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强大的妖怪很多,为什么战五渣的白骨精知名度拉满?

老烟斗评过去 2024-06-14 02:20:23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实力强大妖怪有不少,比如开法天象地的牛魔王、弥勒佛的弟子黄眉大王、善用毒的蝎子精,甚至被如来一根手指拔毛的大鹏,也能在速度上和孙悟空互角。

但是,这么多的妖精加起来,为什么反倒不如战五渣的白骨精出名?白骨精的实力,真的是惨不忍睹,甚至没被日值功曹算在八十一难中,这货究竟凭什么在民间名压群雄的呢?

今天,就从三个阶段来讲一讲,我个人对白骨精知名度拉满的原因。也欢迎大家补充,或者交流不同想法。

第一阶段:白骨精的多重形象

顾名思义,白骨精的形象,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一具需要用人血维持形态的白骨骷髅,因此也叫尸魔,法力只有一招“解尸法”而已,这种小伎俩红孩儿也耍过,说白了就是被打死后将尸体留下,元神跑路,属于是碰瓷界的祖师爷。

那么,为什么说白骨精的形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

很简单,这玩意一开始就没有标明性别,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妖非妖,相比起其他描述的长相阴森,却只能靠读者或影视工作者创造的妖魔形象,白骨精的原型就是一副骷髅,但却能给人鬼气森森的感觉,这便是最原始的恐怖。

尸魔,是原著中这一章节对白骨精的称呼,如果不是死后露出“白骨夫人”几个大字,恐怕没人能联想到白骨精的性别。

这倒不是空穴来风,吴承恩对角色性别的细节标注。那白骨精隐喻了什么,吴承恩也留下了许多悬念,给读者巨大的遐想空间,首当其冲的就是白骨精变身的三个人类。

第一个形象——少妇。

就白骨精变化的这个形象,比收黑鱼精的提篮观音,描写还要生动,读者自然会产生兴趣,因此马上就俘虏了猪八戒的色心,更别提白骨精手里还提着一篮子香喷喷的“饭食”,老猪又上哪能把持得住?

如果不是唐僧的胃一直没有动摇,那他很可能等不到孙悟空返回,至于沙僧,在这一章就是个和稀泥的,他的作用接下来会提到。

第二个形象——老太太。

这一次白骨精变化的很是普通,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太太,猪八戒远远看到便主动提出是老太太来找女儿了,唐僧本来就有恻隐之心,一看老太太来当即慌了神,在心理拿捏这一块,白骨精是专业的。

第三个形象——老头。

一脸慈祥的老头,步履蹒跚的寻找妻子和儿媳,在唐僧看来,这就是个可怜的老头,但是“老头”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朝着孙悟空的雷区蹦迪,以此彻底击垮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信任。

本相是白骨,又变成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尤其是形象描写十分细致的少妇,吴承恩非常巧妙抓住了读者的心。

第二阶段:白骨精导致的后果。

白骨精的目的,是吃唐僧肉,达到长生不老。

在此之前遇到的其他妖怪,从来没有传出吃唐僧肉有长生不老的功效,黑熊精单纯贪恋袈裟,黄风怪掳走唐僧,也只是想吃顿细皮嫩肉罢了,是白骨精,第一个指明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而且,在特殊意义上,白骨精有着开创先河的作用,师徒四人共同遇到的第一只,也是第一个用骗术抓唐僧的妖怪。

趁着孙悟空外出化斋,白骨精伺机而动,只不过法力弱到连猪八戒和沙僧都惧怕,怎么形容呢?猪八戒和沙僧的法力是作者钦定的“放屁添风”,一百个加起来都打不过奎木狼,而奎木狼加上其他星宿,早就在500年前被孙悟空打出心理阴影。

就是如此战五渣的白骨精,生出了吃唐僧的目的,为了避免露馅,化身靓丽的少妇,用随手捉来的癞蛤蟆变作香喷喷的馒头,以婀娜的身姿,第一个俘获猪八戒的色心,猪八戒本就是个佛心不坚定之人,有美色有饭食,马上就沦陷了。

相反,唐僧在这个时候却保持了足够的冷静,他不相信深山野岭能突然出现一个人,途中还对少妇进行了询问,可惜这个凡僧远不是心思缜密的白骨精的对手,说话滴水不漏,没有让唐僧产生任何的怀疑。

然后,孙悟空及时赶到,一眼认出了白骨精的本相,就要一棍除妖,唐僧上前阻拦,结果被孙悟空嘲讽了一顿,质问他是不是看上了妖怪,实在不行搭个窝棚让两人圆房,唐僧被臊的整个光头都变红了。

