挥洒笔墨,画作会显得灵动飘逸,字迹则显得遒劲有力,骨神兼具。这一特点深受众多艺术大家的青睐和喜爱,备受推崇。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缎绫绢和宣纸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老化。一旦老化,就变得异常脆弱,很容易破碎。

因此,古人巧妙运用麻纸、布帛等材料,精心装裱画作,以此让画作得以长久留存,传递着岁月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让书画更加赏心悦目,人们逐步提升了装裱技艺。他们在画作四周巧妙地镶嵌上绫、绢等丝织品,让书画的尊贵与典雅得以完美展现。

大家常说,一幅好画,画得再好只占三分,装裱却占了七分。你知道吗,在遥远的唐朝,日本还特地派人过来学习我们的装裱技术呢。

一个好的裱画师真是神奇!他们能让受损的画作重获新生,仿佛从死亡边缘拉回。而且,他们还能让画作焕发新的光彩,真是令人惊叹。不过,这样的高手在中国可不多见,据说不超过50个呢!

杨志贵志在不仅做好裱画师的本职,他更怀揣着更高的梦想——如同他的师傅那样,栽培出一个技艺超群的接班人,将手艺传承下去。

2010年,一位名叫王耀的年轻人从开封踏上了前往镇江的旅程,决心拜杨志贵为师。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小伙子恰好也是19岁,与师傅初入行时同龄。

央视网在2011年6月6日播出的《手艺:古画新生》节目中,带您领略古老画作如何焕发新生,揭示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2.今日镇江:《探索镇江非遗的魅力——“书画郎中”杨志贵》,这位裱画大师以其精湛技艺,传承了镇江的深厚文化底蕴。发布日期:2023年3月27日。

0 阅读:0

袁丽红

简介:影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