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玻璃丝”上的创新答卷

人民网 2024-06-05 09:40:11

一根“玻璃丝”,能创造什么奇迹?

一根光纤上,从实现135亿人次同时通话,到如今实现可容纳近1128亿人次;1秒可传输451个1TB的硬盘数据量,下载13万余部最高画质电影——这是“追光者”们交出的创新答卷。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点。在地方考察调研时,总书记多次走进企业研发一线、深入创新要素活跃的现场,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2018年4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烽火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考察。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海缆中继器展台前驻足良久。这个产品,可以实现海底光通信传输。

海底通信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海缆中继器相当于海底光缆的信号放大器。目前全球各大洲之间的网络信息90%以上依靠海底光缆传输,但以往,海底通信技术和市场都被国外企业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大家说,“你们所从事的光通信行业很重要,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你们加快脚步,更快地占领一些制高点。”

“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总书记嘱咐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信科集团(2018年7月20日,原烽火科技集团与大唐电信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科集团)不断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集团自主研发的二代海底中继器,解决了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卡脖子”问题。现已具备年产1万公里海底光缆、100个中继器等设备生产制造能力,海底通信设备传输容量全球领先。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考察。这是26日上午,习近平在位于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实践无数次证明,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

从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诞生开始,我国光通信很多“第一”项首创在信科不断诞生。它见证了中国光通信事业发展历程,承载着我国光通信领域“大国重器”的突破使命。

如今,中国信科以光通信、无线通信、海洋通信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系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果研发问世,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加速升级。

数年内连破四次光通信传输记录;单模19芯光纤传输系统有望在东数西算等大数据交互场景逐步实现应用;突破我国超长跨距传输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打破单跨传输世界纪录……一项又一项自主创新的成功实现告诉我们,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一根光纤起步,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中国光通信事业在科技创新快车道上继续努力着。

(责编:宋美琪、秦华)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