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姓氏成为负担:贵阳苟姓准爸的挣扎与出路

徐伟杰 2024-06-28 15:10:18

苟先生自幼便被姓氏问题所困扰,如今孩子即将降临,他渴望为孩子排除这些难题。对此,相关部门给出了确切回应。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指明,依据《民法典》,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可为孩子办理改姓手续,但因孩子尚未出生,目前无法操作。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妇幼处称,孩子出生后若不随父姓或母姓,在医疗机构办理出生证时,填写第三姓氏申请表就行。融媒问政观察员、市政协委员张怡从法律角度说明,公民享有姓名权,在特定情形下能够申请更改姓名,不过也提醒要审慎对待改姓决定。

其实,苟先生的状况并非特例,现实中存在诸多类似情况。像姓“爨”的人,这个姓氏笔画多达三十画,孩子刚开始学习写字时,光是写姓氏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考试时甚至可能因写姓而落后他人,给生活增添许多不便。再比如姓“刁”的,因谐音“叼”,时常遭到他人恶意调侃,致使在人际交往中容易陷入尴尬和产生误解。还有“死”这一罕见姓氏,在某些文化氛围中被看作不吉利的象征,拥有者在社交场合可能会遭遇异样的目光,甚至求职时或许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姓氏谐音造成困扰的现象,其成因是多元的。其一,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影响重大。在特定的语境与文化里,某些谐音容易催生负面、不吉利或令人尴尬的联想和意象。其二,部分人的不当玩笑和恶意调侃是重要因素。一些素质和修养欠佳的人,拿他人姓氏的谐音肆意嘲弄甚至恶意攻击,给当事人带来了心理创伤。其三,社会存在的认知偏差和刻板印象,导致某些谐音与负面认知相联系,使拥有这些姓氏的人在社交中面临不平等的对待。另外,个人心理敏感度的差别也不容小觑。较为在意他人看法和评价的人,通常会对谐音带来的潜在影响更敏感,也就更易感到困扰。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包容,没有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姓氏和个人尊严,再加上现代信息传播快速且广泛,一些负面言论或玩笑更易扩散,从而加重了对当事人的不良影响。

从姓氏文化的视角来看,姓氏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过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符号,更是家族血脉延续和文化积淀的显著体现。凭借姓氏,人们能够探寻家族的根源,体悟先辈的智慧和精神。

然而在社会层面,姓氏文化也存在复杂性。一方面,它确实能够增进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比如一些家族通过姓氏的纽带举办宗亲活动,传承优良传统和价值观。但另一方面,姓氏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在社会交往中,某些特殊姓氏可能引起他人的偏见或误解,给个人的求职、社交等带来不利。当个人因姓氏承受过大心理压力时,可能会考虑更改姓氏,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削弱家族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总之,姓氏更改绝非个人的随心之举,需要全面权衡个人感受、家族传承、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影响等众多要素,才能做出谨慎且恰当的决策。

0 阅读:4