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的意义在于发现与肯定”

海外网 2024-06-15 07:10: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阮义忠在宜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阮义忠宜兰家中一隅。

19岁时,出生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木匠人家的阮义忠,辞乡去台北打拼。因缘际会之下,阮义忠开启摄影生涯,数十年间跋山涉水走遍宝岛,在台湾从乡土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之际,为日渐消逝的人文风景,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记录。

蓦然回首,阮义忠发觉正是最贴近土地的人事与乡情,为他提供了长久的精神支撑,自己从未真正离开故乡。2018年,这位影响两岸摄影界的名家,在宜兰成立阮义忠台湾故事馆,每季度更新展览主题,参观者约有1/3是慕名而来的大陆人士。

记者在宜兰专访阮义忠时,年逾古稀的他,刚与妻子结束近20天的快乐旅行,又开始为撰写杂志专栏、筹备新展览忙碌。“我所追求的是尽力做好每件事,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阮义忠对记者说。

无心插柳

阮义忠走上摄影之路纯属偶然,他最初的志向,其实是成为画家。在宜兰头城高中时,他开始绘制钢笔画,并展露出过人的禀赋。阮义忠还热爱阅读,学校订阅的《幼狮文艺》杂志和各种报纸的副刊,他都时时捧读,如此犹感不足,还常常去书局搜寻文学名著和哲学书籍,站在店内连读两三个小时而浑然不觉。1969年,阮义忠在台北高考落榜后,留在当地找寻出路,租屋内整面墙都摆满了他青少年时期在宜兰买的书。

捧着学生时代的画稿,阮义忠去当时岛内发行量最大的老牌文学杂志《幼狮文艺》找工作,深受杂志主编、著名诗人痖弦赏识,负责为作家的诗、散文、小说或译作构思插画。1973年,阮义忠来到英文版《汉声》(ECHO)杂志社,原以为应征的是插画师,没想到杂志创办人之一黄永松把相机递给他,问他会不会拍照。缺乏经验的阮义忠担心无法胜任,黄永松却鼓励他:“凭你的美术和文学底子,只要多走多看多拍,很快就会上路了。”由此,阮义忠从绘画过渡到纪实摄影。2年后,阮义忠协助创办《家庭月刊》,深入民间采访报道,发布图文报道60多篇。他还担任《人间》杂志志工,开辟“阮义忠速写簿”专栏。

1987年,人间出版社推出阮义忠代表作之一《人与土地》,他从1000多卷底片中精选出85张,冲放成银盐照片。该系列作品中,有12幅被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珍藏,在少数入选美国权威《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中,同样有阮义忠的名字。

已故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如此评价《人与土地》摄影作品:这是头城少年阮义忠的人文归乡。他的镜头面向台湾的农村,让我们看到了人在土地上成长的痕迹,四季轮替,大地无言,却默默负载着人们亘古的信仰与希望。

跨越海峡

“在成长过程中,我是那么不了解自己的乡土,摄影使我有机会回过头来,把台湾再走一遍。我所有的照片,几乎就是重新的发现。”阮义忠回忆,那时候没有任何旅游指南,他依靠一本台湾客运路线图,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人与自然亲密依存的年代里,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摄影随笔,汇聚成“乡愁三种”文集,展现了岛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情与风景。

在阮义忠看来,乡土社会是人类的童年,历史在前进,童年在消逝,他要给台湾的乡土社会,留下最后深情的一瞥。“不少民众感谢我替他们保留了连本人都忘掉的记忆,这让我感觉到,那些老照片的力量,现在才开始真正地展现。”他说。

“拍照的意义在于发现与肯定。”阮义忠说,一个再了不起的摄影师,充其量也只不过是50%的创作者,另一半的功劳,应该属于镜头前的人事物。他拍过许多台湾平凡的人物,所做的只是在自己被感动的瞬间按下快门,照片的价值在于镜头前人物所呈现的人性光辉。

拍照40多年,阮义忠先后出版摄影集、摄影论著、图片故事、散文等数十种。他在两岸出版的简繁体书籍,几乎旗鼓相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阮义忠在台湾《雄狮美术》开设专栏,介绍世界优秀摄影家的基本资料和他对照片的解读,又结集出版了《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3本书。那些世界摄影史的大师及其作品,经由阮义忠最早介绍给了两岸摄影人,并持续发挥着影响。

42岁时,阮义忠创办《摄影家》中英文双语版杂志,10年印行62期,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威廉·克莱因、史蒂夫·麦凯瑞等世界摄影大师欣然供稿,杂志还将尚未成名的许多两岸当代摄影家推向了国际舞台。

体悟人生

“摄影从我的工作、兴趣,早已转为理想与信仰。常年通过拍照体悟人生,摄影对我不只是艺术表现,也是人格养成。写书、展览、教书、办杂志,都是希望传播自己深信的价值观。”阮义忠说。

1987年,阮义忠成立暗房工作室,次年起,他在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讲授摄影课程,任教25年后退休。2005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邀请阮义忠担任客座教授。他还受邀在大陆各大摄影节、摄影比赛担任评委,于多个城市开设展览、讲座、摄影工作坊。“这里有我广大的知音,我希望把摄影的人文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大陆。”他说。

2016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设立,试图恢复与肯定逐渐被忽视的人文传统,首届奖项由两岸3名摄影师获得,颁奖礼在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举办,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二名。

随着阮义忠台湾故事馆成立,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宜兰。展览每次选取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题材左右出击,阮义忠总能从自己的照片档案中找到呼应之作,形成影像上的对话。同样令人惊讶的是,阮义忠收藏有2万多张黑胶唱片,正写作的专栏也与音乐鉴赏有关,他还对咖啡文化颇有研究,曾出版《听闻:咖啡岁月与黑胶年代》。生命的厚度和广度,阮义忠一个也不缺。

几年前,阮义忠在头城海边买下能望见对面龟山岛的公寓,那是他祖母和外祖母生活过的小岛,也是所有宜兰人心里的故乡。龟山岛第一批移民来自大陆,清朝年间随商船漂洋过海至此落脚。“我计划再外出旅行一两次,然后回到这间海边小屋,好好书写回忆录。”阮义忠说。(本报记者 张盼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6月15日 第04版)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