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说青龙偃月刀重82斤,古代兵器到底有多重?看史书与考古

老一国之君研究 2024-03-17 17:30:50

《三国演义》: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首先,古代的斤与今天的斤是不一样,从秦汉到三国时期,一斤约等于今天的250克,那82斤就是今天的41斤。

其次,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小说的作者也不是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他也不知道关羽用多重的兵器,只是自己认为关羽兵器的重量为82斤。

最后,历史上关羽的兵器也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志 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从关羽斩颜良的动作来看,他用的不止一种兵器,三国时期常用的长兵器是矛,短兵器是环首刀,关羽先刺死颜良,然后再下马用刀斩掉颜良的首级,说明关羽既有长兵器,也有短兵器。

《三国志 吕布张邈臧洪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

关羽与青龙偃月刀

郭汜与吕布曾经在长安城北单挑,吕布用矛刺中了郭汜,说明吕布的兵器也是矛,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方天画戟,方天画戟也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

《三国志 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长坂坡之战,张飞据水断桥时用的兵器也是矛。

因此,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大概率也是矛,除了矛之外,关羽的兵器还有刀。

一、刀

《古今刀剑录 蜀将刀》: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古今刀剑录》说关羽用都山铁制作了2把刀,其上有铭文“万人”,后来这把刀被关羽投入水中,这应该就是汉代的环首刀。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把东汉时期的错金环首刀,此刀建造于公元156年,长79.8厘米,宽3厘米,厚0.7厘米,刀材料为铁。

根据刀身尺寸,按7.8的密度,大致计算出此刀重量约为2.6斤。

错金环首刀重约2.6斤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的北周柱国、河西公李贤及夫人吴辉的墓葬,出土了一把连鞘装环首铁刀,全长86厘米,连鞘重1315克,也是2.6斤。

从考古来看,东汉和南北朝时期的环首刀都是2.6斤,说明环首刀的大概重要差不多就是这个重量,无非就是长短不一样。

环首刀最长的有1.4米,长一点的环首刀会重一点,最多也就是3斤了,短的也有,重量就会轻一点,环首刀差不多就是2~3斤左右,这个重量在战场上作战应该是蛮合适的。

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偃月刀,但有长刀,也就是由金属刀头和木质刀柄组成的长刀,历史上典韦就用过长刀。

如果是带木柄的刀,基本上不会太重,跟矛差不多,但也有特殊的,史书记载最重的刀达到15斤左右,实际上还要更重。

《新唐书 列传 卷一百一十八》:张兴者,束鹿人。长七尺,一饭至斗米,肉十斤......史思明引众传城,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有个叫张兴的将领,当时是饶阳裨将,是河北束鹿县人,身长七尺,一顿要吃一斗米,十斤肉,史思明率军攻城时,张兴披甲手持15斤的陌刀守城。

唐朝陌刀

叛军攻入时,张兴一举刀,数人被砍死,叛军被张兴的气势感到害怕。

这里就明确记载了15斤重的陌生,事实上唐朝的一斤是现在750克,比现在重,15斤按现在的重量就是18斤,张兴手持18斤的陌刀在战场作战,没点力气真是拿不住,这属于极个别情况,很少见。

但大多数刀的重量并不重,比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朝时期的金银钿装唐大刀,全长99.9厘米,刀重531.8克,约1.06斤;另一把长81.6厘米,重406.4克,约0.81斤,不到1斤。

《太平御览 兵部 卷七十》引《典论》曰: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鉴似崩霜,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曹丕曾经造诸侯用的宝刀,第一把刀叫“灵宝”,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换算一下就是长1米,重1.8斤。

第二把刀叫“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换算一下也是长1米,重1.8斤多一点。

第三把刀叫"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换算一下是长1米,重1.5斤左右。

第四把刀叫"龙鳞",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换算一下是长74厘米,重1.1斤左右。

这四把刀重量在1.1斤~1.8斤之间,比日本所收藏的唐刀稍微重一点而已,这个重量已经是很轻了,比唐朝18斤的陌刀轻多了。

大多数刀的重量都在3斤以内

现在电商网站上也有仿古的刀剑工艺品卖,其实与古代的刀剑是差不多的,直接看那些仿制的刀剑重量,大多数都是3斤以内。

二、剑

说了刀,再来说说剑,比如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重最约为875克,也就是1.75斤左右。

1918年出土于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的“曹操对锋利刃”,也叫天决剑,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1.7斤。

1972年出土于安徽省南陵县三里乡吕山村的“吴王光剑”,出土时断成几截,后来经过修复,发现剑长77.3厘米,重2斤。

从这些出土文物来看,剑的重量与刀的重量相差不多,都不超过3斤。

越王勾践剑重1.75斤

三、矛

再来说说矛,秦汉时期的矛是由矛头和矛柄两部分组成的,矛头一般是青铜铸造,矛柄是木质或者竹质,矛柄插入矛头之中就是完整的矛。

1993年,在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村出土了一支汉代铜矛,全长25厘米,最宽处5.5厘米。

