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是顶端文人为何成为了一生政敌?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6-07 13:15:42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编撰了《资治通鉴》。他主张温和改革,注重循序渐进和维护传统的儒家礼教。

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推行了“熙宁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来解决宋朝的财政和军事问题,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王安石在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开始推行他的改革措施。然而,他的改革很快引起了朝廷内部的激烈争论和反对。司马光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他和其他保守派官员共同反对王安石的改革。由于反对变法,司马光一度被排挤出朝廷,但他继续通过著述和书信表达对变法的批评。在王安石辞去宰相职位后,变法措施虽然一度得到推行,但最终因为内外压力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而逐渐被废止。司马光在1085年宋哲宗即位后成为宰相,立即废除了一系列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恢复了许多传统的政策。

我们提到司马光的时候,大家不可避免要想到王安石。其实司马光跟王安石,如果从年龄上说,他们属于同一个代际。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两个都是著名的文人,都是高级官员,确实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做一个对照。

家庭出身

从出身上说,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官员子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可以说,司马光是妥妥的高官二代。

而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官至都官员外郎,在临江府任职时王安石降生。但是过世比较早,他做到的最高级别,也只是中级官员。

这两个人家庭出身,我们可以一个定位为高级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个就是中级官员的子弟。

这两个人家庭出身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王安石因为父亲早逝,王安石因为父亲死得早,所以他要挑起一大家子人的重担。

因此王安石,尽管在家中不算长子,但他成名很早,其实还是有长子气质的,他要对家庭负责。

而司马光不同,他是幼子,大家也知道,世家子弟,幼子其实是被保护的那一个。

所以,虽然后面两人都入朝为官,也都爬上了权力的巅峰,但这两个人从一开始,有些东西就不一样。

仕途

那接下来我们看他们做官。

司马光其实一直在先是父亲,后来是恩师庞籍的保护之下,没有独当一面过。

这两人都是进士高科,但王安石进士高科之后,是拒绝接受优待进入馆职的。

当时进士高科的人,做一任地方(官)回来,其实就可以进入馆阁,大概相当于进入国图(国家图书馆),或者说进入中央政策研究室。

尽管你的地位仍然是低的,你会有机会被高层看到,有机会参与到一些高层政治当中去,有机会发声,有机会露脸,那其实就会平步青云,走上一条快车道。

大部分人,包括司马光在内,是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的,但王安石不同。

但王安石坚持不来,王安石在官僚生涯的早期,坚持地方为官。

王安石坚持首选地方的原因其实不可考,据他自己声称是,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地方工资高,待遇好,所以就情愿留在地方。

这个理由勉强成立,如果在北京的机关挣得少,然后北京花销又大,但如果到地方呢,其实各方面收入加起来肯定不低。

可能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他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学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这些理论,他希望很早的就有机会能够付诸实践。

所以,这两个人又呈现出一个官僚生涯早期的不同。

如果总结的来说,司马光其实一直是在被保护,没有做特别具体的,需要挑担子,任独当一面的工作。

但是王安石就很不同,他官僚生涯的早期有丰厚的地方经验,而且在地方上很多时候,虽然算是基层,但却是一把手,是扎扎实实历练出来的。

王安石的这个历练给了他双方面的滋养,一方面是他果真施其所学了,就是把自己所学的付诸实践,他取得了第一手的政治和行政的经验。

然后还有另外一方面,这个是他可能没有想到的一个好处,就是因为他拒绝到中央来。而到中央来进入馆阁,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一条做官的快捷通道。

而他却痛快的拒绝了一个人人都想要的机会,那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呢?

这个人是个真君子,他难进易退,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功名的人,他是一个崇高的人。

所以,王安石他自己未必能够想得到,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当中,王安石早期的历练确实给他塑造了这样一种政治形象。

后来,中央有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出缺,宰相们当然清楚王安石的能力,就要给到王安石。王安石当时应该还没有馆职,于是另外有一位有馆职的人,有更高资格的人就不乐意了,说为什么给他,为什么不给我。

宰相就明确地告诉这个人说,人家没有是因为人家不争取,人家拒绝了,人家谦虚,馆职这个职位,王安石人家早就该有。

性格特质

另外,这两个人还有一个特质上的不同,司马光来自世家大族,就是他的生命特色是诚实的“诚”,同时又是一个纯儒。他读书,或者说知识面来说,主要局限在儒家。

但王安石不同,王安石少年成名,博采众长,可以说,王安石什么书都读。在他地方为官的时候,甚至有一个他读书的笑话。

庆历五年(1045年),资政殿学士韩琦知扬州,成为王安石的上司。由于王安石当时经常通宵读书,早晨前往官衙的时候十分疲倦,并蓬头垢面、不加梳洗,这使得韩琦误以为他夜夜笙歌。而后有一天韩琦遇到王安石后,劝诫王安石说:“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

可见,王安石有多喜欢读书。

那么,王安石生命特质是什么呢?

