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翁万戈:将183件国宝无偿捐给美国,给祖国却要450万美元

水生烟客 2024-05-30 18:39:27

前言

美籍华人翁万戈这一生,荣辱都在捐献文物上。

他曾将一批珍贵的古籍藏品,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捐售给上海图书馆。

当时,文物界对翁万戈一片赞誉,都说他身在美国却心系中国,是胸怀大义的中国同胞。

可几年过去,翁万戈的风评却来了个大逆转。

因为他向美国波士顿博物院无偿捐献了一批书画,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令人咋舌,其中一幅作品更是堪称国宝。

一时之间,外界纷纷怒骂翁万戈是“文物盗贼”,中国心荡然无存。

那么,翁万戈为何在两国文物捐献上如此区别对待?他的那些珍稀文物又是从何而来?

一、六代家藏,他是一心为国的华裔同胞

翁万戈之所以会藏着这么多文物,是因为他的祖上出了这么一位人物——翁同龢。

翁同龢在清代身居高位,是同治与光绪两位帝王的老师,担任过军机要职,还在甲午战败后主张变法维新。

与此同时,他更是一位对书法字画作品十分痴狂的收藏家。

有生之年,翁同龢不惜散尽家财,收入了文征明、董其昌和清代四王等名家的书画,还有各种各样珍稀的古籍藏本。

其数量数不胜数,任何一本拿到现在,都是价值连城。

对于这些文物,翁同龢是准备爱之藏之,然后传给子孙后代。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转,翁家走到了翁万戈这一代。

那一年,他刚刚两岁,已经从上任家主手中接过所有家藏,可一个孩子哪里懂得这些,只是觉得“天上掉馅饼了”。

不过,时代的动荡却让翁万戈逐渐明白了,自己所背负的责任,这些文物之珍贵,已经远远超出个人收藏的价值。

1938年,翁万戈放弃了所学的机电工程硕士学位,转头进入了威思康辛大学美术系,从事绘画、电影相关的艺术类工作。

1948年,国内已然是战火纷飞,翁万戈觉得不妙,便打包了所有祖传珍品,几番辗转,带着家人去了大洋彼岸。

后来,几十年过去了,国内形势扭转,那些漂泊海外的华人也得以回到故土,翁万戈正是最早回来的一批华人。

而他回到国内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捐献一部分藏品。

他明白博物院会将文物保管得更好,会有人来专门研究,还会有更多人能够有机会看到。

当时,翁万戈捐献的消息一传出,相关古籍方面的专家十分兴奋,向国务院打了报告,盼望国家一定要买回来。

可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也想将这批藏品收录,一时之间,竞争还挺激烈。

最终,共计542册的翁氏藏书,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捐售给了上海图书馆。

小心珍藏了那么多年,翁万戈多少还是有些不舍,他将一部分随身携带放在行李箱里,亲自带到了北京,算是完成了使命的交接。

这时的翁万戈,是妥妥的“华人之光”,能妥善保存文物这多年,还愿意将文物带回来,可见他对祖国情深意重。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之后他居然向美国无偿捐献了更多文物,让国人感到无比愤怒。

二、无偿捐美国,他背上“忘国”的耻辱骂名

2018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一则接受捐献通知,让国内文物界炸锅了!

文中,波士顿博物馆对捐献者翁万戈极尽溢美之词,夸他是“投身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的传统文化巨匠”,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书画收藏家”。

可让人感到心痛的,是那批意义非凡、数量巨大的中国书画文物。

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4件织绣,总计183件。

其中,有惟妙惟肖的山水作品和名家画像,还有飘逸飞扬的书法作品,名家巨作众多。

而那一幅长达16米的《长江万里图》,描绘长江数千公里的美丽景色,更是气势恢宏。

翁万戈先祖翁同龢购入《长江万里图》时,因为实在太喜欢了,甚至花费了本要用来买宅子的四百两银子。

波士顿博物馆对此喜不自胜,直言大大弥补了馆藏的晚期书画领域。

美国博物馆这边是开心了,国内却是一片哗然。

捐美国和捐中国,一个无偿,一个要了450万美元,两相对比之下,铁定要引发众怒。

很快,无数的谩骂之声向翁万戈袭来。

有人认为翁万戈就算入了美国国籍,也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长大的。

都说羊有跪乳之恩,再怎样也不该将属于中国的文物,无偿捐献给美国,这是忘本!

更有甚者,将骂声音引战到了翁万戈祖上,言辞十分激烈:

“老祖宗断送北洋水师,后辈断送文物国宝,五世盗贼,也算是’不辱家风’!”

说翁同龢虽然在晚清担任重要官职,但是并无建树,反倒因早年与李鸿章有矛盾,就多次与李鸿章作对,导致甲午海战没有先进军舰。

此时的翁万戈已经是百岁高龄,不知他对这些骂声作何感想,是否会后悔自己将家藏捐献给美国。

但他并没有理会那些争议,也没有做出回应。

直到2年后,翁万戈离开人世,他的侄子接受了相关采访,翁万戈不顾争议捐献文物给美国的原因,才展现在众人面前。

三、争议散去,是非自在人心

事实上,自来到美国以后,翁万戈就成了一名中国文化传播使者,并为此拍摄了十几部教育片和纪录片,有一部《中国佛教》还获得了电影节金奖。

多年来,他带着家藏文物,心中有对先祖的责任,也有对祖国的惦记。

从战火中走过来,翁万戈曾对着先祖留下的珍藏无限感慨:

“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

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我不是收藏家,只是守藏家,这些东西将来肯定都是要捐出去的。”

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他就多次请求回国。

但在回国之后,他看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欠缺,西方人眼里的中华文化是刻板单一的,他想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在美国举办了多场中国竹刻展览,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那时就连中国都没办过几场竹刻展览。

他将部分文物捐献给波士顿,因为那里聚集着最多的移民,有更多人可以了解中国文化。

至于大家耿耿于怀的“捐献文物事件”,翁万戈其实也有诸多的无奈。

虽然现在出国很容易,但将文物从美国带到中国来,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美国对文物捐献出国的法律规定很严格,要经历严苛的审查和一系列的法律认证。

然而,翁万戈生前却从未说过这些缘由,面对外界的骂声,他也只是跟家里人说:

“我捐出去以后,说什么话的都有,我根本听不见。”

他内心坚定,便无惧中国文化传播路上刺人的荆棘丛。

结语

从翁万戈晚辈的口中,我们才明白他是个爱国者,始终以中国利益为大,这份爱是大家无法想象的。

他曾回国住在北京饭店里,看见服务员打扫卫生不规范。

他看着着急,因为就酒店行业发展来说,此时的国外已经是突飞猛进,带给宾客更极致的服务,国内在这方面已经落下了一大截。

因此,他直接上手教服务员叠被子、放枕头。

这么一位从小事就能看到中外差距的华人,又怎么会是大家口中的“忘国者”呢?

本文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2018-12-18,“一周艺术人物|翁同龢后人捐美183件文物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2】澎湃新闻,2020-12-10,“102岁翁万戈辞世:翁同龢五世孙,去年曾捐古画给上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