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何长工拜访叶剑英,闲聊时谈起年龄,叶帅故意开了个玩笑

祺衡的日记 2022-12-22 10:48:18

叶剑英身材魁梧,阔面剑眉,目光如电,堪称英武不凡,威风凛凛。这位保护孙中山先生、追随毛主席、辅佐周恩来、力荐邓小平的元帅,最尊敬的便是毛主席。

80岁高龄时,叶剑英仍念念不忘毛主席:“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叶剑英

放弃荣华富贵与高官厚禄,选择革命的道路

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18岁时就心怀救国救民的情怀,为了寻求革命道路,于1916年在马来西亚以华侨子弟的身份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在陆军讲武堂,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热爱国家,崇拜孙中山先生。

当叶剑英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便连夜赶去漳州,投奔孙中山先生组建的“援闽”粤军,并在第一师担任教官。

1920年8月,叶剑英积极跟随粤军驱逐桂系军阀,收复了广州城。占领广州后,孙中山先生来到广州,重新组建军政府,叶剑英在军政府副官处工作。

1921年10月,叶剑英身为孙中山先生的手下,一起来到广西桂林准备参加北伐战争。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跟随江防舰队保护孙中山先生的安全。

当陈炯明公然背叛,并于1922年6月指挥叛军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先生亲自率领舰队向广州附近发起进攻,打击叛军。叶剑英乘坐军舰紧紧跟在孙中山身后,手握机枪和叛军英勇作战,最终成功保护孙中山脱险。

孙中山

不久后,孙中山先生在我党的帮助下筹办黄埔军校,叶剑英也参加了准备工作。1924年5月,由于叶剑英表现出色被升为粤军第2师参谋长,还被任命为教授部副主任,主要负责军事理论的教育。

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过程中,叶剑英率领全师官兵东征,并占领梅县,被任命为梅县县长。1925年9月底,叶剑英率领士兵们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他英勇作战,显露出出色的指挥才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叶剑英得知这一消息后惊呆了,他没想到蒋介石会变成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凶手,紧接着江西被笼罩在可怕的“白色恐怖”之中。

“蒋介石叛变革命了!”一想到这里,叶剑英就没有心思抓部队训练,而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处于思绪混乱之中。

自己是随波逐流,跟着蒋介石走吗?毫无疑问,这是一条用黄金铺成的大道,前面等待着自己的是荣华富贵。从个人关系来说,蒋介石一直都是叶剑英的上司,而且对他十分器重,再加上叶剑英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平生最鄙视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因此他选择效忠蒋介石也是能够理解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叶剑英没有选择跟蒋介石走,而是走上了和蒋介石完全相反的道路。叶剑英后来回忆说:

“究竟是跟着谁走,那时候我没有思路,也没人给我发电报拉我过去。我就自己看报纸,关上门自己思考。我想了很多,想到年轻时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想到参加革命后当了军长。那时候军长每个月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近40万,就算两三年不升职,我也能变成百万富翁。

如果仅仅是为了我自己,那就跟蒋介石走,毕竟可以做大官。但蒋介石在上海杀了那么多工人和革命群众,成为一个十足的反革命。如果我再跟着他走的话,岂不是也变成了反革命?”

叶剑英还说:“有人说蒋介石很器重我,对我很好,他给了我高官俸禄,我却反过来打他,这样不好。其实不是我对不起他,他在上海杀了那么多人,我怎么能继续跟着他呢?”

就这样,叶剑英做出选择,背叛蒋介石,也就代表和荣华富贵、高官俸禄渐行渐远,他也逐渐站到革命队伍里来。

不久后,叶剑英召集二师的军官开会,他说:“愿意继续革命的,拥护武汉政府的,就留下来;愿意跟着蒋介石,想去南京的,我也不会阻拦,你们请自便。”

叶剑英话音刚落,士兵们纷纷说:“我们跟着叶师长,叶师长去哪我们就去哪!”于是他亲自起草并签发反蒋通电,并决定举行武装暴动,北上加入武汉国民政府。

然而叶剑英的正义之举也遭到二师内反动军官的反对,他们和地方势力勾结,想要令叶剑英无法开展吉安暴动。一番商量后,叶剑英对暴动做了详细安排后秘密离开吉安,去武汉争取外援。

