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此一人,毛主席亲自封杀、宋美龄极其厌恶、蒋介石日记痛批

马鸣风啸 2024-06-24 21:51:37

1949年5月,毛主席的桌上,摆着一份绝密投诚文件,这是秘书刚刚送来的,主席一手叼烟,一手翻看,然后丝毫没有犹豫,大笔一挥:“不接受”!

1936年12月12日深夜,南京政府会议室里,一向优雅的宋美龄,此时却怒目圆睁,对着一个人怒喝:“你这是要炸死委员长”!

能让毛主席亲自封杀、让宋美龄无比愤慨、蒋介石日记痛批的人,正是最高官至国民党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出生在贵州兴义一个地主富裕家庭,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聪慧好学,17岁考入贵州陆军学校,1909年清朝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19岁的何应钦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并经王文华,也就是他后来的小舅子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而蒋介石也在振武学校就读,比何应钦大一级,两人在学校里第一次会面,由此开始了二人从志同道合、并肩作战,到貌合神离、明争暗斗的一生纠葛。

1911 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回国,在上海沪军都督陈其美(陈英士)手下任团长。何应钦于1911年毕业,恰巧也被分配在陈其美手下任职,这是两人的第一次重逢共事。何应钦因表现出色,快速升迁,从普通科员做到了营长。

1916年,在陈其美遇刺身亡之后,蒋介石离开上海,再赴日本,而何应钦则首先前往广州,二人就此暂别。

应已成为贵州护军使的王文华之邀,何应钦返回故乡贵州,先后担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贵州讲武学校任校长。

但此时代表旧派势力贵州都督刘显世,与而代表新派势力的王文华斗得不可开交。何应钦因为留洋背景、新派思想、同学关系,再加上娶了王文华亲妹妹王文湘,自然成为王文华的铁杆亲信,在与刘显世的斗争中成为了急先锋、马前卒,也确是极大冲击了刘显世所代表的旧势力。

彼时,意气风发的二人在广州重逢,成为结拜兄弟。

一山难容二虎,两派相争总有一枪。

1921年,王文华在上海遇刺身亡,让何应钦在贵州已无容身之地。

但贵州风云早已让何应钦的才能与声名远播,经滇军同学谷正伦推荐,云南军阀顾品珍向何应钦伸出了橄榄枝,对他委以参谋长、高等军事顾问等要职。

但一枪之后还有一枪。

1922年,何应钦在昆明遭遇刺杀,重伤入院,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躺在病床上静思自己的人生,最终,他建立了毕生信条:棋子永远任人摆布,只有坐庄才能稳赢,他必须把握一切机会上位。

机会来了,就在何应钦苦思出路之时,蒋介石再次出现,而此时的蒋介石,发展远好于何应钦,他已经是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正向着国民党权利顶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24 年,何应钦受蒋介石之邀赴广州,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

在东征棉湖战役中,两人带领黄埔教导团一度陷入危险境地,蒋介石甚至认定自己命不久矣。没成想,何应钦用抛撒银元的方式迷惑敌方士兵,趁着敌方阵脚大乱,率领残部成功掩护蒋介石突围,一举成为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在后来的北伐战斗中,何应钦的稳定发挥,英勇表现让蒋介石刮目相看,他的军事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提升了在国民党军内的地位和声誉。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何应钦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蒋介石位居何应钦之上,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蒋介石对军队有了绝对控制权,又操控了一系列的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距离国民党权利顶峰越来越近。但此时的何应钦深知自己崭露头角、根基尚浅、羽翼未丰,将自己的坐庄野心深深隐藏。

1927年3月,何应钦所部做为主力之一攻入南京,眼见大局初定的蒋介石,立即决定调转枪口,直接将反共计划摆上了桌面,何应钦以蒋介石马首是瞻,完全拥护蒋介石的反共决定,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反共指令,是在南京抓捕共产党人。

同年4月12日,何应钦陪同蒋介石亲临上海,指挥所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力镇压、武力清剿,制造了著名的“四一二惨案”。二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在反共道路上成为了亲密战友。

北伐后期,风云突变,日益壮大的蒋介石引起其他军阀的担忧与不满,且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加剧,一时间蒋介石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如此良机,一心上位的何应钦岂能放弃,他居然妄想乱军相争,自己得利,于是他态度暧昧,静观其变,没有坚定的支持蒋介石,这也微妙的破坏了两派平衡、势均力敌的局面,1927年8月12日,蒋介石被迫通电全国,第一次下野。

到台下看戏的蒋介石,冷眼静观生旦净末丑,尤其是何应钦的言行让他心寒。

蒋介石终归是政治老手,下野只是只是权宜之计、以退为进,他以军权为基础,通过合纵连横、利益交换、英美支持等手段,并直接逼迫何应钦表态,终于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之上,被请回到了权利舞台的C位,何应钦“接盘做庄”的如意算盘就此彻底粉碎。

蒋介石重新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徐州总指挥部撤掉何应钦的职位,二人自此开始貌合神离、明争暗斗。

彼时各方诸侯混战,蒋介石急需人才,何应钦选择蛰伏,低头认输,但却有能力,被蒋介石重新任命为参谋长,他征战中原,尽心尽力,期间父亲因病去世,他竟然都未离军奔丧,而这一举动彻底感动蒋介石,为弥补其孝心,蒋介石在南京设立灵堂为其父吊唁,还亲自题写赞辞,并提升他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

1935年,对共军作战重大失利,以及日本在华北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无法两线作战的蒋介石最终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何应钦经蒋介石授意,签订了丧权辱国、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取缔一切抗日活动,何应钦成为民族罪人,也成功替蒋介石背下这口大黑锅。

1936年,历史又给了何应钦一次机会。

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逼蒋抗日,针对如何营救蒋介石,这次的何应钦态度鲜明,那就是轰炸西安、武力营救,他积极筹划,一度联系亲信制定方案,企图炸死蒋介石,荣登大总统之位。何应钦为一己私利,不顾民族大义,为兵谏的实际抗日诉求造成了阻碍。

但最终随着国共双方的配合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圆满解决,蒋介石对何应钦的上位野心彻底看清,不再重用。

以至于在整个抗日战争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何应钦只挂军政部长行政空衔,无一计被用,无一战可打,仅在1944年国军将领基本与日军打了一圈后,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最后一次会战——湘西战役,并取得胜利。

日寇宣布投降之际,何应钦被指派为中国战区受降最高指挥官,并将八路军、新四军定为“非法武装组织”,禁止日军向中国共产党军队投降。

何应钦反蒋之心不死,身为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一度与日寇总司令冈村宁茨秘密勾结,许诺给他在华数十万日军,伺机发动政变。

这件事后来被蒋介石获悉,大发雷霆,1946 年5月,何应钦被蒋介石撤职并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直到1948年5月,何应钦才回国,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仅在1948年6月起当了半年国防部部长,基本缺席国内解放战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自视为最后机会的何应钦,秘密向中共发出投诚意愿,被拒无果后跟随蒋介石败逃台湾。

在台湾的日子里,何应钦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闲职,毫无悬念的被继续孤立、边缘化。

1975年,二人的一生缠斗与纠葛就此结束,蒋介石在这一年去世,他闭眼的那一瞬间,一生活在蒋介石阴影下的何应钦,终于完胜了一回,蒋介石享年88岁,而何应钦去世于1987年,活到了98岁。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创作不易,请勿抄袭。

2 阅读:2194

马鸣风啸

简介:穿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