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双双确诊!医生: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

中国妇女报 2024-06-12 10:30:14
几天前,47岁的王女士和她77岁的母亲一起出院了。回想这一个月的经历,她庆幸又后怕:多亏听了医生的劝,及时检查,把肠子里的癌变切除了。 一个月前,王女士的母亲因为排便次数增多来到了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 接诊的鲁俊医生了解到,老人出现这种症状已有一个月左右。大肠癌的三大症状是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出血,其中排便习惯改变就包括排便次数增多。因此,鲁俊为王女士的母亲安排了肠镜检查。 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直肠上有较大的肿块,而在肿块上方长满了葡萄般成串的肠息肉。 鲁俊表示,肠息肉和大肠癌之间关系密切,肠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一般情况下建议切除治疗。 更令他担忧的是,王女士的母亲呈现多发性息肉,而这一息肉类型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所以他建议陪同前来的女儿也做个肠镜检查。 3天后,王女士的肠镜报告结果显示也是多发性肠息肉,而且息肉部位涉及较多——降结肠和升结肠部位都有大小不一的息肉。 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证实了医生的推测:王女士降结肠部位的息肉诊断为腺癌,她母亲直肠部位的肿块也确诊为腺癌。母女两人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 半个月前,母女二人同一天上了手术台,结直肠外科主任崔巍为她们做了腹腔镜下的大肠癌根治术。事后王女士直呼自己还算幸运,被及时发现。 “王女士母女俩的肠息肉在医学上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鲁俊解释,顾名思义这种息肉具有家族遗传性,而且癌变风险高。 他建议一旦发现有多发性息肉,直系三代都需要定期体检做肠镜,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鲁俊透露,大肠癌的发病正在逐年升高,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每年大肠癌手术超过860台。“大肠癌既有基因遗传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后天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肠癌被发现,除了医学水平提升检查手段丰富这一因素外,更多的还是和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变相关。”

这个饮食习惯很多人都有

医生提醒: 吃得太好 是导致大肠癌的一大因素: 吃得太过精细 ,粗纤维摄入量减少,不利于肠道的蠕动。 高脂高糖的饮食 ,影响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 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通过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间接作用于大肠上皮细胞,促进癌变,诱发大肠癌。 摄入太多的红肉 ,比 如牛肉、猪肉等,红肉中较高的血红素铁已被证明可通过刺激内源性致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吸烟、喝酒 等不良习惯,也 使得大肠癌的发生率不断升高。 医生建议 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饮食 保证新鲜果蔬的摄入 尽量低脂低糖饮食 避免大量进食 油腻的、高糖的、辛辣的 或者是腌制食物 要戒烟限酒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宁波晚报 责编/田园黄蝶、蔡冷玥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