于是,在唐僧十分不爽的前提下,孙悟空一棍敲死了白骨精,元神当场逃脱,失去法力加持的馒头,也变回了癞蛤蟆,在这个时候,沙僧的作用起到了,他扶起唐僧去看癞蛤蟆,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此刻的唐僧已经有几分相信孙悟空了。

可惜,团队里有个爱挑拨的猪八戒,随着紧箍咒的念起,孙悟空百口莫辩,包括后来第二次打死白骨精,都是相同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唐僧将紧箍咒念了整整二十遍。

常理来说,到第三次彻底打死白骨精时,应该是孙悟空最好的解释机会,白骨精的本相尽显,唐僧就是再蠢,也不会相信活人刚死就会变成白骨,只不过团队里的搅屎棍猪八戒又发难了,一口咬定是孙悟空玩的障眼法。

正所谓事不过三,唐僧彻底的狠下了心,不仅将孙悟空赶走,还写下了一纸贬书,在这个时候,沙僧又起到关键作用了,他没有规劝唐僧,而是直接给他拿来了纸笔。

孙悟空终于被赶走了,可是白骨精的目的也泡汤了,西行路上最战五渣的妖怪,用自己的老命为代价,消除了唐僧身边唯一一个能打的,因此白骨精导致的后果,与自身实力的强烈反差,才能在全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阶段:白骨精引爆师徒矛盾

作为全书第一个,成功让师徒四人离心离德的妖怪,白骨精瞅准了时机。

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从五行山下打死强盗就开始了,骗猴子戴上紧箍,之后黑熊精偷袈裟、五庄观偷人参果,两人的矛盾一直没抵消过,哪怕白骨精这一故事的开篇,又一次发生了争吵,唐僧埋怨孙悟空不肯去远处化斋。

当然,比起唐僧,和孙悟空矛盾最大的是猪八戒。

从高老庄开始,猪八戒便不爽孙悟空,后来经过黄风岭和流沙河,关系也倒还过得去,但若真的论起来宿怨,还是得从四圣试禅心说起了。

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化作了一家四口,坐山招夫,以美色财物来试探师徒四人取经的决心。

不出意外的是,猪八戒直接掉蹬了。

虽然孙悟空的眼睛被熏出了火眼金睛的眼病,但一眼识破四个菩萨的变化还是没问题的,唐僧从小就没接触过女色,取经的心也比较坚定,沙僧就是个木头,保持了一贯的哑口无言。

没有通过考验的猪八戒,被菩萨荡了一夜秋千,公开点名批评,在这个时候,孙悟空选择的是直接补刀,一番巧嘴损的猪八戒哑口无言,猪头都要变成紫红色。

此外,孙悟空和沙僧之间,也是有矛盾存在,虽然沙僧沉默寡言,但他却一直被孙悟空小瞧,在团队里也只能挑个担子,同样是个四圣试禅心那一关,沙僧作为主动将猪八戒从秋千上放下来的人,在他的心里,还是比较偏向猪八戒的。

故此,白骨精出现之后,师徒四人的矛盾很容易就被引爆了,猪八戒挑唆报复,沙僧和稀泥,形势对谁有利,他就倒向哪边。

而真正的决策人唐僧,也再次和孙悟空激化矛盾。

在唐僧的眼里,他是取经的决策人物,想要带领好整个团队,前提是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孙悟空虽然听劝,但他不蠢,面对唐僧的诸多愚蠢命令,不会轻易答应,所以两人的矛盾越压越深。

白骨精事件,是师徒关系的巨大转折点,孙悟空的心底是透彻的,黑白善恶分的十分清,但唐僧毕竟是个凡人,他对孙悟空一直都有意见。

猪八戒的挑拨,沙僧的墙头草,唐僧的不满,被白骨精通过一轮骗术,全部发泄到孙悟空的头上。

只不过,这份矛盾如何化解,还要等到真假美猴王那一难了,有了如来和观音的双重保证,取经团队才迎来真正的和谐。

至于白骨精这一故事的结局,其实是没有结局的,直到奎木狼幻化的黄袍怪登场,唐僧被变成一只不能言语的老虎,猪八戒请回孙悟空就出唐僧,事件才得以解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最后一次回花果山,真假美猴王那一难,孙悟空去的是珞珈山。

结语

与其他故事的复杂情节或妖魔实力相比,白骨精这一章,的确显得有些简单,情节并不复杂,实力可以争取垫底,但是用简单的手法完美表现出这一章所有人物的性格,这却是一种极高的写作手法。

孙悟空,性格冲动且忠诚。

唐僧,慈悲为怀却听信挑拨。

猪八戒,好吃懒做的搅屎棍。

沙僧,两边倒的墙头草。

白骨精,拿命蹦迪的最蠢妖怪。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和谐讨论。

0 阅读:30

老烟斗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