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要求给粟裕补充兵员,徐向前薄一波:拟扩大十万新兵

文史茶馆 2024-06-04 08:06:43

1947年9月,刘少奇和朱老总一起,代表中央,发出了一份奇怪的电文。电文发出去之后,很快得到了落实。为什么说是奇怪的电文呢?

这份电文的内容,是要求给陈毅粟裕补充兵员。从1946年,到1947年,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华东战场打了很多恶仗,比如惨烈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等。

虽然华东野战军都是胜利方,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华东野战军的伤亡也不小,尤其是两个王牌纵队,即叶飞领导的第一纵队,和陶勇领导的第四纵队。

他们都是华东野战军的精锐部队,也是粟裕手中的王牌,总是承担最艰巨的主攻任务,消耗特别大。有人要问了,粟裕手下不是有叶王陶吗?

刘少奇怎么不提王必成的第六纵队呢?第六纵队也是华东野战军的王牌。王必成的运气比较好,他们纵队的缴获很多。

比如在莱芜战役中,王必成的六纵俘虏敌人将近两万人,不但充实了自己,还主动拿出来一部分补充给了叶飞的纵队。

所以王必成的纵队不需要补充。刘少奇曾经担任过新四军的政委,和陈毅一起领导过华东战场的军事斗争,像叶飞陶勇和王必成,都算是他的老部下。

刘少奇尤其器重粟裕,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回到延安后专门向毛主席推荐了粟裕。说他在新四军发现了两大人才,其中一个就是粟裕。

粟裕没有辜负刘少奇的器重,接连打了很多大仗,一次次给敌人以灭顶之灾。可是自身的伤亡也不小。刘少奇和朱老总认为,陈毅粟裕主力兵团的削弱,对大局是不利的,应该尽快给他们补充新兵。

所以有了这份电报。电报发给谁呢?并不是发给陈毅粟裕,而是发给了徐向前、滕代远和薄一波。

徐向前当时是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是第二副司令员,薄一波是第一副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的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

刘伯承和邓小平已经率领军区部队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了,剩下徐向前滕代远和薄一波主持军区的工作。也就是说,刘少奇和朱老总让晋冀鲁豫军区,负责给陈毅粟裕补充兵员。

这不就很奇怪吗?华东战场缺少兵员,却让晋冀鲁豫军区来补充。华东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兄弟军区。

按理说,谁缺少兵员,谁自己补充,哪有让兄弟军区替他补充的道理?在国民党的江湖中,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国民党军队的山头主义很强,大家都是以邻为壑,找到机会恨不得吞并对方。刘少奇和朱老总却下达了这样匪夷所思的电报。徐向前等人会执行吗?

刘少奇和朱老总代表中央,中央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中央的命令,不能不执行。无论是徐向前,还是滕代远,抑或是薄一波,党性都很强,都很有大局观念。

几天后,他们回电说,拟于今冬扩大十万新兵,当给叶飞陶勇两纵队以补充,唯新兵须经短期训练,估计明年一月始能拨兵。

徐向前等人毫无怨言,不但坚决执行中央命令,愿意给陈毅粟裕补充新兵,还要先把新兵训练好了,再交付给他们,以保证这些新兵输送到华东战场,立即就能投入战斗。

向徐向前、滕代远和薄一波深深致敬。正是有了他们那种打破山头的大局观念,正是那种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共产党才能打败国民党。

不但有兵员,还有干部。

第二年初,刘少奇代表中央致电粟裕,我们调集了一百多个干部,一个月后起身到你处,晋察冀决定抽调两千人到黄河以南工作,除一部到陈谢处外,大部分到你处并大别山。

(参考书籍:《刘少奇年谱》)

0 阅读:147

文史茶馆

简介:人气爆棚的文史新锐写手,已出版《梁山泊里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