5月13日,留下的军官发动了暴动,通电声讨蒋介石,拥护武汉国民政府,这便是著名的吉安暴动。吉安暴动是在南昌起义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第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击了蒋介石反革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反革命集团的分裂。

策应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7月,在全国都陷入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叶剑英毅然决然地加入共产党。他入党不久后,周恩来、张太雷等人就在武汉、九江酝酿准备举行南昌起义。

为了部署南昌起义能够顺利进行,党中央秘密调遣一部分干部前往九江和南昌。叶剑英则根据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张发奎身边潜伏,并跟随第4军来到九江。

当时汪精卫已经察觉到我党准备举行起义,便和张发奎、朱培德商量,让他们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然后来个“瓮中捉鳖”,将南昌起义扼杀在摇篮中。叶剑英得知这一阴谋后,当即约贺龙、叶挺借游湖的名义商量对策。

不久后,贺龙和叶挺不顾张发奎等人的命令,按照原定计划准备向南昌挺进。南昌起义爆发不久,起义部队就相继南下,张发奎则奉汪精卫的命令,召集叶剑英等高级干部开会,准备实施追杀。在这次会议上,叶剑英反对追杀,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张发奎放弃这一想法,并率部前往广东。

南昌起义后,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从武汉前往九江,教导团内有近3000人,其中有上百人是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教导团来到九江后,张发奎当即下令要“清党”。面对可能会被解散的危险,叶剑英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令教导团得以保存。

叶剑英离开教导团后,来到广州,由于他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因此仍被张发奎重用,任命他为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利用这一身份,调教导团进驻广州,随后又调整组织、配备干部,令教导团完完全全掌握在我党的领导之下。

当时教导团学员和教官共有1300人,其中有200多人是共产党和革命积极分子,营、连长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

11月17日,张发奎等人和叶剑英商量后,决定趁着李济深去上海的机会,发动倒李政变。叶剑英根据中央的指示,利用敌人派系间的矛盾,命令教导团投入到战斗当中,一举攻克李济深所管辖的第8陆军总指挥部,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壮大了革命力量。

李济深不甘心失败,组成东路军和西路军,准备夹击广州。张发奎命令黄琪翔率部前往梧州附近发起进攻,如此一来广州便只剩下叶剑英,因此一切军委都由叶剑英全权代理,这也给广州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时机。

根据中央举行广州暴动的决定,叶剑英想办法扩充第4军警卫团,加强起义的武装力量。他借着广州城防空虚,随即向张发奎提出扩编警卫团的建议,并推荐中共党员担任警卫团长,安排一批共产党员担任警卫团军官。除此之外,他还将300多名曾经参加过省港罢工的工人招进警卫团,编成第三营,由我党人员担任营长。

但由于敌人对发动起义有所察觉,随即命令解散教导团,查封工人赤卫队总部。在如此紧要关头,叶剑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张发奎,极力维护教导团,干扰敌军的行动,还想办法营救被逮捕的共产党员。他还亲自到教导团讲话,暗示起义官兵要提高警惕,作好准备。

12月11日,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官兵和工人赤卫队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反动堡垒公安局,并控制广州大部分地区,成立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和起义军指挥部,叶剑英担任副总指挥,协助叶挺等人指挥战斗。

广州起义是我党继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不能没有邓小平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叶剑英一直协助毛主席、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在很多问题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1年,日军以强大的兵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扫荡”,更是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我军情况日渐困难。

针对这一形势,叶剑英领导军委作战部经过周密的研究论证,和王稼祥起草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不久后又主持军委一局整理了华北、华中等战略区领导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要求。而叶剑英这一举动,也有力地知道了各地的对敌斗争。

1944年下半年,根据日军打通粤汉线后国民党统战区变为敌占区的情况,叶剑英和军委领导多次分析研究,建议中央应派一支队伍南下发展抗日根据地,阻止敌军进犯,方便日后斗争。

中央同意了叶剑英的意见,随后南下支队犹如破竹,既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也开创了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我军我党的影响,对巩固和发展中原解放区起到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高度重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运筹帷幄,因此他亲自领导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60年代,他意识到“郭兴福教学法”可以将我军20多年来在作战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通过这个方法得以冀诚和发扬,随即建议军委在全军推广,从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练兵比武热潮。

在70年代,叶剑英和邓小平的交往越来越多,两人也结下深厚的友谊。当时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主持党中央第一线工作;叶剑英则担任中央书记处书籍和军委副主席,主要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两人虽然不在同一岗位上,但却十分支持对方。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一员,邓小平赢得叶剑英的尊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尽管叶剑英的情况不是太好,但他还是十分挂念邓小平。当时王震来看望叶剑英,叶剑英一见到他就问:“小平同志的情况怎么样?他的生活起居如何?子女都在他身边照顾吗?”

