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动归还中国领土,只要求中国答应一件事,中国为何拒绝?

谈鹿欣声 2024-06-04 16:15:42

“中国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觉醒,必将震撼世界。”这是当年拿破仑在被流放时,对着英国外交官所说的话。

拿破仑的预言没错,自中国觉醒以来,以迅速的脚步不断追赶,现在中国的实力,早已让各国另眼相看。

回想百年前,中国还处于清朝末年时期,当时的我们因落后被各国列强欺负,又是赔钱,又是割地,实在屈辱。

当年德国就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后来虽然主动归还,可还要求中国答应一件事,到底是什么事,中国为何会选择拒绝?

“软弱才可欺”,这五个显眼的字,放到百年前是噩梦一般,让当时的人们痛彻心扉,回想起那段历史,仿佛还在昨天。

自清朝闭关锁国,我们便处在一个信息封闭的世界,很快就落后于西方国家,丢掉了与相争的资格,只能任人宰割。

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打开了清朝闭塞的大门,他们侵占、掠夺,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伤痛,鸦片战争正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面对拥有先进武器的西方国家,清廷根本手无缚鸡之力,最后签下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也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897年的冬天,德国侵占了我国青岛,德军是以“巨野教案”为理由,实则是借口,可由于清廷的腐烂不堪与不作为,让德军强行地占领了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

1911年,清朝终于走向了灭亡。清廷虽然不存在了,可是割出去的领土还在那些列强的手中,青岛依然被德军侵占着,无法回归祖国的怀抱。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拉开序幕,为了增加自己实力,中国成为了德国的首选。德国提出只要中国加入他们的阵营,便将青岛归还。

德国的胃口怎会如此简单,其背后是不怀好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除了想笼络中国之外,还想让中国出钱,将领土收回,然后一同联手对战英美等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从来不会去侵占他国的领土,中国的字典里更没有“国强必霸”这四个字。

所以,当德国提出要求时,中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中华民国时期,内部的时局非常不稳,在自己还没有站稳脚跟时,与他国树敌实在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加入德国的阵营,很可能让中华民国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

可是青岛地区却遭了殃。一战期间,英国与日本联手,一同攻打由德国控制的青岛。没想到用了一周的时间,这场战役就结束了,日本获得了胜利,青岛也转由日本占领。

其实,日本之所以会参战一战,其动机就是奔着夺取德国控制青岛的权益,以此来扩张日本在中国的侵占势力,为独霸中国而做准备。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没有拒绝,同年5月便和日方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要知道,这个《二十一条》就是日本为了全面独霸中国而制定,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于是很快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五四运动也就此拉开。

一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当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就以战争遗留的问题重新提出,把那些不该有的不平等条约给废除。

想要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的路走的十分艰难,经过多次曲折的交涉,终于在1923年3月10日,才宣布正式将《民四条约》废除。

条约虽然废除了,中国抵抗外敌的路才刚刚开始,日本并没有放弃想要侵占我国的野心。

而后的一系列战争,尤其是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无法抹去的伤痛。

那段屈辱的历史,必将成为警示中国的明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中国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应当铭记在心。

当然了,随着这些年中国的不断发展,终于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也终于有了不会再被轻易欺负的实力。

感谢那些曾经为国奋战的先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鲜血,为后辈争取了和平年代,如今的我们是如此幸福。

7 阅读:4497

谈鹿欣声

简介:所谓温柔,不过是看用在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