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20000人的第29军步兵师,具体编制都是怎样的?

客惊鸿 2023-09-06 17:08:05

我们在看近代战争的影视剧和战史资料时,经常会遇到“西北军”。这里所说的西北军,指的是冯玉祥开创的西北军系,其在巅峰时期兵力高达40万人。在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瓦解,但其余部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因此很多自西北军发展而来的部队,往往也带有明显的西北军属性。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西北军的核心将领、主要兵源甚至是后续的势力范围,主要其实是在华北。比如韩复榘的第3路军,以山东为势力范围;宋哲元的第29军,则在平津冀察。较早投靠老蒋的孙连仲第26路军,主要也是以华北兵源为主。

探究这些西北军系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西北军扩军、练兵是很有一套的。只要有一定的粮饷资源,便能拉出部队来。

以著名的第29军为例,其前身是中原大战后退往山西的西北军余部。在最初改编时,只不过有2个师6个旅的编制,其中有一个旅还未能实控。

但是在该军开赴冀东参加长城抗战后,先后抓住了几次历史机遇,势力范围便从察哈尔扩展到平津冀察,军力亦扩充到了10万人规模。这里就充分体现出了第29军扩军的能力,同时该军的编制也极为特殊。

其下辖的4个步兵师,基本上每个师都承担一定的战略任务,可“独当一面”。当然,每个师的编制也必须特殊对待。

按照当时的情况,其实一般来说一个师的兵力有大几千人就不错了。当时老蒋的嫡系部队,所搞出来的调整师,也不过才11000余人。

然而在特殊环境下扩充的第29军所辖步兵师,它一个师的编制兵力却有小两万人,具体来说编制实数为19316人。

其大体编成是师部+军乐连+特务团;每个师下辖4个步兵旅,每个旅下辖2个步兵团。

好家伙,这可是四旅制的步兵师,而且还有个极为特殊的特务团。

这里的特务可不是咱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特务”,而是当时技术兵种分队的集合体。它这一个特务团就有将近3000人之众,编制有骑兵营、手枪营、工兵营、炮兵营、机枪营、重迫击炮连。

其中骑兵营、特务营可充当警卫兼精锐突击部队之用;工兵营必要时,也可充作步兵使用;至于炮兵、机枪营和重迫击炮连,也是战斗部队,战时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发加强到各步兵旅、团之用。

而我们为何说,这种小两万人的步兵师战斗兵的编成极多呢?

因为即便是它的师直属部队中,战斗员的比例都相当大,更别说其下辖的多达4个步兵旅,8个步兵团了。要知道,这些单位可都是战斗兵比例更高的存在。

以一个步兵旅来说,除了只有73人的精干旅部外,旅直属队只有一个特务连。这个特务连既充当警卫分队,也是旅长手里掌握的精锐突击队,必要时可以下放使用。

而在下面的步兵团里,团和营的机关同样精干,主要都是战斗分队。

其中团一级有轻机枪连和轻迫击炮连,而步兵营以下则全都是步兵连,它的一个营所辖不是当时普遍的3连制,而是有4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的兵力是126人。步兵连里除了少量伙夫等勤杂人员外,全都是清一色的战斗步兵。

如果我们以单纯的步兵连个数,来计算当时这一个师的战斗力量的话。

一个团是12个步兵连,那么8个步兵团所辖,即有96个步兵连;此外4个步兵旅属特务连,属于是精锐步兵连的存在;而特务团里的手枪营,则也有4个连。

这样的话,第29的这一个步兵师里,就有纯步兵连100余个。

一个师里有100多个步兵连,这可是相当高的存在了。大家如果不太明晰其意义的话,我们对比着来看就好理解了。

抗战时期著名的第74军是3师9团编制,其正牌的步兵连不过才81个,加上军、师所属的特务连,步兵连数量也不过超过100个。

而当时的第74军,可是编制4万多人的存在,要比第29军步兵师的编制翻一倍还多。

到整编第74师时期,该部的编制兵力依旧有3万多人,而正牌步兵连的数量则下降到了54个,加上各种特务连等,也不过是60多个连而已。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其实跟建军的思路有关。

第29军在扩充部队时,所沿用的依旧是老西北军的思路,即非常注重步兵员额的扩充,没有过于重视技术兵种,尤其是勤务力量的充实。

这就使得部队的编成里,战斗兵的比例很大。

如果单纯是步兵单位之间的作战,谁的战斗兵多谁自然更占优势。不过在大规模、长距离的近代化作战中,由于体系支撑力量偏弱,便不适合发挥长期战力。

尤其是各旅、团独立作战的能力偏弱,整个旅的编成内连一挺重机枪都没有,是不大适合高烈度作战的。

因此在第29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后,下属的各师也就分编,按照当时的普遍编制行事了。这种一个是即编有上百个战斗连的情况,也就此成为了历史。

0 阅读:6

客惊鸿

简介: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