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适航证迟迟未下,中国对波音飞机严格监管,百架客机被拦门外

科普大 2024-06-01 03:07:25

有没有发现,近些年一些朋友在选择民航出行时,开始刻意避开波音客机?

这也难怪,2016年以来,波音的事故层出不穷,甚至包括一些严重的空难,光是2024年以来,波音在全球范围至少已经发生了8起事故。

近期,中国监管机构对进口的波音飞机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致使近百架飞机全面推迟交付,被拦在了国门之外。

联想到中国的C919大飞机一直没有取得欧美的适航证,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在报“一箭之仇”,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制造业龙头到“死亡客机”

2024年1月5日,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37MAX9客机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起飞,刚升空不久,飞机的应急舱门突然掉落,飞机内瞬间失压,来不及反应的乘客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机等物品被吸出舱门,一些乘客的衣服甚至被撕破。

一时间,整个机舱里充斥着尖叫声和哭泣声,氧气面罩已经脱落,巨大的恐惧感牢牢抓住了每位乘客的心,飞机随即进行了紧急降落,好在应急舱门旁边的座位上没有乘客,才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

仅仅一周之后,1月13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800客机,驾驶舱玻璃出现裂痕,无法飞行;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从瑞士返回美国时,搭乘的波音737客机在起飞前被发现氧气泄漏,不得不临时更换客机;18日,美国特拉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货运飞机发生故障,被迫紧急返航。

2018年10月,印尼狮航公司一架波音737MAX8客机起飞不久后坠毁,机上189人无一生还;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同款波音737MAX8客机遭遇空难,157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中国乘客。

稍微有些判断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来,如此频繁的发生事故,这绝不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按道理来讲,空难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此多的飞行事故集中在波音身上,只能说明是飞机本身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难怪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上嘲讽道:“乘客需要携带螺丝刀等工具,以便协助维修飞机”。

波音飞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美国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代表着美国制造业的荣光,曾几何时,世界很多国家的飞行员以驾驶波音客机为荣,过硬的质量使波音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翘楚。

美国资深记者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1997年波音收购麦道之后,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逐渐取代了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为了和空客新机型竞争,在没有经过充分测试的情况下,波音就匆忙推出了737MAX机型,为日后埋下了安全隐患。

2019年,波音质量经理约翰·巴内特顶住压力向媒体曝光,波音急于让新飞机下线,导致整个组装过程混乱不堪,大量存在缺陷的零部件被匆忙装上飞机,“所有从北查尔斯顿飞机制造厂出厂的波音客机,没有一架是我敢签名保证安全的”。

2024年2月,巴内特再次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在准备接受律师询问时,却被人发现死在自己的车中,据说,是自杀。

这样的飞机,您还敢坐吗?

面对波音的质量问题,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多次对波音进行调查,并禁飞相关机型,但至少目前看来,并没有对波音的生产环节产生根本性影响。

我国也是波音的大客户,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购买波音客机,此次严查波音客机质量,完全是因为波音的事故率实在太高。

不少国内的航空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国产的C919大飞机,这款凝聚了国人期望的客机,有望在未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至少目前,C919的国际市场之路,走的实在太艰辛。

国产大飞机陷入“适航证”陷阱

C919于2007年立项,2017年试飞成功,并于2023年正式交付使用,10多年的研发制造,无数中国航天人为之付出了辛勤努力。

这款飞机对标的是波音737以及空客A320,不但达到了同等性能,而且在气动设计和推进系统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C919的售价仅为0.99亿美元,比较而言,波音737MAX为1.71亿美元,空客A320为1.106亿美元,C919的性价比无疑更高。

这样的一款新型飞机一旦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势必会对大飞机的传统霸主波音和空客造成影响,世界大飞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恐怕都要发生改变,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有目共睹,谁也无法预料我国会不会持续生产出更具有竞争力的飞机。

