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看起来不起眼的鸟居然有大用,千年前存在的“鸟历”

滋滋主娱 2024-06-12 12:19:03

文/阿芷

前言

国古代民蚩尤部落联盟在逐鹿被黄帝族部落联盟打败后,余部退居山东及海岱地区,从事稻作农耕,生息繁衍。日后逐步发展,成为强大的东夷部落联盟,少"是其首领。

以鸟为图腾崇拜,以鸟为官名。经济生活以稻作农耕为主。少"时代,距今近6000年。

以往学者研究少"时代的以鸟为官,侧重于政治制度方面。本文拟从自然历的视角来研究部分鸟官的含义。

人类驯化野生稻

我国是古老的农耕稻作国家之一,根据考古资料,河姆渡文化,我国已是栽培稻的出产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的炭化稻壳,经测定为距今9500多年前的稻壳。

这说明,早在6000年前稻已是我国东南广大地区生产的一种寻常粮食作物。稻喜温、湿润和强光短日照的生长条件。

人类在漫长的驯化野生稻的过程中,从失败与成功中逐步发现稻生长与大地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大地上的植物开花,动物始鸣、迁徙等等与稻的播种、生长、收获有关,进而渐渐地掌握了使用大地自然现象为确定稻作生产服务。稻作生产最重要的是确定播种的时间。

我们不清楚古人驯化野生稻为栽培稻的过程有多长时间,但古人是在驯化的过程中,逐步摸清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从而逐步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播种。

七八千年前的古人,还没有日历可翻阅查找播种的季节,那么,他们是怎么确定稻谷的播种时间的呢?

物候历

美国人霍普(Rjehard j·hpp)研究世界各民族的物候历说,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和罗马在农业上已采用物候历。

中国古书《礼记·月令》中也有关于物候的记载,并以此为指导农耕的安排。古籍《左传》记载了一个著名的鸟官物候历,为古今学者所注意。

据《左传》的记述,齐国郯子到鲁国做客,鲁昭公问他,少"氏用鸟名作官名,这是什么缘故?郯子回答说:“吾祖,我知之。昔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把上文郯子的话译为现代汉语,大致如下:郯子说,少"是我的高祖,我知道祖先的历史,过去黄帝氏崇拜云,用云作官名,炎帝崇拜火,用火作官名……我的高祖少"挚即位时,恰是凤鸟到来的时节,因而崇拜鸟,以鸟为官名;凤鸟,由于懂得天时季节,让他总管天文历法;燕子氏主管春分秋分,伯劳鸟氏主管夏至冬至;青鸟氏主管立春立夏;丹鸟主管产秋产冬。

上述的五种鸟,都是候鸟,他们在某一地区的出现,有规律性,与当地的气温有关。

鸟历

在以稻为主产的地区,人们自然要关注与稻生产有关的各种物候。长期的经验积累,人们发现了上述的候鸟的出现与气温和稻作农事关系密切。

于是在古代没有文字时代的人们不得不在社会分工中,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与生产关系重大的自然现象进行观测,以便指导生产。

在文字出现之后,有人将其记载于书中。在我国汉区,由于天文观测的发明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民间懂得使用历书来确定生产季节,物候观测渐渐地为人们所遗忘。

但是我国南方从事稻作生产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历书可证,物候历仍是指导生产的重要工具。这点,许多民族学资料可以印证。

上述的凤鸟、玄鸟、伯赵、青鸟、丹鸟各司春夏秋冬的季节,玄鸟是当今的燕子,春分来,秋分后离去,让它管春分,秋分,换名话说,从它的来去,可以粗定春分和秋分的季节,细定或准确地还得观测太阳的日视运动及回归年运动。

伯赵是夏至到来,在山林里“伯赵”“伯赵”地叫,给在野外干活的人印象极深,冬至后则听不到它的叫声,所以,用它来确定夏至、冬至。关于这一点,本人写这篇文章时,本村老人李广善看文稿时说:“伯赵”是夏至来,冬至后听不到它叫了,年年都是这样的。

