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彭老总在会上指着刘帅:长征路上,就是他逼死了革命同志

苹苹说过去 2024-06-27 16:29:19

在红军长征路上,我军有八位军长,其中两位风头正盛,一位就是后来的开国元帅林总,而另一位则是余天云。可惜的是,余天云早在1936年就已经牺牲了,不然他也可能成为像林总那样的开国功臣。对于余天云的牺牲,很多人都不想提及,因为他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而是自己投河自尽,而且这件事情和刘帅“有关”。

余天云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文化水平不高,但打起仗来十分勇猛。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甚至还曾以一个团抵抗了国军一个师的围攻,之后立下了无数的战功,为此,他在1933年的时候,就从团长直接被提拔为了军长。

以他当时才27岁的年纪而言,确实可以说是年少有为。在之后的反围剿作战中,余天云依旧发挥着卓越的指挥能力,其战功几乎和林总不相上下。后来,为了更好的培养他,改掉他的陋习、端正他的思想,组织将他送往红军大学进修,希望他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然而,到了学校之后,余天云发现其他的同学都是一些团级和营级干部,而他已经是军级干部,职务比他们高了一大截,觉得和他们一起上课有失身份。其实,之前在红四方面军的时候,余天云就已经有点得意忘形了,他仗着自己的战功目中无人,从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就算是自己的上级,他也敢直接怒怼。

余天云进入军校之后本就十分不爽,再加上火爆的性格,很快就爆发了情绪,不但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的态度也非常差,这让身为军事主教官的刘帅十分气愤。但余天云根本不听他的,在课堂上和刘帅吵了起来,甚至还拔出枪指着刘帅,口口声声说要毙了他。

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志、而且还是自己的上级,别说刘帅了,党组织和军校都不能容忍这种极端行为。当时,许多人都劝他去给刘帅道歉,但是余天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坚决不肯认错,于是这件事被上报给了红四方面军总部。张国焘本就对余天云之前反对自己的行为十分不满,有了这个借口后,立马就将他缴枪撤职。面对这样的的打击,余天云一时无法接受,在长征时期过丹巴河时侧翻跳了河。

事情发生后,刘帅十分自责,认为是自己的批评过于严厉,才导致了余天云的悲剧。但这也怪不到刘帅的头上,毕竟是余天云有错在先,最终也是他自己想不开才做了傻事。1945年,组织上追认余天云为烈士,这件事情也算是过去了。没想到,在1958年的一次会议上,彭老总再次提起了这件往事。

当时,彭老总和刘帅的矛盾比较激烈,两人一直在进行“论战”,而在气头上的彭老总,忽然就指着刘帅,说他在长征路上害死了一名同志。这件事情本就是刘帅心中的伤疤,让他久久难以忘怀,如今再次被提起,更是让刘帅心存愧疚。此后,刘帅显然也是受到了打击,在这件事情之后,渐渐淡出了政坛,之后一直闲赋在家,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彭老总虽然赢得了那次的论战,但没多久后,他就陷入了更激烈的政治漩涡,还因此遭遇了几十年的不公正待遇。在此期间,他回忆起与刘帅之间的纷争,对当初的言行十分后悔,认为自己不该揭别人的伤疤,让刘帅因此受到打击。而他也承认,当时完全是一时气话,毕竟余天云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错不在刘帅,但却让刘帅背负了那么多年的包袱,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而备受质疑,不禁让人叹息。

余天云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的性格,屡立战功后让他变得年少轻狂,从而忘记了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的原则,才会做出枪指刘帅这样鲁莽的事情。之后的跳河是他无法接受打击的脆弱,这样偏激的性格迟早会出事,与旁人无关。这件事情发生后,也让组织意识到了战士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此后更加注重了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0 阅读:238

苹苹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