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句话,很能代表这个人的特质: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

而我认为什么是对的,哪怕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王安石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君子。

他的自信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学术上,体现在行政上。

这个自信其实是两方面的,就是说他勇于做事,他非常自信。但这种性格特质,我们大家或许也见过,如果他往前走得太多,就会变成自负。

王安石总结教训的时候,通常会向外归因,是别人的错,和我无关。

而司马光相对而言,通常就会自省,是我的错,我从自己这方面找原因。

这是这两个人很大的一个差别。有一个故事,可以充分的体现两人的这种性格上的差别。

王安石在常州做常州知州的时候,想要修一个水利工程,当时,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是下属一个县的县长,他哥比司马光大13岁,这样算的话,那比王安石那就大15岁。

但为什么只做到县长,这就是进士出身和非进士出身的一个重大区别。司马旦是恩荫出身,所以,这是个老县长和一个年轻的州长搭台子。

州长要搞一个大的水利工程,要动员各县的力量,司马县长就跟王安石说,说我们不如把它这个工作分开,一段一段地做,不要这么一下子推开,是有很多的实际困难的。

但是王安石很坚持,结果最终是一个很失败的工程,因为王安石的调离,这件事情后来变成个烂尾工程。

而且在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还给当地的在工地上干活的老百姓,其实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王安石在复盘的过程中,王安石是觉得老天不给力,下雨了,上级也不支持,下级也不给力,所以都是别人的问题。

而且王安石的朋友给他写信劝他,不要这么急于要建功立业,但是王安石却很生气,他觉得别人一点都不理解自己。

从王安石的这个“已然而然,君子也”从自信的角度来讲,王安石的这个自信值得我们学习,但,自信过头,刚愎自用就不好了。

从为官的经历,造就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法。一个人经历多,变得更加能干,慢慢也建立起来了自信。

而司马光是个批评者,做御史中丞,做谏议大夫,正君之非,司马光是毫无疑问的宋朝第一。

他可以做一个最好的批评者,但如果你让他做事,你让他独当一面,司马光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相反,王安石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实干家。

王安石实干能力是非常之强的,决断力、推行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在那个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

中庸和义无反顾的区别

比较司马光对中庸之道的坚持。王安石生命当中还有另一个特色,由于受法家的影响其实比较大,王安石为了推行改革,可以不顾一切。

这一点司马光做不到。

因此,如果有一个困难的任务摆在司马光面前,他大概率很难完成。但王安石想做什么,就绝对做得成。

他的决心表现在目光坚定,步伐踏实、手腕强大。

但是,王安石这种偏执的执政者,如果所执意推行的政策出现了问题,其造成的危害也将是极大的。

作为上帝视角,笔者对于王安石在经济和财政领域的创新举措表示赞赏。但是,如果从结果来看,“王安石变法”和后来的司马光的“反变法”,无疑破坏了北宋前期的宽容政治。

王安石想做的事情,他都做到了。而司马光所追求的目标,只能达到表面上的部分。

即便是这表面上的部分,也无法彻底贯彻执行,因为其主要措施是推翻王安石变法的。而司马光真正的目的,想要实现的重建宽容政治,实际上已经回不去了。

这两个人,都是北宋前期宽容政治的产物,也是受益者。

然而,他们真正作为这一代政治家的影响力,却是将宽容政治扼杀,或者说是让其消失。

这就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异同之处。有时候,他们在外表上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特点。

比如说,王安石做宰相时说一不二。

而司马光呢,却也好不到哪里,苏轼就曾经指责他说,你当年做谏官,韩琦做宰相的时候,你把人家骂的狗血喷头,如今你做了宰相,竟然不允许我说话了?

北宋政治发展的结果,正如苏轼所言,是言论自由的氛围一去不复返。

然而,司马光内心的追求,就是想要苏轼等反对派能够畅所欲言。

但是,为什么他追求的是让反对派有言论自由,最终成了了一言堂呢?这正是司马光人生最诡异之处。

司马光是一个种瓜得豆的人。

当然,由于王安石被宋朝人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到南宋以后,大家对此进行了复盘。

认为北宋灭亡虽然是亡在蔡京手里,但王安石作为蔡京的老师,是要负那个首发责任的。王安石就被这样钉起来了。

因此,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敌人,似乎因此在历史上的地位更加显赫。

然而,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所偏颇的。我们今天来看,这两个人是共同毁掉了培养他们成长的宽容政治。

当然,那个宽容政治本身也是脆弱的。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