所以对于欧美来说,能将中国的国产大飞机给限制在中国境内,哪怕尽可能多拖一些时间,也会为自己赢来更多的缓冲时间,而“适航证”就成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所谓“适航证”,就相当于民航主管部门对新型飞机颁发的运营许可证,只有拿到一个国家的适航证,这款飞机才能够合法的在该国航线上运营。

目前,世界民航领域颁发适航证的主要有三个部门,分别是中国民航局、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航空管理局,后两者长期在全球具有垄断地位,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C919在2022年就取得了我国民航部门的适航证,但美国和欧洲却迟迟没有下文,欧洲航空安全局甚至在近期公开表示,对于中国的大飞机,目前让欧洲予以认可还存在难度,至少还要再等上5年。

这就是明白告诉你,我不可能让你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大飞机,有本事你就自己玩。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确在短期内无能为力,但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任何发力的地方,今年2月,两架C919亮相新加坡航展,与国外飞机同台展出,这是C919第一次出国参展,开展国际市场竞争的意图非常明显。

退一万步说,即便欧美等国坚决不给C919颁发适航证,也不意味着C919就卖不出去,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只要C919质量不拉跨,国内的订单就足以支撑C919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没有欧美的适航证,C919在非欧美的国家一样可以飞,南美、非洲、东盟等市场并未关上大门,只要C919符合目的国的飞行要求,就可以卖到这些国家,大不了就是不飞欧美航线。

而且,我国目前暂时基本放弃了美国的适航证,全力攻克欧洲的适航证,这就要看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民航产业博弈当中,中国能发挥出多大的话语权。

大飞机的话语权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角逐,C919也不是在孤身奋斗,它身后是中国制造业全面崛起的背景。

世界制造业格局东升西降

从上世纪初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就成为全球霸主,一直到9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与之匹敌,但从1990年开始,在“里根经济学”的影响下,美国开始将制造业产业链向全球转移,资本竞相涌向金融、房产等行业。

产业空心化让新兴资本赚得盆满钵满,但传统的制造业却遭受严重打击,昔日制造业繁荣的费城、底特律等城市,只剩下记载昔日荣光的“铁锈带”。

尽管近几年美国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希望在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重塑制造业辉煌,但收效甚微,资本的逐利性难以去恢复那些“不赚钱”的产业链,美国的制造业每况愈下。

2023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仅占全球的12%,与全盛时期相比,缩水一半还要多,仅是中国的1/3,这就使美国制造业难以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系统,对于像大飞机这样的产业,自然就失去了强势发展的支撑。

欧洲在19世纪就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天花板,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欧洲的制造业遭受了致命打击,但是战后的欧洲凭借深厚的制造业传统以及美国的支持,仅用十年时间就再次崛起,并取得了高速发展。

然而欧洲的制造业总是会受到美国的很多牵制,例如多次的经济危机,以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欧洲总是被能源危机、通货膨胀、资本外逃等问题影响,再加上欧洲创新力下降、高福利压力等诸多挑战,难以放开手脚全力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历史机遇,从承接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链开始,先从低端制造业入手,成为“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之后,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目标,开始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成为世界第一,从此就坐稳了世界头把交椅,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门类,拥有世界最完善的产业链,众多工业品类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正是在这种格局之下,制造业的三大明珠,造船、大飞机、汽车产业均被中国突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更是成为中国风靡全球的“新三件”。

在制造业强势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没有理由不崛起,更没有理由仅满足国内市场,尽管欧美等国通过适航证来限制中国,但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哪怕十年之内中国的大飞机无法飞欧美航线,十年之后呢?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外媒:波音向中国交付飞机被推迟》

新华社新媒体:《波音安全事故频发,折射美国制造业衰落》

澎湃新闻:《事故多发的波音(上)|吹哨人的死亡,重挫的737MAX》

0 阅读:179
评论列表
  • 2024-06-01 21:59

    关键是发动机是不是自产的?

科普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