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市黄山街道:垃圾分类显成效绿色生活树标杆

惠民融媒 2024-06-11 18:20:55
滨州邹平市黄山街道:垃圾分类显成效 绿色生活树标杆

2024-06-11 15:07

“自从村里推行垃圾分类,我家可是省了不少钱呢!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通过分类投放垃圾积攒积分,然后从机器里直接兑换的,既环保又实用。每次看着积分一点点增加,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滨州邹平市黄山街道侯家村村民李阿姨满心欢喜地分享道。

侯家村李阿姨手拿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笑容满面。

作为全国文明村,黄山街道侯家村也是滨州市首个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村。据了解,侯家村目前已累计投资70余万元用于安装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走进侯家村,可以看到摆放整齐的智能垃圾桶,不同于传统垃圾桶的“脏、乱、差”,智能垃圾分类箱采用智能密闭式设计,操作便捷人性化,外观干净整洁,优化小区环境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整洁规范的投放环境。

侯家村村民张先生在垃圾分类机器旁进行刷卡确认,等待投放纸箱。

2021年以来,侯家村按照“试点先行、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引进高端智能分类设备,创新实施持卡投放等科学方式,探索建立村民积分制家庭与文明家庭评选等长效机制,充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现在的侯家村,不仅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而且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也有了显著提高,成为了全街道推广垃圾分类的典范。

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这是黄东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三步曲”。“您这袋垃圾里没有电池吧?有的话需要单独拿出来丢进有害垃圾箱内。”“其他垃圾请丢进黑色的垃圾箱,您要是觉得无法分辨垃圾种类,可以咨询我们。”每天的早晚固定投放时间,都有垃圾分类引导员值守在黄东村的投放点,协助村民精准投放垃圾。

黄东村垃圾分类引导员耐心指引,确保村民正确投放垃圾,共同守护清洁环境。

黄山街道充分发挥村“两委”、小区志愿者、社区党员及楼栋红管家等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设置引导员、党员劝导岗,创新“现场督导”+“上门培训”模式,包片包户精准指导,上门入户开展知识普及活动,让“绿色、环保、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到居民心中。

清晨六点钟,伴随着一阵收垃圾的喇叭声响,太和村的张大姐提着自家的分类垃圾放在了大门外。环卫工人会熟练地把垃圾装到清运车上,准备前往下一户。“自从开始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后,倒垃圾方便多了,这么热的天也不用走很远,把垃圾放在自家门口的垃圾小桶内,到了固定时间有专门的环卫工人上门收。”张大姐说道。

清晨,太和村的环卫工人忙碌着,挨家挨户收集垃圾,为村庄带来整洁与清新。

这是以太和村为代表的其他村继撤桶后推出的定时上门收运垃圾的新举措。将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垃圾分类管理点位上,设置垃圾分类亭,同时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集”的方式,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人居环境。目前黄山街道辖区内设有22个垃圾分类亭,环卫工人108名,自卸式垃圾车四辆,电动垃圾收集车23辆,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顺利进行。

太和村的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彰显环保新风尚,助力村民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自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黄山街道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完善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获评滨州市第一个“山东省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侯家村和黄东村作为试点村,更是先行先试,率先在全街道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山东省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庄”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标志着黄山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树立了标杆。

近年来,黄山街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区、高品质生活承载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示范区、高标准工作先行区、高颜值城市展示区,立足打造全省一流垃圾分类示范区,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美化城市环境提供“黄山借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