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深造!华中科技大学这个班太强了:清华、北大、复旦、南大…

信方校园 2024-06-14 06:45:13

“哇,这个班全员深造!

“这是什么‘神仙班级’?!”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影像展

在南一门广场开幕

在一张照片前

几位观展的同学

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走近一看

原来是我校集成电路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2001班王怡、张见龙

这两位毕业生代表的合照

回想起拍摄场景

王怡记忆犹新——

“能有幸参与此次

毕业展的照片拍摄

是我们班27位同学

4年奋斗的成果!”

图为我校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001班。

原来,王怡所在的班级

27人全员继续深造

10人保研,6人出国

11人考研上岸

未来,这群追“芯”少年

将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学习

为造出“中国芯”而奋斗

今天,一起来听华科大

这群追“芯”少年的故事——

他们把老师围成一个圈提问题

全班全员上岸,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2001班(以下简称“集成2001班”)的秘诀是“独行快、众行远”。

C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简称“模集”,是集成2001班的同学们公认比较难的一门课程。为学好这门高难度的必修课,他们没少下功夫。在学习“反馈”一项电路技术的知识点时,课上同学们和老师积极讨论,老师提问,大家争相回答。

图为集成电路学院邹志革副教授为同学们授课。

课下的时间,集成2001班的同学们也不放过。他们会冲到讲台前,围成一个圈,同邹志革、陈晓飞等任课老师展开激烈讨论。“反馈类型怎么判断”“参数如何计算”“反馈的影响”……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这个班的同学非常好学,学习氛围很好,在提问交流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在不断地提升。”邹志革说。

在集成电路学院,同学们可以请教学习的名师众多。学院建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拥有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专职教师和教学实验人员百余人。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名师。缪向水是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主要从事三维相变存储器、忆阻器、类脑智能芯片等方向的研究。“缪老师是我们领域特别厉害的科学家,听他的讲座报告,我和同学们经常感到受益匪浅,对于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理解。不仅如此,缪老师的科学报国情怀也让我们感触很深。”集成2001班的同学王若彬说。

学习上,同学们也会寻求朋辈的帮助。集成2001班的同学余昊翔同时也担任着学院的“朋辈导师”,专门负责帮同学们解答学习问题。线下开设专题复习课、线上随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随手打开余昊翔的QQ聊天框,看到的都是同学们在向他请教难题,与之相应的,还有他细心写下的解题关键和手写公式。

图为班级同学一起讨论问题。

考研期间,考研的同学们更是互相帮助,交流学习方法。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集成电路学院根据考研时间线,针对性组织了多场交流分享会;根据同学们的升学意愿,学院还制定一生一策,针对性提供考研指导;考研前夕,学院的党委书记和院长深入学生寝室,为他们加油鼓劲。

在学院的引导与朋辈榜样的激励下,集成2001班全体同学在大学期间奋发向前,多次获评优良学风班,全班10名同学总平均加权成绩在90分以上。此外,3人被评选为学习特优生,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发表过专利论文,7人获得过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全员参加科研竞赛,屡获大奖

集成电路是一门非常重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集成2001班的同学们全员参与学科竞赛,在多项比赛或科研训练中屡获佳绩。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们携手共进,11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魏璐同学所在团队在余国义老师的指导下,斩获全国一等奖。

谈起比赛,王若彬说最大的收获是系统学习了科学研究方法。从最初跟着师兄师姐学习相关软件和基础知识,到进行电路仿真设计以及电路搭建等,“在实践中,真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起来了,一下就感觉书本上的知识全活过来了,我对科研也越发感兴趣。”

图为集成电路学院学子集体参加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上,班级同学几乎全员出动。其中,殷惠萱、余昊翔、李相丽同学所在项目在结题评审中表现优秀,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余昊翔介绍,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对当前工作中电荷域运算非线性误差来源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高运算线性度的电荷域乘法器。历经14个月,团队阅读了近百篇外文文献,经常性开展3小时头脑风暴,无数次推翻现有的结构并继续调整参数,最终成功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在科研竞赛和创新创业上取得的成绩,更离不开学校平台的支撑。余昊翔回忆说,大二时他就进入了实验室,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学习。“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非常好,我们在电脑上做设计和跑仿真时,实验室提供了相应的软件和服务器,且具备很强的算力资源。”

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雷鑑铭教授表示,学院拥有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存储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都面向本科生开放,学院鼓励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入各个实验室学习。”

雷鑑铭介绍,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坚持“一生一芯片,一生一项目,一生一国赛”的“三个一”工程,着力培养会动手的战略科学家和会动脑的卓越工程师。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赛事中,都活跃着我校集成学子的身影。

图为集成2001班同学的部分获奖证书。

优秀会“传染”,全学院85%学生继续深造

“优秀是会传染的,集成2001班是我们这届学生们的榜样,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整个年级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刘红军说。

据刘红军介绍,学院330名2024届毕业生中,有281人升学,其中7人将前往北京大学、21人将前往清华大学;还有8名同学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前往一线科研院所深造,服务于国家重点战略需求。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觉得这个专业很牛,能解决国家发展的实际问题,现在我对这个选择的理解更加深刻。”余昊翔说,目前他已保研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最开始我对专业的认识是模糊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明白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集成2001班的同学李俊杰说,目前他已考研上岸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和余昊翔、李俊杰一样,集成2001班其余25名同学,同样怀揣着科学报国的梦想选择了继续深造。全班27名同学将分别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我校等高校科研院所求学。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就是要培养解决芯片领域卡脖子难题的学生。”刘红军介绍说,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我校是国内最早创办半导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被称为“龙芯之母”的黄令仪就是我校集成电路学院杰出校友。

我校自1960年3月开始创办半导体相关专业。2003年,我校成为国家建设的首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15年,我校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2019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021年,我校成为国家首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高校,同年也成为了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8所高校之一。2021年7月,我校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为我国的高精尖科技攻关培养创新人才。

为优秀学子点赞!

一路追“芯”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华科人使命在肩!

来源 / 华中科技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

文字 / 杨傲寒

编辑 / 郭雨辰 高翔

校对 / 汪伟颋

3 阅读:594
评论列表

信方校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