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格物致知”,究竟是在说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2-06 22:55:11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其核心理念之一即为“格物致知”。这一概念涉及到认知、道德修、养以及人生意义等多个层面,为了深入探讨“格物致知”,我们需要逐步解析其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格物致知”的出处

“格物致知”这个概念,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中的“八目”之一,其中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八个目标中,“格物致知”被视为认知之道的起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复合性的概念。

儒家认为“格物”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指向对物质世界的审视和探究。在这个层面上,儒家认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这不仅包括自然界的规律,也涉及社会伦理和对人性的认知。另一方面,“格物”也意味着要主动去理解外部的事物。儒家强调通过对外物的审慎思考,使其强化自己的认知。因此,“格物”在此处并非简单的观察,更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

在儒家的传统中,“致知”意味着观察与研究,以及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这种知识并非仅限于理论层面,更强调对伦理和道德的认知。换而言之,儒家认为道德修养要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基础上,要先有知识,然后才能实现自身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那么,“格物致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目前大众比较认可的解读是,通过对外物的认知来推动个体的道德成长。然而这并非唯一的解读。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存在着不同的学派观点。

朱熹的观点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他对“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解读。他将其比喻为吃饭和吃饱的关系,强调了格物是致知的前提,而致知则是格物的结果。朱熹同时认为,虽然万事万物各有其理,但整体上存在一个共同的理。这种观点强调了知识的渐进过程,通过不断积累和努力,人们可以逐步掌握万事万物的规律。

王阳明的观点

然而心学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他在一开始非常相信朱熹的观点,但通过七天七夜的格物实践却一无所得,反而生病倒下。于是他便认为,知识其实存在于内心,通过回归内心,顿悟而得。因此可以看出,理学的格物致知,强调的是渐进的努力,心学的格物致知,强调是顿悟。

心学同时认为,人的知识并不是非要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而是存在于个体内心的。通过深入觉察自己的内心,人们可以达到对世界的直观认知,而不必受限于外在物质的束缚。这种观点与儒家强调的渐进学问,存在显著差异。

写到最后

从儒家的“格物致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概念涵盖了对外物的深入认知,以及通过这种认知来实现个体的道德修养。它既是一种认知的方法,也是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格物致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派中,逐渐演变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哲学命题,各种解读方式使其呈现出多元性。大家觉得格物致知,究竟该怎么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

17 阅读:1605
评论列表
  • 2024-05-26 17:02

    格物致知:知道事物的逻辑[点赞][点赞]

  • 2024-05-26 21:57

    格物,追究事物的本身规律,致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似于老子说的道吧

  • 2024-06-18 07:46

    格物致知是道家的。诸子百家皆出于道家,道家是本,其余都是专注于某个方面的分支。所以,“格物致知”写在儒家的书籍里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由此而确定为儒家所独有。“格物”就是条分缕析,穷追不舍地探究事物深层次的运行规律。

  • 2024-02-11 03:30

    就是隔物自省,隔绝外来物的享受,做个严于律己、道德上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圣人

  • 2024-06-05 23:47

    格式化,切割物体,还是把割物分成小块才能致知讲的通。

  • 2024-02-17 18:17

    连王阳明的格物论,都说成儒家?小编别胡闹!多看书

    笑别烦恼 回复:
    本就是儒家下的一个分支
  • 2024-02-08 01:04

    致知是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诚意~正心~修身才是培养自我德行的方法;心学的顿悟和由内而外,都有前提,那就是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基础,然后通过自己的基础向外部环境进发,悟不是一悟,是时刻悟、常悟……这不是持续渐进是什么?儒家讲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而心学把这八个字更直观化了而已……你到底懂了些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被你复杂、乱说一气……

  • 2024-02-08 10:47

    隔物至知[得瑟]

  • 2024-06-02 05:25

    从万事万物中悟道,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

  • 2024-02-26 16:39

    五四运动就是为了把独尊儒家拉下来 还有格物致知是阳明心学

    风中劲草 回复:
    我知道你历史不行了,初中历史就有
  • 2024-05-14 10:52

    驴唇不对马嘴

  • 2024-05-29 10:15

    鬼话连篇!

  • 2024-06-03 14:52

    怎么会是儒家的? 真是一伙儒盗!

    用户10xxx05 回复:
    带儒的没一个好东西,全都是搞教条迷信的。违反现代科学的
  • 2024-06-03 14:27

    格物是一种律动。即用己有的规律,认知去框定新的事物,得到结论和新的认知。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来获得新的知识,找到新的平衡点,才有新知!

  • 2024-06-14 16:26

    格的本意是攻击,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木长皃”,用着三个字解释格,的确给人一种“你不说我还大概知道,你一说我完全糊涂了”的感觉。格物,限制约束物(欲)。致知,透彻掌握原理规律。

  • 2024-05-29 11:58

    根据《王阳明传》里记载,王阳明在年少时对着竹子‘格物’了7天,最终病倒,而且一无所获。从此就开始质疑朱熹的格物论,于是王阳明开创了心学,但晚年又肯定了一些朱熹的观点。顿悟并不适合大多数人,但循序渐进却适合大多数人。

    景行听涛 回复:
    意思或者有些像六祖与神秀之分哦
    用户10xxx77 回复: 景行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