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上校”的故事,和一名统治者之死

同温层壹号 2024-03-10 23:56:24

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一条狗:它出生高贵,生活富足,拥有货真价实的上校军衔,也是目前已知的历史上最高军衔的“狗官”。

它住别墅,坐豪车,有警察护卫当保镖,有专职医生做日常保健。甚至在进餐的时候,还有专人“试毒”,确认安全后才用膳。

毫不夸张地说,99%的普通人都活得不如这条狗。

那么,一条宠物狗,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夸张的待遇呢?这就要从它的主人说起。

国人有句老话:“打狗也要看主人。”

这条名为“考布”的狗,之所以能登上“狗生巅峰”,就是凭借其主人非凡的身份。

在它的国家罗马尼亚,人们一般不能直呼它为“狗狗”,而是要尊称为“考布同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温情,人类关爱宠物的故事,却随着主人的死亡宣告剧终。

它的主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之死,也足以称得上一部历史经典。

罗马尼亚,一个地处东欧的小国,面积和广西差不多。在历史上,曾被罗马和奥匈帝国先后统治。并于1877年俄土战争时期宣布独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共产主义传入罗马尼亚。次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出生在罗马尼亚西南部一座小镇的农民家庭。11岁时,他搬到首都投奔姐姐,成为一名制鞋匠学徒。

1932年,年仅14岁的齐奥塞斯库加入共产党,开始搞工人运动,也因此多次坐牢。

二战期间,罗马尼亚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因为误判形势,带领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结果遭到战败清算。

1945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共产主义阵营。

当时的齐奥塞斯库,由于出色的领导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深得领袖信任,被着重栽培。最终于1965年出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

在其当政的最初10年,与其它华约国家不同,罗马尼亚对东西方同时实行开放政策,且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度被视为温和开朗的领袖。

然而,对权力的极度渴望,最终还是导致齐奥塞斯库走上了不归路。

【举家迈入权力中枢】

统治趋于稳固后,齐奥塞斯库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国政治,企图搞世袭制:

他的老婆埃列娜,原本是一名纺织女工,被提拔为第一副总理,成为掌管人事大权的党内“二把手”。

他的小儿子尼库,标准的纨绔子弟,长年流连于欧洲各大赌场,情人无数。却被他指定为权力接班人。

他的哥哥和三个弟弟,也分别在国防部、警界、外交部担任要职。

甚至连儿媳妇、妹夫等七大姑八大姨,也被他安插至国家权力中心。

经过20多年的经营,齐奥塞斯库的亲属在党、政、军界身居要职者不下30名。对国家权力的垄断,连瞎子都能看出来。

权力的无限膨胀,总能带出一些夸张的事情。

齐奥塞斯库有个特殊爱好——喜欢宏伟的建筑。于是他大手一挥,无视国内每况愈下的民生惨状,举债数百亿美元,大搞建设。到后来,罗马尼亚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他的豪华行宫。

如今作为罗马尼亚象征的国民议会宫,更是其生平“巅峰之作”。该宫殿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重建筑,也是最昂贵的建筑之一。其长度270米,高84米,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共计消耗了一百万立方米大理石、70万吨钢材、二百万吨沙子。从1984年开建到竣工总共耗时13年,期间有10万名工人和上万名士兵参与了建设。

这座宫殿还有一个十分夸张的细节:为了躲避“核战争”,齐奥塞斯库下令修建了一条深度16米,墙厚1.5米的大型掩体用于逃生和避难。如今,这座“地下城”甚至被人们用来飚车。

讽刺地是,齐奥塞斯库到死都没住上自己的“皇宫”。

在城市规划上,齐奥塞斯库也是一通乱搞。他本人没什么文学爱好,也不懂文化传承的意义,为了建造著名的“胜利大道”,在首都老城区大肆强拆。

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是著名古城,原本有大量的珍贵古迹,结果被一声令下,毁了大半。

为了加强独裁统治,齐奥塞斯库还随意限制公民自由,比如:

罗马尼亚有2000万人口,仅秘密警察就有76万。

普通民众出国申请护照,轻则丢掉工作,重则被撤销户籍。

未经批准,普通人不能和外国人说话。

书刊、报纸、信件一律要被严格检查。

最搞笑的是,为了限制言论自由,齐奥塞斯库还颁布了一则《大罗马尼亚打字机法》:规定每一个公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必须获得警方特批的许可证,才能拥有打字机。每一次打字,都要将样品同时上报。任何“继承”打字机的人,都要重新申请执照。即便是损坏的打字机和键盘,也要上交警方,否则严厉处罚。

为了提高生育率,齐奥塞斯库推出了强制性婚育政策:

一家至少生四胎,禁止堕胎,禁止离婚。然而当时的罗马尼亚,根本没那么多医疗资源去支持如此高的出生率,于是造成了大量新生儿死亡。底层家庭,也供养不起这么多孩子。许多妇女不堪负重,冒着被边境警察射杀的风险,也要偷渡到其他国家。