青鸟,唐朝杜预注为黄鹂。黄鹂的羽毛黄黑分明,很美丽,鸣叫声也很好听,在四月立夏常见到它,但不知是不是立春到来,或另有其他鸟,几千年的时空难以确定。

同样地,丹鸟主管立秋、立冬,也不清楚丹鸟为今之何鸟。但不管怎样,这些鸟都应该是实鸟而非虚拟之鸟。上面说到的玄鸟、伯赵即是印证。

下面我们研究凤鸟。凤鸟于少"挚即位之时来到,又被种稻的东夷民族推举总管物候观测的官员。

前文我们花了一些篇幅讲稻问题,就是与东夷民族稻生产有关。生产稻谷,气温、日照是中心环节,现在早稻的烂秧,晚稻的寒露风仍是农民头痛的事。

因此,凤鸟在稻生产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从物候学的视角,考察生活在南方,仍沿袭陆稻及粳米型中稻生产的瑶族稻作农耕。

发现布谷鸟(杜鹃)对确定生产播种时间的唯一性,对此,拙作《蓝靛瑶传统科技中的陆稻生产技术》一文中已提及,但是这里想补充一些田野调查资料以证实凤鸟与杜鹃鸟的关系。

1984年,我陪同中央民族大学盘承乾教授回本村进行田野调查,工作间隙同爱人上山开荒种陆稻。一天上午,我们耕地的上方山顶的大树上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第二天它又按时在那儿叫,第三天,我一大早就到树下隐蔽,等待它的到来。

九时左右,它果然又来了,我仔细地观看,这鸟有斑鸠大小,但鸟羽灰绿色,尖处有一层黄色,呈黄绿色相间,五色分明,很美丽。

它的鸣叫给绿满的大地带来一种生机,一种希望,一种追求,很撼人心扉。半个小时后它又像往日一样飞到远处的那座山上鸣叫,好像告诉人类什么事。

我回到地头,和爱人谈到布谷鸟的事,她说,这鸟的到来,就是告诉人类已到了陆稻中稻播种的时间了。

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是老人传下来的,每年布谷鸟叫的时候,老人都讲到播种的时间了,又说没听到布谷鸟鸣叫就播下种,禾苗是不会长得好。晚上,社主(村老)在村边叫喊村民可以播种了。

事后我问他怎么知道这个时候是播种时节,他说听布谷鸟叫,这是老人传下的。这些民族学资料,告诉我们传统的陆稻生产,播种的起止时间由布谷鸟的鸣叫始止而定。这是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生产经验。

由此,又回到凤鸟及鸟官的问题,从物候功能来讲,它向人类传递稻播种时节的信息。从社会职能说,它是社会组织的一部分,管理与稻作生产有关的历法(自然历)方面事务。

说明天文历法在6000年前,已是我国东夷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历正”职能,与瑶族社会中的社主(村老)观天察地听鸟鸣虫叫确定生产季节的职能重合。古人为什么把杜鹃叫凤鸟?

这实在令人费解,根据民族学资料,由于没有办法从纲目科来分鸟类,故许多鸟名以其叫声取名。考察蓝靛瑶系及部分壮族(仍保留种植陆稻的壮族),他们并不知杜鹃鸟这个学名。瑶人叫:“卡凤”,壮族人叫做“八浮”。

由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凤鸟的得名取于其鸣叫声。因为五六千年前的古人还不可能按现在的鸟类分类来给凤鸟取名杜鹃。

自然,我们也不知道数千年前的布谷鸟的叫声与今天是否相同。但是汉文方块字的造字法有形声法,查字典,发现一些鸟如乌鸦,鹁鸪(斑鸠)、服鸟(大猫头鹰)的造字读音与鸟的叫声相同,是声旁字。

说明至少两三千年前的乌鸦叫声与现在相同,可能鸟语没有人语那么会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已进入稻谷生产为主业的少"氏部落联盟,为了把握稻的生产季节,确定了以凤鸟到来为稻的春播时间的信息。

编制以凤鸟、玄鸟、伯赵、青鸟、丹鸟为区分春夏秋冬的鸟历。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确定稻的春播时间,凤鸟能传递这个信息,因而凤鸟成鸟历的“历正”鸟官。

凤鸟为今何种鸟?根据民族学资料考证,凤鸟当是今之布谷鸟,也就是杜鹃鸟。鸟历的产生表明6000年前我国东夷民族在物候观测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农业生产相当发达。

[参考文献]

[1]徐杰舜. 中国民族史新编[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 21 一 34 .

[2]陈勤建,中国鸟文化[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

[3]宛敏渭. 中国自然历续编[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20 .

[4]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 ·礼记月令[M]. 上海:上海古籍书出版社, 1988 .

[5]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981,(4 ):1386 一 1387 .

0 阅读:18

滋滋主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