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司敌得过百万雄兵三大战役时期的鞍钢和建新公司就是这么强

千年论战 2024-05-27 20:02:34

解放战争中东北是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从东北走出来的四野帮忙解决了平津战役,大连生产的炮弹帮助粟裕打完了淮海战役。东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工业产能,仅仅是鞍钢和大连建新公司的产能就等于百万雄兵。

这真不是夸张,大连建新公司在淮海战役期间给华野提供了21万发炮弹,占华野炮弹总数的三分之一(总数61万人),炮兵火力的半数。这是因为华东局控制下的二厂、四厂和七厂主要生产60迫击炮炮弹(一发60迫击炮炮弹重量是1.5公斤)、82迫击炮炮弹(每发重3.8公斤)和92步兵炮炮弹(每发重3.8公斤)。华野军工系统的产品威力可不大,而且以小口径的60迫击炮为主,当时三个兵工厂中一厂的工人占了一半,半年的生产能力是35万发(1948年上半年),用华野自己的总结就是山炮、野炮炮弹主要靠缴获(1948年上半年总结)。淮海战役开始后,大连建新公司援助了21万发山炮、野炮、榴弹炮炮弹,当时的山炮、野炮炮弹重量都在六公斤左右,大大提高了华野的攻坚能力。

建新公司的产能在今天看起来不咋样,在二战时期也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中国非常炸裂,说它一个公司能顶百万雄兵都不夸张。因为抗战八年,国统区兵工厂总共才生产了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产量最多的一年也才生产了12万发,也就是说建新公司几个月内给华野提供的炮弹已经是抗战时期兵工厂总产量的一半。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委员长手下的兵工厂加班加点也才生产出了各种炮弹21万零98发(迫击炮炮弹是698万发,“大口径”炮弹委员长依靠的就是美国朋友),你说这个兵工厂牛不牛?

建新公司很强,但东北还有更强大的鞍钢,鞍钢当年一家公司的钢铁产能可是超过关内所有同行30倍,真的有资格说“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鞍钢的前身是昭和制钢所,这个工厂是满铁的产业,原本建在朝鲜新义州。九一八事变后,作为该事件的最大金主,满铁得到了更多的特权,就在1933年4月10日将朝鲜钢铁厂的机器设备搬迁到了鞍山,用鞍山的铁矿打造了日本第二大钢铁厂。从1935年到1945年,昭和制钢所“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

它在十年内一共生产了钢铁1453万吨,其中八成产品被运往日本,变成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大炮、战车,让同时期的中国军队陷入苦战。和这个钢铁厂相比,国统区所有的钢铁厂都“不堪一击”,抗战八年国统区所有钢铁厂一共才生产了45万8244吨钢铁,钢产量加在一起都建造不了大和号4万5264吨,上千吨的合金钢产量更是连1000门大炮都无法建造。日本战败后,鞍钢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只要恢复十分之一的产能,就可以碾压关内的钢铁厂。

当东北被解放后,我军就得到了全国炼铁能力的71%,炼钢能力的91%,轧钢能力的50%,有了压倒性的钢铁产能。反倒是交战的另一方,在占有鞍山的两年半时间内毫无作为(鞍山是在1948年2月份解放的),各地的兵工厂也办得一塌糊涂,堪称人类工业史上的奇葩。

11 阅读:1318

千年论战

简介:谈古论今,说千年战争,预测战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