【自信和灭亡】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自信。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光辉形象,齐奥塞斯库给自己安上了各种肉麻的称号,比如:“人类的星辰、最杰出的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举世尊敬的伟大领袖和政治活动家、掌握国家面临所有答案的领导人、民族英雄中的伟大英雄、当代世界的杰出人物和光辉战士。”

为了加强个人崇拜,他接管了意识形态委员会,出版个人文集。强令书店整改,只能出售教材和他的著作。

然而,长期站在权力的最顶端,俯瞰臣民膜拜,齐奥塞斯库终究对自身力量产生误判,走上了绝路。对于他来说,灭亡来得是如此之快。

1989年,柏林墙轰然倒塌,东欧剧变,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波及。

1989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座名叫蒂米什瓦拉的小城,一位名叫托克斯·拉兹罗的匈牙利族牧师,被政府要求驱逐出境,引发当地匈牙利族的不满和反弹,进一步发展为警民冲突。在齐奥塞斯库的指挥下,军警开枪镇压,造成数人死亡。

然而,蒂米什瓦拉事件很快被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并通过电视、广播扩散到罗马尼亚全境。12月20日,首都布加勒斯特,部分民众因组织“彻查蒂米什瓦拉事件”的集会,遭保安部队强力镇压,出现死伤。这一幕通过电视机传播到全国后,彻底点燃了民众积郁了几十年的怒气,进而导致了全国性的反对浪潮和骚动。

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本来在伊朗进行国事访问,突闻“后院起火”,大惊失色,于是匆忙回国。

当天中午,他紧急在布加勒斯特中央广场召开群众集会,为蒂米什瓦拉镇压事件进行辩解,希望扭转声势,呼吁民众将矛头对准“境外势力”。

就在他演讲过程中,有人点燃爆竹,制造混乱,部分人开始高呼“蒂米什瓦拉!”,进而演变成“打倒齐奥塞斯库”、“打倒杀人犯”的群体口号。

在10万人的群情激愤中,齐奥塞斯库的声音越来越虚弱,他的妻子呵斥民众肃静,却无人理会。场面随后彻底失控,军警将街道包围,只待一声令下。

当时负责现场指挥的,是罗马尼亚国防部长米列亚。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军人,他下令“不准向人群开枪”。但很快齐奥塞斯库的命令传来:“可以开枪,朝天开枪,如果警告不成,向腿部开枪!”压力之下,米列亚举枪自杀,震动朝野。

这场原本在齐奥塞斯库看来十拿九稳的演讲活动,在一片混乱和枪声中结束,也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22日上午10点,国防部副部长古雷斯库率军队倒戈,原本支持齐奥塞斯库的首都军人们从市中心撤出。镇暴警察再无法抵挡愤怒的游行队伍。很快,示威群众便冲入中央大楼,齐奥塞斯库夫妇见状不妙,慌忙坐直升机跑路。

逃到了罗马尼亚南部的一座小城后,他们很快被人举报,遭罗马尼亚救国阵线逮捕。落网后的齐奥塞斯库,一夜之间众叛亲离,多年的权力经营也沦为笑柄。

这里说一下“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它是由抗议事件中反水的军政干部临时组成的委员会,后来改名为“民主救国阵线”,1993年改组为“民主党”,也就是罗马尼亚实现民主后的主要政党之一。

齐奥塞斯库夫妇被逮捕后的第二天,反对派立马组织了特别法庭对其进行审判,同时提出5项指控:

1,屠杀人民,人数超6万名。

2,利用秘密警察对付人民,损害国家力量,构成破坏政权罪。

3,在多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和公共财产,构成破坏公共财产罪。

4,把经济搞得一团糟,构成损坏国民经济罪。

5,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0亿美金,构成重大贪污罪。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指控很多都是故意夸大或莫须有的罪名,比如“国外存款”一事后来就被证伪。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人民对独裁者的仇恨,已犹如黄河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所有人都巴不得他死。

于是快刀斩乱麻,审判仅持续了1个小时,齐奥塞斯库夫妇就被核准死刑。

1989年圣诞节,下午4点,在布加勒斯特郊外的一个军事基地,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执行枪决。尽管他们死前曾高唱国际歌,但结局并没有改变,双双毙命于愤怒的子弹下。

从一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到死刑犯,齐奥塞斯库只经历了3天的时间。他也许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世界变化这么快;为什么从爱戴到痛恨,短到只需要一瞬间。

他死后,罗马尼亚立即废除了死刑,所以齐奥塞斯库夫妇也成为罗马尼亚最后被执行死刑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齐奥塞斯库生前最爱的那只“狗上校”考布,也随着他的死亡,成为名副其实的丧家之犬。

1 阅读:22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