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深算的薛姨妈到底是辜负了黛玉,连贾母都被她骗了!

花姐会说话 2023-10-21 07:12:18

薛姨妈其人,情商和智商都很高,要不然也不会调教出宝钗这么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而薛蟠,则是她一味溺爱,造成的不成器的结果。

想当初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没出嫁的时候,薛姨妈作为王府的大小姐,肯定是金尊玉贵的大家闺秀。

王家虽是武将出身,教育女儿比较粗犷,不重视文化涵养,却更倾向于把他们往“女管家”的方向培养,教她们人情世故上的练达。

因此,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俩都是精明强干的女强人,也是颇有心计的,是像凤姐一样,具有杀伐决断的魄力的。

而在这一点上,薛姨妈则更胜一筹。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讲到贾赦强娶鸳鸯失败,贾母骂完了邢夫人,又把薛姨妈、王夫人、王熙凤给叫回来了,让他们陪自己斗牌的故事。

牌桌上,其实打牌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要哄老太太高兴,凤姐对于这点是十分擅长。

而此时的薛姨妈更是和凤姐心照不宣,听说打牌就先笑道:“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人呢?”

而王夫人这时脑子还没转过弯来,只说:“可不就是咱们四个。”

凤姐赶紧在一边说了:“再添一个人热闹些。”

这时候,贾母就说了:“叫鸳鸯来,让她在这下手里坐着,姨太太眼花了,咱们两个的牌,都叫她瞧着些。”

这样一来,不就是顺理成章给贾母身边放了一个自己人吗?

而后面,正是鸳鸯给凤姐使眼色递暗号,薛姨妈这时候也看出来是贾母缺二饼,就和凤姐打配合说:“你只管查,你且发下来,我瞧瞧是张什么牌。”看到凤姐打出二饼,又说:“我倒不稀罕她,只怕老太太满了。”

凤姐才故意要收回去,贾母不就胡了吗,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而整个环节,王夫人是没有参与的,一直都是薛姨妈和凤姐在打配合。

可以想见薛姨妈的情商和智商都是非常高的,比自己的妹妹王夫人高明多了。

那既然如此,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写到薛姨妈和宝钗去潇湘馆看生病的黛玉。

因黛玉看到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就伤心流泪,感叹自己无父无母,孤苦无依。

这时候,薛姨妈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

薛姨妈说自己疼黛玉,甚至比疼自己的亲女儿宝钗还疼她。

这句话,可能连薛姨妈自己都不相信吧,黛玉更是不相信,笑道:

“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

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

对薛姨妈来说,认一个女儿有何难?况且这个人还是自己一心想巴结的贾母心尖上的人。

于是,薛姨妈认下了黛玉,二人之间便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妇人和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

薛姨妈像薛宝钗收服黛玉一样,轻而易举就将黛玉完全感动了。

第五十八回,搬来潇湘馆和黛玉一起住,“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书中写:

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

极度缺爱的黛玉,因为薛姨妈的照顾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因此“感戴不尽”,更和宝钗宝琴亲如姐妹。

这时候薛姨妈的目的就达到了,那就是“贾母十分喜悦放心”。

也就是说,薛姨妈最终的目的,并不是真心想疼爱黛玉,她这种高段位的人,只不过是借着照顾黛玉这个手段,去达到讨好贾母的目的而已。

至于她说的,比疼宝钗还疼黛玉,自然也是一种场面话了。

在人情世故上,薛姨妈是十分精明的,老太妃去世,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

因为考虑到宁荣二府无人照管,便报了尤氏产育,让她协理荣宁两处事体,又托薛姨妈照管姊妹丫鬟。

但你看薛姨妈,“只不过照管他姊妹”,“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

这不就是宝钗一问摇头三不知的翻版吗?薛姨妈是很懂的进退的分寸和边界感的。

于是,薛姨妈这样的人,深藏不露,比宝钗、王夫人段位更高,与凤姐不相上下的精明人,对黛玉这个金玉良缘的最大威胁者和竞争者,能是真情真意疼爱吗?

薛姨妈身负家族命运,她活了大半辈子,以她对人情世故的老练,不可能像她口里说的,对黛玉比对自己亲女儿还疼。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讨好贾母,为金玉良缘布局,也绝不会将黛玉说给宝玉。

可怜黛玉,最终还是被辜负了啊!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春情,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暴露无遗,结局令人心碎>>>二等丫鬟的她,为何能让黛玉拜服引为知己,让宝玉疯痴癫狂?>>>既然有了贾宝玉,为何曹雪芹要写甄宝玉,难道黛玉真的还错泪了?作者介绍

橙子:90后自由撰稿人,热爱写作,愿望是通过写作实现经济独立。如果你也喜欢写作,或者你有精彩的故事,欢迎和我交个朋友~

0 阅读:0

花姐会说话

简介: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