得知邓小平过得不是太好后,叶剑英连忙说:“你赶紧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不能没有邓小平。”

不久后,毛主席一边重新起用叶剑英,一边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叶剑英得知这件事后,连忙给毛主席写信,说:“我定不会辜负主席对我的期望,但我认为应该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是最合适的接班人,他身上拥有领导全局的才干和品格。”

1973年2月,在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努力下,邓小平一家再次回到北京。叶剑英特别高兴,当即去看望,帮他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向他介绍军队的情况,征求他对军委扩大会议筹备工作等意见。

为了加强军委的领导,叶剑英再次给毛主席写信,并当面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小平同志回来了,我建议让他参加和主持军委工作。”毛主席点点头,接受了叶剑英的建议。

1975年1月5日,邓小平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和解放军总参谋长,不久后又被选为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周恩来的身体不是很好,于是邓小平便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的党政日常工作。

1976年10月6日,一件事的发生令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十分高兴,叶剑英更是第一时间将其透露给邓小平。当时邓小平由于身体不是太好,在301医院接受治疗。叶剑英连忙给301医院打电话,要求医院妥善安排邓小平的诊治,并指示:“一定要治疗好,一定要保护好小平同志!”

当叶剑英将这一好事告诉给邓小平的时候,邓小平长长地舒了口气,说:“看来我能安度晚年了……”

1977年7月16日,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恢复邓小平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邓小平能再次复出,叶剑英功不可没!

何长工谈及年龄,叶帅故意开了个玩笑

叶剑英的工作做完了,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轻,没想到从1979年开始,他的身体却出现了一点小状况。倒不是生了什么大病,而是走路有一些问题,步子不能迈的很大,那不然容易走不稳。

叶剑英认为这不算什么,便没有在意,但当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却十分担心,他当即找到叶剑英,说:“叶帅,身体出现一点小毛病不能忽视,也许这就是什么预警,还是去看看吧。”叶剑英拗不过邓小平,只好答应去医院看看。

经过一番检查,叶剑英原来患上了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早期表现为行动缓慢,姿势异常,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身体不自觉抖动。最值得关注的是,帕金森氏病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医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邓小平后,邓小平当即指示要医院全力治疗,而叶剑英手上的工作也被暂停。7月,叶剑英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要去山东烟台视察,没想到刚到烟台,由于温差太大,叶剑英一下就感冒了,随后引起了肺炎。

本来工作人员让叶剑英回北京救治,没想到他却不肯,无奈只好在烟台本地治疗。幸好感冒不是太严重,没过多久就好了。之后叶剑英注意多了,并发症也没有再复发。

1981年,叶剑英来到湖北武汉视察,刚到宾馆,就有人报告:“首长,何长工来看望您。”何长工和叶剑英是老相识,他连忙说:“快请,快请!”

两人见面先是闲聊一番,然后开始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何长工笑着说:“新中国成立了,国家越来越好,咱们也老了啊。我今年都81岁了,和小年轻是比不了了……”

叶剑英听后哈哈大笑,说:“你如果老的话,我比你还要大3岁,今年84了,岂不是更老了?”说到84岁,叶剑英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故意说:“咱们中国有句俗语,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我离84岁还差两个月……”

何长工听后心里有些沉重,他是知道叶帅病情的,为了缓解气氛,他幽默地说:“那您这两个月可要注意点啊!”叶剑英哈哈大笑,说:“一定,一定!”

1985年9月,叶剑英主动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方便让更年轻的、且德才兼备的同志进中央委员会工作。党组织答应了他的要求,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业绩。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去世,享年89岁,这比他所说的“84岁”还要多上5岁……

0 阅读:9

祺衡的日记

简介:祺衡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