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主食马铃薯度过首个全球“生日”

华舆 2024-05-31 14:11:31

2024年5月30日是首个“国际马铃薯日”,由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等机构协办的“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在北京延庆开幕。据悉,今年“国际马铃薯日”的主题为“多样性资源,托起未来希望”,聚焦马铃薯的多样性对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的重要影响,宣传马铃薯创造的营养、经济、环境和文化效益,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日,在北京延庆,还举办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开放日活动。

  ▲国际马铃薯日活动会场。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第三大主粮,关系亿万人生存的马铃薯

马铃薯是小麦和水稻之后,全球第三大重要粮食作物,生产和消费范围遍布世界各地。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西蒙·埃克介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马铃薯为主要食物之一,超过13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有8000年栽培历史。

同时,马铃薯还被称为营养最丰富的食物,在世界上一些落后地区,仅吃马铃薯就可以提供人生存必需的营养元素。

不过,马铃薯走遍全球的时间并不长。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16世纪的大航海中,最早被带入欧洲,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逐渐遍布全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5000多个品种,159个国家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780万公顷,年产量约为3.74亿吨。

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作物,尤其在贫瘠、干旱等逆境条件下,也可以生长收获,因此,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是全球数以亿计的小农生存的基础。

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这意味着,2024年的5月30日,成为第一个国际马铃薯日,这个为数十亿人提供粮食和营养的作物,在这一天,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全球“生日”。

中国马铃薯,被忽视的食物来源

马铃薯于明清时代传入中国,逐渐在全国各地落户生根,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介绍,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7200万亩,年产量约为9600万吨,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在中国,马铃薯不仅是粮食,还是粮、菜、加工等多重功能的兼用作物。《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指出,展望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加,预计到2033年,达到9235万亩,单产将提高至每亩1255公斤,总产量达到11594万吨。

随着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也在不断变化。金黎平介绍,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总体进入了单产提升带动总产提升的阶段,这其中既有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也有种植区域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种植重心的南移值得注意,在过去,北方马铃薯宜作区占全国马铃薯生产的一半,但现在只占约三分之一,西南种植区在快速增长。

但未来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仍面临众多问题,全球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正在考验着马铃薯应对变化的能力。在我国,种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打造,也仍有待解的困难。专家介绍,我国并非马铃薯原产国,育种起步晚,资源相对少,因此在未来仍需要投入更多力量。

全球共庆祝,打造更坚韧的粮食体系

此次在北京延庆举行的“国际马铃薯日”活动中,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农业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据了解,在5月中下旬,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云南、安徽三地举办了庆祝活动,分别是湖北恩施的“恩施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云南大理的“马铃薯多样性洱海论坛”和安徽濉溪的“马铃薯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观摩培训会”。三场活动从不同角度聚焦马铃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的贡献。

位于北京延庆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还举行了开放日活动,邀请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参观园区,在这里探讨马铃薯育种、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

  ▲国际马铃薯日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共同参观马铃薯园区。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而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也同样举行了相关庆祝活动。“这是全球第一次庆祝国际马铃薯日,我们十分高兴看到各方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组织或参与相关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表示,马铃薯产业链创造了就业机会、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一如既往地与各方进行广泛合作,不断推动马铃薯研究和推广,推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完)

来源:新京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