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同济大学发布2024本科招生亮点,一图读懂!

信方校园 2024-06-14 06:46:35

“零门槛”,设置七次转专业机会;增设未来技术班,跨学科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开设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和应用类课程;新增先进材料拔尖班,理科大类专业实现拔尖班全覆盖;整合打造“信息与智能网联类”工科试验班,新增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率先探索双学位、辅修保研单列……2024年同济大学继续升级推出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招生新政策和人才培养新举措。

一图读懂招生亮点

同济大学推出多项本科招生新政,打出多个“升级版”和“组合拳”,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招生-培养-深造-就业”联动,确保学生进校后得到高质量个性化培养。

01

“国豪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扩容升级

2024年,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工科试验班继续扩容,将通过高考招生和二次选拔吸纳更多更优质的学生进入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2+1+X” 本研贯通培养当中。培养举措上,持续推行院士、高层次人才等高端导师引导的完全学分制,让学生享受自由选择专业的修读自主性,通过“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术大师和战略科学家。

02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拓展升级

今年,同济大学继续在本一批次开展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力学)招生。同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强强联合,在教育部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增设“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为同济大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中新增先进材料拔尖班(蕴元班),在“理科试验班”大类增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彻底打通先进材料领域人才的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至此,同济大学理科大类专业实现“基础学科拔尖班”全覆盖。

03

“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焕新升级

2024年5月16日,同济大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强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在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基础上增设未来技术班,将于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未来技术班学生将深度进入“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机器人、智能网联车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享受“大一体验所有领域→大二进入心仪领域→大三选择领域方向→大四确认领域专业”的独特专属权利,全线合拢领域内所有相关专业供学生选择,让专业确认成为学生深思熟虑后的最优选择,实现“毕业论文选题在什么专业,就能在什么专业毕业”的跨院系、跨学科的“AI+”领域本研贯通培养。面向2024级本科新生,每个大类增设1门人工智能核心通识精品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每个专业开设AI应用类课程,实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覆盖。

04

招生大类及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持续升级

今年,学校整合打造“信息与智能网联类”工科试验班,重点强化学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工科及其交叉领域的持续学习能力与学术潜力,综合提升“万物互联”下的智能交通、绿色智能车辆等未来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新增“同济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联合三个文科类专业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优势资源,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复合型人才。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德语-法学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深度融合理工学科,高起点培养复合交叉的涉外法治人才。目前,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新生报到入学当日,可自愿报名申请)在交叉培养、双创融合、校企联培和对欧交流方面各具特色,总数达34个,其中双学士学位项目14个,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05

进阶式人才培养成长路径个性升级

同济大学已经实现微辅修专业100%全覆盖,今年将持续拓宽多元化、进阶式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学生形成“主修+辅修”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不断提升个性发展的效能。2024年开始,所有进阶式(微辅修)专业增设特色课程模块(6至10个学分)。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修读、自由修读感兴趣的进阶式培养专业,探索单列保研资格新条件,所修读的微辅修专业经历助力学生推免保研。学校转专业政策持续落实“转出不设限,转入有条件”的原则,进校拥有7次对专业作出抉择的机会,更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

来源: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

长图:樊宗鑫

编辑:聂阳阳

0 阅读:0

信方校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