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欧洲各国胆寒的图-98轰炸机,结果是自己吓自己

丹书战史 2024-05-24 22:46:16

在二战结束后,超音速已经成为各国新设计战机的标配,但是在相对笨拙的大型轰炸机上实现超音速并不容易,追求航程和载弹量必然导致飞机重量和尺寸加大,这种情况下超音速就成了一种奢侈,因此很多轰炸机都选择了高亚音速,比如图-95、B-52。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设计建造图-98轰炸机,它是苏联早期超音速大型轰炸机的尝试作品,计划用来替代50年代初服役的图-16轰炸机,也有文章称是替代伊尔-28,但图-98的尺寸、作战距离、载弹量更接近伊尔-28,因此后一种说法似乎更准确。

图-98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1月,当时一个新的技术项目部成立,它的任务是研究新的超音速轰炸机气动布局,到了1954年夏季,相关工作进一步发展成研制一款超音速前线轰炸机,同年轰炸机的大致结构已经确定,到11月开始绘制详细图纸,这就是图-98轰炸机的起源。当时156号工厂开工建造2架原型机,它们都是为测试准备的。

伊尔-28

图-98常规起飞重量39000千克,机长32.06米,翼展17.27米,高8.63米。它比伊尔-28大了不少,研制的困难程度同样不低,它被设计成一种中单翼、双引擎高速轰炸机,为了实现超音速该机不仅有修长的机体,大后掠机翼(前缘后掠55°)也被设计得很薄,可是当时工厂使用的技术无法保障蒙皮和翼梁结合不超重,因为计算表明机翼负载很高,需要使用厚蒙皮,因此工厂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直接对蒙皮部分区域压制成管状梁,原理有点像彩钢瓦,只不过凹槽部分被改成了管状梁,此举不仅降低了制作难度,还省略了大量铆钉,既保证强度也减轻了重量。

为了超音速飞行,图-98在机身后部并排安装了2台AL-7F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6500千克,加力推力9500千克。比较特别的是发动机进气道,它被设置在机身两侧肩部、翼根上方,且进气道很长。通过对原型机的测试,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1365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2750米,作战半径约2500千米。

3名机组成员都坐在加压舱内,领航员位于机鼻舱室内,飞行员在后上方的驾驶舱内,他可能也兼任机长,在飞行员后是投弹手,这里只在两侧安装了小舷窗,继续往后还有一个安装了拍摄设备的小舱室,它似乎可以用来拍摄轰炸过程以及航拍侦查。轰炸机携带了自卫武器,机尾有一座遥控炮塔,武器为2门23毫米航炮,它可能是由领航员操作,在机体右前部还有一门23毫米航炮,它由飞行员控制。

该机采用内置弹仓,它的最大载弹量为5吨(也有的文章称是3吨),它可以使用FAB-100、FAB-250和FAB-500航弹,也能挂载水雷、鱼雷,以及一种可容纳最多300发火箭弹的特殊挂架。这种配置让图-98可以执行常规战术轰炸、反舰任务,300发火箭弹用来“舔地”相信非常的震撼。

第一架原型机在1956年进行了飞行测试,据称第二架也一样,但没有证据证明它建造完成并飞行测试。事实上该机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军方,因此没被获准量产,因为高层对导弹产生极大兴趣,因此第一架原型机接受改装用于导弹测试,重新命名为图-98LL,该机的机炮被拆除,发动机升级为AL-7F-1,最后一次飞行发生在1960年。图-98虽然没有量产,但它对后续苏联轰炸机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重型截击机图-128就深受它的影响,而图-22超音速轰炸机也采用了部分图-98的设计。

图-128

在图-98研制期间,欧美对该机关注度很高,苏联曾专门对美国代表展示过原型机,似乎是一种武力展示,欧洲各国对它也很关注,曾经怀疑它是雅克夫列夫设计局的作品,因此北约称它为雅克-42,绰号“背鳍”,1958年曾有媒体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苏联正在以每月15架的速度量产雅克-42,鉴于该机的性能以及当时欧洲局势,它的威慑力不亚于苏联陆军的地面装甲部队,只不过后来证明这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

1 阅读:254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