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中原动力:为企业打造最聪明的“机器人”员工

郑州日报 2024-05-21 07:23:28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强 工】压舱石

中原动力:为企业打造最聪明的“机器人”员工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工业生产、物流运输、教育医疗……如今,随着各类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极大改变。

智能机器人进行场景演示

初夏时节,郑东新区龙湖湖面波光粼粼,凤山一片绿意盎然,山水如画。在位于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内的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楼前,该公司导航规划与控制研发工程师刘元基正在与同事一起,对一款新研发的低速无人清扫车进行技术调试。

智能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低速无人清扫车研发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工业园区和半封闭道路,能够实现云端下发任务,清扫车进行回充、倒垃圾等一系列自主作业。”刘元基告诉记者,虽然该产品看着“其貌不扬”,但其涉及的移动底盘导航、机器臂自主无碰撞作业等技术,可以应用到抗震救灾、快递物流等很多领域,是多项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代表着新质生产力。

在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前台,记者看到,“德中创新联盟”字样非常醒目,这家由德国汉堡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科学家主导、由德中创新联盟团队运营的新型科创企业,从2019年成立至今,便一直将目标定位于要用原创技术,做真正有用的智能机器人,尽可能把劳动力从繁重、重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以智能技术的落地去改变世界,让生活更美好。

智能机器人拥有强劲“中国芯”

走进中原动力展示大厅,如同进入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机器人博览会。整齐摆放的工业3D相机、多模态室外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巡检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满满的科技感让人眼前一亮。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万里红,给记者挨个介绍各类机器人产品,并进行移动性能、续航能力、人机交互等全场景的功能性能展示。

“我们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迭代过很多版本,但第一代产品依然保留在最重要的位置,很有纪念意义。”在一个“元老级”的人形机器人旁,万里红告诉记者,公司全部自研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仅用0.8千瓦时电就能行走134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后期做的很多机器人,其核心所用到控制技术等,都是由第一代转换而来。

往前回溯,中原动力成立于2019年12月,2020年5月正式运营。不断更新迭代的智能机器人见证着中原动力的飞速成长,作为中原科技城首批签约入驻企业,中原动力“始于中原,驱动世界”的初心一直未变。

2020年11月,一部灰白相间外壳、富有科技感造型的机器人亮相郑州东站,这也是中原动力的首个“作品”——城市管养AI智能机器人的“首秀”。其所有算法全部自主开发,整机零部件全部为国产,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有效国产化。

两年后,中原动力辅助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完成了轴承生产线的数智化升级改造,利用3D视觉引导机器人抓取上下料加工技术和模块化生产流程的合理设计,从生产环节伊始的毛坯上料、分拣到最后的冷却、成品出料,11项工艺流程全部智能化运行,“数字工厂”初显成效。

去年,中原动力研发的振镜结构光相机面世,相当于升级了机器人的“眼睛”,让它能看得更细微、更精准。内蒙古一铝业公司立马采购10台安装有振镜结构光相机的场景化视觉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将代替一线工人,从事碳块打磨这类精细化要求较高的工作,“未来工厂”渐行渐近。

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CEO林杰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生产力提升,中原动力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中原科技城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公司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在中原动力,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达65%以上,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50%,吸引了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高校博士,德国汉堡大学等海归人才,外籍留华博士及本地知名高校教授等加入团队。公司研发团队被评定为2021年度郑州市高端创新创业团队。

在中原动力正式运营的短短四年时间,其依托强大的人才团队和深厚的技术积淀,在低速无人驾驶、视觉智能分析、机械臂控制、人机交互等领域研发方面就占据了领先优势。截至2023年底,累计申报知识产权340项,授权246项。

中原动力探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赋能客户实现数智化发展,先后被认定为郑州市大数据企业、郑州市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河南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郑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

前不久,中原动力成功通过《2024年拟新建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公示》,正式被评为“河南省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这是中原动力成长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林杰表示,目前,该公司以具身智能研究及应用落地为方向,聚焦于移动机器人控制器、3D视觉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其中,自研的3D相机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广泛;多模态低速无人驾驶控制器目前已应用于巡检机器人、低速物流机器人等各类室外低速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从城市管养机器人,到3D相机等一系列新产品,中原动力一直在不断角逐新赛道新领域,开辟新市场拓展新机遇,成长为中原科技城一张靓丽企业名片。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