根据尺寸,大概推算出这个铜矛的重量约为1.6公斤,也就是3.2斤。

由于矛柄是木质,早就腐烂了,假设这支矛的木柄长3米,推算出木柄重量为1.1公斤,加上铜矛头,总重量为2.7公斤,也就是5.4斤。

如果矛柄是2米长,则配上这种铜矛头的总重量是2.3公斤左右,也就是4.6斤。

除了有青铜矛之外,还有铁矛,甘肃考古研究所收藏有一柄马家塬遗址出土的“鋄(jiǎn)金银铁矛”,铁矛头全长26.5厘米,筒径3.1厘米。

按尺寸推算,铁矛头重最约为1.4公斤,如果加上3米长的木质矛柄,则总重量为2.5公斤,也就是5斤重,实际重量还会轻一点。

按这个重量来推测,古代的长矛总重量约为4~6斤左右,比环首刀稍微重一点,因为是长兵器,重一点也没有关系,矛是秦汉时期主要的长兵器,步兵和骑兵都用得上矛。

青铜矛头

再来看关羽,根据上面的推算,关羽拿着4~6斤重的长矛冲锋杀死了颜良之后,下马后拔出2~3斤重的环首刀斩掉颜良的首级,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可以理解的,反正不可能拿着41斤的青龙偃月刀斩杀颜良。

毕竟是在战场上打仗,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耐力,不太可能有41斤重的兵器,偶尔拿一下可以,长时间在战场上作战,41斤根本拿不动。

四、戟

《三国志 典韦传》: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大将,据史书记载:典韦喜欢拿大双戟与长刀等兵器,军中将士都说他:“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

按前面讲到的汉代重量一斤是现在的250克来计算,典韦的一个戟是20斤重,一对戟就是40斤重。

真有这么重的戟吗?

典韦虽然“形貌魁梧,旅力过人”,但如果长时间在战场上拿一双重达40斤的戟,这也是吃不消的。

史书这里的记载只是一个大概的、略带夸张的重量,应该是军中的戏言,实际重量肯定没有这么重。

典韦的双戟应该是手戟,是一种短兵器,下面来说说作为长兵器的戟,比如吕布辕门射戟的戟,肯定是长兵器的戟。

各种戟

戟是一种可勾、可啄、可刺的多用途兵器,实际上是戈与矛的结合体,与矛一样,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木质或竹质的戟柄,一部分是金属材质的戟头,有铜也有铁。

1972年甘肃灵台白草坡二号墓出土一个人头銎(qióng )戟,又叫青铜人头戟,通长25.5厘米,宽23厘米,重275克,也就是0.55斤。

如果配上3米长的木质戟柄,这个戟的总重量就是2.75斤,比长矛还要轻。

五、其它

《史记 魏公子列传》:硃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史记 留侯世家》: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铁椎就铁锤,历史上用铁锤当兵器的就很少见了。

战国时期发生的窃符救赵的故事中,信陵君为了夺取晋鄙的兵权,找了一个叫朱亥的门客跟他一起见晋鄙,晋鄙不肯交出兵权,信陵君就让朱亥挥动40斤的铁锤杀死晋鄙,这个40斤的铁锤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20斤。

秦朝末年,张良为了刺杀秦始皇,去见仓海君,得到了一个大力士,制作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

换算成今天的重量,就是60斤,也就是30公斤,这个重量现代人也能拿得起,但是要举起来抛出去砸向秦始皇的车驾,则是一个难度系数相当高的动作,不排除有这样的人,但非常少,就像现在的举重运动员一样稀少。

《说唐》中的李元霸的兵器是一对重达800斤的铁锤,这种说法完全就是不顾现实胡说八道,这是神话小说,与现实没法比。

福建博物院收藏一件宋朝的“靖康元年李纲制”锏,属于一级文物,全长96.5厘米,厚0.4厘米,总重3.6公斤,也就是7.2斤。

“靖康元年李纲制”锏

锏是一种特殊的兵器,类似于铁鞭,没有刃口,以击打伤害为主,重量如果轻了,根本无法对人造成伤害,因此7.2斤的重量在兵器还算较重的。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这部兵书中以图片的形式记载了一些兵器的重量:

比如长枪长一丈二尺五寸,重三斤,明朝一斤是现在的750克,也就是4.5斤重;

夹刀棍刃长五寸,重三斤,也就是4.5斤;

钩枪长八尺五寸,重三斤,也就是4.5斤;

线枪长九尺,重三斤,也就是4.5斤;

腰刀长三尺,重一斤十两,也就是2.4斤;

藤牌直径超过二尺五寸,重五斤,也就是7.5斤。

明朝的兵器况普遍比秦汉时期的兵器要重一点,但这个重量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能拿得起的重量。

所以小说、电视、评说中动不动就几百斤的兵器根本不存在,绝大多数兵器的重量都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当年也不排除历史上时不时出几个大力士,拿个几十斤重的兵器也就到顶了。

0 阅读:1

老一国之君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